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核武

核子武器,簡稱核武,乃一種爆炸裝置,屬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也是人類至今製造的威力最大的一種武器。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脫北者指控北韓核試驗場污染地下水,周遭居民感染結核病、皮膚炎等輻射病患增多

北韓人權國際合作大使李信和20日也出席記者會,指出北韓發展核武及飛彈的計畫受到國際關注,但北韓人權現狀也與這些問題同樣重要,「豐溪里核試驗場流出的放射性物質對吉州郡一帶居民健康威脅就是一個代表性案例」。

2023/09/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北韓專家:金與正冷酷聰明,已然是「全世界最危險女性」

李晟允推測,北韓可能為把金與正武器化,派她出席總統級或聯合國會議,這將使這些管理機構陷入尷尬境地,要不接受她,要不因為她是女性而顯得「莽撞無禮」,進一步鞏固她的權力和影響力。

2023/09/1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北約秘書長警告,要準備在烏克蘭打持久戰;挪威司令:俄駐北極邊界部隊剩侵烏前20%

北約軍委主席包爾(Rob Bauer)補充表示,俄國在鄰國芬蘭4月加入北約之後,搬出在挪威邊界如出一轍的行為模式:俄國在其與芬蘭長達1300公里國界沿線地區,派駐的軍隊人數同樣比莫斯科侵烏之前要少。

2023/09/05 | 蕭如芯

國際原子能總署:伊朗濃縮鈾生產速度放緩但庫存還是增加,遺憾未取得重要進展

國際原子能總署在報告中指出,伊朗生產純度60%濃縮鈾的速度有所減緩。外界猜測,這可能與美伊近期達成的臨時協議有關。根據兩國協議內容,伊朗將釋放5名美國囚犯,而美國也可能釋放伊朗囚犯,並解凍部分伊朗海外資產。

2023/09/02 | 德國之聲

普里戈任墜機死亡之後,俄羅斯還有誰能挑戰普亭?

今年6月瓦格納集團的叛亂戲劇化地落幕,如今俄羅斯當局已確認華格納領導人普里戈任死於墜機事故,但近幾個月的事件已留下了印記。俄羅斯總統普亭對權力的掌控有多牢固?這個核武大國是否正處於混亂的邊緣?

2023/08/3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壯大是否有助兩韓統一?美中專家意見兩極、暗中爭取韓國支持

美中紛爭對朝鮮半島局勢影響無庸置疑,甚至可能影響美國對韓國的支援力道。美國外交協會美韓政策主任史耐德(Scott Snyder)指出,對朝鮮半島統一、尤其是由韓國主導的統一而言,中國崛起、俄羅斯在亞太地區的修正主義(指竄改馬克思共產主義的勢力)、北韓開發核武都是絆腳石。

2023/08/27 | 德國之聲

擁有該領域傑出科學家並取得先機,為什麼納粹德國沒能搶先造出原子彈?

80多年前,美國因為擔心德國先造出核武器,而啟動了曼哈頓計劃。最終,在奧本海默領銜下,美國率先研發出原子彈。那麼,當年納粹德國究竟距離造出原子彈還有多遠?

2023/08/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俄將戰術核武運至白羅斯,波蘭批破壞北約安全架構,美大使館促公民立即離開白羅斯

美國駐明斯克大使館21日敦促美國公民切勿前往白羅斯,並要求目前正在白羅斯的公民立即離開,大使館還列出白羅斯「協助俄羅斯無端攻擊烏克蘭、俄羅斯在白羅斯集結軍隊、任意執行當地法律、有發生內亂可能性、拘留風險以及大使館協助美國公民居住在白羅斯或前往白羅斯旅行的能力有限」等,稱這些是建議他們不要前往旅遊的原因。

2023/08/22 | 王昱晴

北韓譴責大衛營與美韓軍演,北韓官媒:可能提高朝鮮半島核戰爭風險

上週五落幕的大衛營峰會,深化美國、日本、韓國三方對於朝鮮半島與台海危機,以及三方經濟合作的立場。然而,北韓官媒《朝鮮中央通訊社》的一份不具名的評論文章,回應大衛營協議:「朝鮮半島極有可能發生歷史上首次的熱核戰。」

