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梁啟智

梁啟智(英語:Leung Kai Chi,1978年12月8日—),曾任香港大學地理學系及嶺南大學文化研究學系兼任講師,香港中文大學通識教育部的領袖課程副主任和博群計劃的高級項目經理。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05 | 精選轉載

共和黨初選辯論與「後特朗普時代」出現的可能

回說2020年特朗普連任失敗後,很多人都期待「後特朗普時代」的來臨。按那時候的猜想,有三種可能性:一、比特朗普更痴線;二、走特朗普路線,但同時強調執行能力;三、否定特朗普路線。在共和黨的首場初選辯論當中,我們也看到這三條路線的體現。

2023/08/17 | 精選轉載

事到如今,特朗普真的要坐牢了嗎?

來到今天,真相已被查明,不單止特朗普敗選是事實,而且當時特朗普身邊的幕僚和官員都知道並告訴了他這個事實,他自己當時也清楚這個事實。當日各種推翻選舉結果的嘗試實際上一場政變,是要破壞共和政體,到今天還要站在特朗普那邊的就不要說自己是民主運動的同路人了。

2023/08/13 | 精選轉載

消失中的香港:尋找重建前的黃大仙下邨

黃大仙下邨原為「黃大仙徙置區」,黃大仙上邨則為「黃大仙政府廉租屋邨」,後來才分別改名。下邨原於1958年建成,在1963年的高空圖片中已相當原整。

2023/08/12 | 精選轉載

香港人的臺灣門牌觀察

在臺灣的時間久了,開始意識到這兒對門牌號碼的編排有一套十分嚴格的邏輯,最少相對於香港來說就明顯是。

2023/08/10 | 精選轉載

看《奧本海默》:原子彈的道德爭議,該由科學家回答嗎?

《奧本海默》對原子彈的道德爭議,除了畫面上的浮誇表達外,其實不見得有帶領觀眾深思。對此,我覺得《金融時報》的這篇評論很有意思:要討論原子彈的道德爭議,應該討論的對象應該是美國總統杜魯門。

2023/07/26 | 精選轉載

人類自我毁滅威脅從未遠去?關於原子彈的凌亂思考

把核能放在「大過濾器理論」去思考,則可懷疑可能所有外星文明發明了原子彈之後,都會首先炸死自己,所以星際文明沒有出現。人類文明到今日都沒有(或還未)把自己炸回到石器時代,只是宇宙中極少數(如果不是唯一)的例外。這點,可能純粹是好彩。畢竟回顧冷戰史,人類距離自我毁滅有太多次的擦身而過。

2023/07/11 | 精選轉載

美大學收生考慮種族違憲?關於Affirmative Action的一點思考

如果整個大學校園都沒有非裔學生,但美國社會明明有很多非裔人口,那麼這些所謂「名校」訓練出來的所謂「精英」,在整個大學生活中都沒有非裔同學,畢業時對非裔社群的經歷一無所知,你說這對整個社會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

2023/07/01 | 精選轉載

消失中的香港:尋找西貢天后廟的海岸線

在香港做歷史地理考究,其中一個常見的定位方法是看天后廟。廟宇歷史久遠,本身就是很好用的地標。而在香港,天后廟還有一功能:告訴你在未填海之前,海岸線的位置。

2023/06/16 | 精選轉載

必定入罪?還可以選總統?特朗普「文件門」5條Q&A

有兩件事情某程度上增加了起訴的困難。其一是起訴是在佛羅里達州而不是首都華盛頓提出,在佛羅里達州遇上親特朗普的陪審團,比在首都華盛頓要高很多。其二是暫時獲派主理這場審訊的法官Aileen M. Cannon本身就是由特朗普提名上任,過去也有過分傾向特朗普的裁決被上級法庭推翻的紀錄。如果「特朗普」主場都輸,就沒得埋怨了。

2023/06/11 | 精選轉載

臺北的入門級「另類景點」

介紹幾個在臺北很容易去到的另類景點給大家,可以多認識臺灣的歷史與文化。放心,都是入門級,不用爬山涉水的。最重要的是:都是免費的!甚麼,第一個介紹的另類景點是中正紀念堂?沒錯。請相信我,這個時候的中正紀念堂是超值得去的。

2023/06/09 | 精選轉載

從美國債務危機看「做deal的藝術」

現在塵埃落定,輿論開始分析這場世紀交易的具體內容,發現麥卡菲明贏實輸,拜登政府贏在細節。相對得把口的特朗普,拜登政府今次完美演繹甚麼才叫「做deal的藝術」。

2023/05/15 | 精選轉載

「香港人」在紐約,與中國大陸出生人口住得近嗎?

回去看香港出生人口,集中看布碌崙和皇后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一個現象:香港出生集中的位置,和中國大陸出生集中的位置,其實是有一點點錯開的。

2023/05/08 | 精選轉載

在美國的「香港人」(上):住邊個州最多?教育水平如何?

在族裔數據當中並沒有單獨表列香港人,只好使用出生地。儘管數據未必可以準確告知美國有多少香港人,但最少可刻畫出一些輪廓。如圖所示,美國最多香港出生人口的州份是加州和紐約。

2023/04/27 | 精選轉載

淡水好遠?——新北、臺北和香港的距離感

大埔去油麻地是15公里,淡水去台北車站也是15公里。兩者車程都是45到50分鐘左右,差不多。但我就是覺得大埔出市區比淡水出市區舒服:從大埔出九龍可以搭長途巴士,中間行高速公路,只要不堵車的話旅程很舒服;從淡水出市區從捷運,要搭18個站,停停走走叫人崩潰。

2023/04/21 | 精選轉載

消失中的香港:尋找柴灣碼頭的歷史時空

柴灣曾經有渡輪碼頭開設航線直達中環,這段歷史對老一輩的柴灣人應不陌生。翻看維基百科,提到柴灣碼頭在1965年啟用,然而今天的柴灣海岸線是要到1980年才成型的,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回事?

2023/02/22 | 精選轉載

消失中的香港:尋找重建前的橫頭磡邨

舊橫頭磡邨於一九六三年落成,不過只有二十多年的壽命,在一九八零年代開始陸續重建成今日的第二代橫頭磡邨。在看橫頭磡邨前,先追到這一帶最早的地圖紀錄。這張一九零四年的地圖當中,橫頭磡邨的位置,當時是一片荒野。

2023/01/04 | 精選轉載

百年來未曾一遇,為什麼美國眾議院議長無人當選?

議長選舉弄得如此難看,實是美國政壇現時處境的反映。共和黨近年不停走向激進化,意識形態上走向原教旨主義,對待政敵則一一當作是國家叛徒來攻擊;現在這場激進化浪潮蓋到自家身上,很大程度上也是自找的。

2023/01/02 | 精選轉載

美國政客為何把移民掉在副總統官邸門外

德州政府早前把數車的移民掉在首都華盛頓市的副總統官邸外,一些右翼輿論聲稱,是要讓支持外來移民者自己面對移民問題。美國這一波的移民問題很大程度上來自尋求庇護者的處理。今天很多香港人自己也跑到世界各地當難民了,是時候對難民制度多一點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