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極權

極權主義(英語:Totalitarianism ),為政治學術語,描述對社會有著絕對威權並全然謀求控制公眾與私人生活之國家政治制度。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10/15 | 柳金財

中國地方政府捏造「虛假政績」包裝「形象工程」,只求在「政治晉升錦標賽」勝出

中國一黨專政的政治體系,由中央制訂政策再層層下派至地方政府執行任務,在中國政府體系中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央、地互動格局,往往產生「數字出政績、政績出官員」現象,從脫貧政策、疫情管控,一窺地方政府如何「變通」?

2023/05/29 | 德尼思化

《星河戰隊》:初被誤解成擁護法西斯,諷刺極權獨裁非人化世界

殖民、法西斯等,都強調他者非人化,只要將有血有肉、情感的生命標籤,像曱甴這種具厭惡性的蟲類,下手自然不必留情。這呼應電影刻意強調蟲族的醜陋,噴血士兵也臉不改容。

2023/05/24 | 《思想坦克》

歷經千年封建皇權調教,「儒家」已演化成最適應極權統治的理論

儒家能在封建歷史中存活茁壯,乃因經過千年磨合,已是最適應極權統治的最佳化(optimized)理論。希冀改革儒家思想以適應民主社會,與改良纏足以相容於女性主義同樣困難。陳獨秀以袁世凱和張勳復辟獨尊儒術,批判「孔教與帝制有不可離散之因緣」乃今世「文明進化之大阻力也」。

2023/03/21 | 讀者投書

意底牢結——從《86不存在的戰區》看極權的運作模式

很多時候當政權強迫你跟從,你自然沒有不跟從的可能。但問題是你是否需要100%如政權如願呢?會否有種可能我們可以服從得「調皮」一些。我們可以想像一個情況,假設共和國要阿湼塔在辨公室裏掛上「86都是豬玀」的海報,可能阿湼塔可以將海報掛在陰暗處,或者她至少可以掛歪一點?

2023/03/07 | 歪脑|WHYNOT

名導杜琪峯在柏林影展發表的反極權言論,如何側寫了當下香港電影人處境?

這次發言放在當下香港語境中,卻是極好的文本,尤其是杜琪峯的那個自我修正,把「香港」改成「全世界」,那到底是有意為之的表演,還是認真的自我修正呢?這大概是翻譯再好,都不能讓世界觀眾立即明白的事。

2023/02/18 | 王祖鵬

香港名導杜琪峯出席柏林影展:怒轟極權壓迫自由,同時表示現在的電影越來越差

香港名導杜琪峯擔任柏林影展評審團成員,記者會重砲怒轟極權對自由的壓迫,「獨裁者通常首先對付的一定是電影。我覺得香港,不,抱歉,我覺得全球爭取自由的國家和人民,都必須支持電影,因為它會為你們發聲。」除此之外,杜琪峯也發表對當代電影的看法,認為現在的電影越來越爛,引起熱議。

TNL+ 2023/02/05 | TNL國際編譯

研究:非洲民主比十年前更衰退,政變、疫情與戰爭導致發展滯礙

自2012年以來,非洲各國共有23次發動成功以及未遂的政變,且自2019年以來,發生了8次當局被軍政府接管的事件。而在這些政治動盪事件中,馬利和布吉納法索這2個曾以政治穩定而聞名的西非國家,更是在最近各經歷了2次政變。

2022/12/27 | 精選書摘

《紅色警報》:我問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是否真的能想像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

福山和杭廷頓的預測都錯了:世界沒有通向民主和自由的自動機制,當今世界也不是由許多權力中心組成,而是再次一分為二。我們目前在系統性競爭中仍有這種兩極分化,但不是冷酷、軍事威懾的對抗。如果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決定攻打台灣,這種情況將會改變。

2022/12/26 | 精選書摘

《紅色警報》:習近平已經沒有回頭路了,他把吞併台灣與自己的政治命運綁得太緊密

本書作者Alexander Görlach是德國著名的學者、記者、企業家,曾經訪問台灣,旅居高雄,並在德國、英國、美國等國家訪問研究,他以一位德國人的視角,觀察中國對併吞台灣的野心,並且以此分析中國對印太以及全球民主的威脅。

2022/03/20 | 人本教育札記

從蔡焜霖到珂拉琪、從民謠與重金屬,不同世代如何用音樂詮釋白色恐怖

在白色恐怖時代,政治受難者所受到的壓迫、對國家統治機器的無奈,都化為輕柔的歌詞寫在一首首歌曲裡,如同蔡焜霖好友等待判決時所唱:「做了夢,夢中變成了一隻蝴蝶,自由自在的在長滿了透紅的杜鵑花的山野裡飛翔。」

2022/01/19 | 吳瑟致

別高估反習勢力能耐,「穩固習近平延任」絕對是二十大之前的主旋律

習近平對內的整肅動作勢必會「快、狠、準」,不會有任何喘息的空間,中共全黨上下也會瀰漫著誠惶誠恐的氣氛,愈接近「二十大」,愈沒有人敢挑戰以習為核心的政治正確,這是極權政體必然的政治宿命,任何變數早在中南海已被平定。

2021/10/27 | 方格子vocus

讀余英時《歷史與思想》(中):余教授一生堅定反共,讓中國崛起論者坐立難安

就因為余英時教授是深研中國思想史的學者,而他的專業訓練深深影響他身為知識分子的觀點,所以他反共的立場自然會引起統派學者的戒心,想用「支持美國民主,並繼續支持全盤西化思潮」這樣的論點來抹黑余教授。

2021/07/29 | 德國之聲

鄭州洪災可能成為習近平政權的「阿基里斯之踵」

據7月26日的官方數字,河南強降雨已導致69人遇難,5人失蹤。對此次災情,中國的自媒體和網路輿論可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炸開了鍋」。這樣的輿情讓人想到新冠疫情最初在武漢爆發時的民間不滿情景。

2021/07/28 | 德尼思化

《動物農莊》:極權的醜陋,獨裁者之童話

凡任何動物稍有異見,即被殺害;但凡任何政策不合預算,歸咎於別人。《動物農莊》內的百姓,過得比以前更為悲慘。

2021/07/08 | 林宜敬

「拜登主義」是什麼?在我們這個時代究竟是民主勝出,還是獨裁勝出?

美國跟中國的競爭,只是二十一世紀民主跟獨裁全面性競爭的一部分。而歷史已經到了一個轉折點,未來的歷史學家們在寫他們的博士論文的時候,他們將會研究,在我們這個時代,究竟是民主勝出?還是獨裁勝出?

2021/06/23 | 留德趣談

曼寧日報——被極權禁了54年也可復刊的德國報章

1933年納粹黨上台,大部分報章被禁。三年後,這份當時已有87年歷史的報紙也避不過這個命運,宣佈結束;納粹倒台後,佔據東德的蘇聯也不讓這份報紙復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