2023/08/17 | 《思想坦克》

與其要求美國道歉,更應該向廣島長崎人民道歉的恐怕是裕仁天皇

「冷戰」一詞始於歐威爾的文章,指兩個超級大國的對立僵局,雙方都有摧毀世界的的能力。對於20世紀冷戰的起始,不同的歷史學者有不同的觀點。如果認為核對抗是冷戰至少是前期的主軸的話,那麼1945年8月6日作為冷戰的起始可能更有理。

2023/08/14 | BBC News 中文

俄烏戰爭:俄羅斯新歷史教科書將軍事入侵正當化,學童被教導若非普亭「人類文明將走向終結」

課本辯稱,2022年全面入侵烏克蘭的關鍵原因,是烏克蘭可能加入北約組織。要是烏克蘭加入了北約,然後「在克里米亞或頓巴斯挑起衝突」,則俄國將被迫對整個北約宣戰。課文稱:「這很可能會是文明的終結,而這絕不可能被允許成真。」然而,烏克蘭加入北約,無論在當時還是在今天,都是遙不可及的事。

2023/08/09 | 德國之聲

習近平親信「空降」管理火箭軍,是整肅打貪還是「攻台」時間近了?

中國火箭軍高層大洗牌,但新帥卻都非火箭軍出身,而是海、空軍調來的「外人」。《德國之聲》採訪3名專家,請他們分析習近平為何做出如此不尋常的安排?會否會影響對台戰略?

2023/08/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廣島原爆78週年:廣島市長籲實現無核武世界,2名小學生用流利英文導覽原爆遺址「願不再發生戰爭」

8月6日,是原子彈爆炸紀念日。在紀念會上,廣島市長敦促執政者拋棄核威懾論,並呼籲大家應正視核威懾論的失敗。而針對北韓和中國持續增加核武,日本駐台代表泉裕泰則表示,北韓和中國的領導人應去廣島和長崎看看,並從人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教訓。

TNL+ 2023/08/05 | 何必問

《奧本海默》背後的科學探索:從原子論、原子彈到核融合的千年之旅

從發現原子核的存在,到釋放其分裂的能量而開發出原子彈,中間不過經歷了短短35年而已。但在發現原子核之前,背後累積的科學卻是橫跨千年。這篇文章帶你回顧文明發展的歷程,看原子彈背後的關鍵技術,是怎麼一步一步被人類探索發明出來。

2023/08/0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共火箭軍高層遭整肅凸顯向美洩密傳聞,「外行領導」恐弱化習近平核武野心

設立火箭軍是習近平對解放軍進行大規模體制改革的最高成就之一,而這個軍種一直保管著中國不斷擴大的核武庫。但本週,習近平突然撤下了火箭軍的2名最高級指揮官,換上來自其他軍種、沒有管理核武器經驗的人選。專家表示,對腐敗或對習近平不忠的懷疑可能會使中國升級常規導彈及核導彈的努力變慢或變得複雜。

2023/07/3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俄前總統:烏克蘭若反攻成功,俄將動用核武;基輔開始與華府諮商,加入北約前提供安全擔保

麥維德夫表示:「試想,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支持的攻勢成功了,他們奪走我國部分領土,那麼我方將被迫依據俄羅斯總統的法令規則,動用核子武器。」麥維德夫指的似乎是俄羅斯核武原則中提到的,若俄羅斯被敵方用常規武器侵略,威脅到俄羅斯國家存續,則可用核武因應。麥維德夫曾自稱是莫斯科當局立場最為鷹派的代表之一。

2023/07/26 | 精選轉載

人類自我毁滅威脅從未遠去?關於原子彈的凌亂思考

把核能放在「大過濾器理論」去思考,則可懷疑可能所有外星文明發明了原子彈之後,都會首先炸死自己,所以星際文明沒有出現。人類文明到今日都沒有(或還未)把自己炸回到石器時代,只是宇宙中極少數(如果不是唯一)的例外。這點,可能純粹是好彩。畢竟回顧冷戰史,人類距離自我毁滅有太多次的擦身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