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核電廠

核電廠(英語:Nuclear power plant),即核能發電廠,或稱核電站。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1/13 | nippon.com 繁體字

福島核處理水的「氚」就跟鬼一樣,不明白的人才會覺得害怕

由於處理水當中含氚,以當地漁民為中心的人們都害怕因此受到風評被害,鄰近的亞洲各國也發出抗議。茨城大學研究所理工研究科的鳥養祐二教授公開表示:「只要按部就班進行排入海洋的作業,就不會有問題。」鳥養教授長年研究氚,他替我們簡單解釋了排放處理水的安全性。

2023/11/05 | BBC News 中文

馬克宏為何此時出訪中亞?背後有能源、地緣與對抗中國的戰略考量

法國一直以來從法國公司在尼日營運的礦山進口其大部分鈾(雖然不是最多)。但是,自從尼日在夏天發生軍事政變,推翻親法政府後,法國政府憂慮於這種供給是否還能持續。當時,巴黎方面表示政變對其能源供應沒有短期威脅,法國的鈾庫存足夠維持約兩年。但馬克宏的中亞訪問,卻凸顯了巴黎對尼日政治動蕩帶來的影響,日漸不安。

2023/08/2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福島核處理水排入海首波送檢魚類未檢出氚,食藥署加強13種水產檢測

食藥署去年委託台灣大學海洋中心執行計畫,對13種水產品抽樣檢測氚含量,包括日本海藻、牡蠣、白甘、青甘、海參、章魚、蟹類、沙丁魚、秋刀魚、鯖魚、鮭魚、北寄貝及海鰻等。都沒有驗出氚殘留,待實際排放後再抽測73件比對,確認是否需啟動應變措施。

2023/07/17 | BBC News 中文

福島核廢水:在科學數據面前,當地居民仍恐懼「看不見的敵人」

災難發生後,政府宣佈核電站周圍30公里(22英里)為禁區,撤離了超過15萬人。儘管已經有了很大改變,但是很多街區仍然是整片空空蕩蕩,廢棄已久的房子屋頂和窗戶上鋪滿了綠色植物。商店的招牌已經褪色,但是金屬圍欄和黃色警示線仍然擋在空無一人的狹窄街道上。

2023/07/0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日本核處理水每天增加將無處存放,最快8月入海,全數處理完需耗時約30年

即使距離核子事故已12年,但目前總量約133萬立方公尺相當於530座奧運標準泳池。「核處理水」貯水槽到2020年時已超過1000座,廠區內已再無空間增設貯水槽;加上目前貯水槽整體貯水量已來到97%,如果再不排放入海的話,預估2024年貯水槽就將面臨滿溢。

2023/07/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監察院糾正513停電事故並指核電廠有「黑電」,王美花:台電依規發電,緊急氣渦輪機並非核電

監察院6日針對513大停電提出質疑與糾正,國民黨立委質疑台電的緊急應變是否使用「核電」,並指控林口電廠用煤增加。經濟部長王美花和台電揭澄清,緊急調度的氣渦輪發電機是使用「輕柴油」並非外界傳言的核電。此外,台電的用電資訊皆屬公開資料,並非黑電。

2023/07/04 | 賴明君

原子能總署:日本福島核廢水符合安全標準,對人體影響小、可排入大海

國際原子能總署4日公布報告,指出日本的核廢水排放計畫,符合安全標準,對人體以及環境所產生的影響「微不足道」。目前日本政府尚未公布排放核廢水的日期,須等東京電力公司正式批准,最早可能在本周做出最終決定。

2023/06/2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福島核處理水排入海洋設備6/28啟動,學者估1年內抵台,農委會加強魚體採樣

澳洲阿德萊德大學物理、化學及地球科學院教授胡克(Tony Hooker)指出,現在已知這些核廢水會經過過濾,再對過濾後的水進行測試,若仍殘留放射性元素,會再經過整個排放系統的過濾與測試過程;目前國際原子能總署的最新報告與日本提出的報告一致,認為濃度已經在安全標準之內。

2023/06/18 | 方格子vocus

真實事件改編日劇《核災日月》

正如劇中吉田廠長的對白「唯有在場的人能講這個故事」,只有他們親身親歷過才知道一切。透過劇集,觀眾從一個容易理解的角度,去窺探一般人無法知道的當時情況。然而,在掌握不到所有的事實時,我們又是否能夠判斷這場核危機,到底是單純的天災,還是參雜著人禍?

2023/06/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侯友宜與中常委便當會,稱7月提出核電政策,籲台電重新擬定核廢貯存場水保計畫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表示,他清楚不可能沒有核廢料,核安要以最高標準對待、妥善處理。新北市核安監督委員會專家主張,室內乾式貯存場勝過室外貯存場。

2023/05/08 | 梁敏萱

【圖表】2022核能產業報告:核電呈衰退趨勢,戰爭與氣候變遷添變數

自日本311事故後,世界各國反核聲浪高漲,根據2022年最新研究報告,也發現核能發電量有下降的趨勢,少數國家如中國仍積極興建核反應爐。但在戰爭與氣候因素下,擁核聲浪為何再起?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真的可行嗎?

2023/05/07 | 《思想坦克》

詹順貴:從半屏山核電廠到機器人大軍,郭董有如把國家體制與政策當兒戲

政治人物為了贏得選舉,勢必盡可能爭取選票,遇到爭議問題會迴避不回答,為了藏拙也可以一再重複滿嘴的空話,這都可以理解,但道德底線應該是不能用不實的話、乃至刻意造假的事件欺騙社會。

2023/05/05 | TJ

【關鍵眼中盯】郭台銘的能源政策很天真,但別刻意將「核融合」與「核分裂」混為一談

郭台銘的能源論述非常有問題,但並不能因此合理化部分媒體刻意把核融合和核分裂發電混為一談的行為——就算連郭台銘自己都搞不清楚,也不可以。

2023/04/18 | 德國之聲

德國最後三座核電廠壽終正寢,全球仍有412個核反應爐在運行

德國最後三座核電站於4月15日壽終正寢。與此同時,世界上很多國家依然對核能充滿信心,視之為應對氣候變化的無碳能源。

2023/04/1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德國最後3座核電廠4/15停止運轉,經濟部長保證不缺電,僅26%民眾贊成停用

去(2022)年2月俄國全面入侵烏克蘭後,停止向歐洲供應天然氣,能源危機迫在眉睫,德國政府9月決定讓原訂年底除役的3座核電廠繼續運轉,以應付供電吃緊的突發狀況。這3座德國最後的核電廠,即將在4月15日停止運轉,核電從此在德國劃下句點。

2023/03/28 | 賴明君

澤倫斯基與國際原能總署署長會面,譴責「俄羅斯正在用核能安全勒索全世界」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27日與國際原子能總署署長會面,討論俄羅斯軍隊佔領札波利沙核電廠後,對歐洲所造成的核能安全問題。該核電廠在烏俄戰爭期間,至少經歷了六次的緊急事態,且雙方的交火,已經嚴重威脅到用以關閉反應爐的冷卻槽,增加了爐心熔毀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