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極權主義

極權主義(英語:Totalitarianism ),為政治學術語,描述對社會有著絕對威權並全然謀求控制公眾與私人生活之國家政治制度。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18 | 精選書摘

《超級世紀》:西方意圖展現「福利國家」也能實現社會主義目標,勞動人民無須訴諸於共產專政

福利國家建立者的信念是,現代社會必須依照人性尊嚴的原則來建立,唯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充分發揮技術和經濟革命及現代社會轉型的全部潛力,同時避免極權統治駭人的失敗。只有承諾維護人性尊嚴的社會才能讓將公民釋放全部潛力,進而確保創新、穩定、和平與繁榮。

2023/09/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專訪】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特維丘克:若國際社會無法阻止普亭重現蘇聯帝國野心,可能影響台灣未來

烏克蘭「公民自由中心」(Centre for Civil Liberties)代表馬特維丘克認為,台灣地理位置雖與烏克蘭相距甚遠,「但台灣的未來將視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而定。」她說,「若我們能恢復國際秩序並阻止普亭,將對世界上其他領導人的思維方式產生影響。」

2023/06/11 | 方格子vocus

人們為何越來越偏激?漢納鄂蘭的極權理論認為,這與人性的寂寞有關

那些我無法理解的、極盡歧視、惡毒、為他人罹難而歡呼的留言,其實有點像在二戰剛結束時,人們無法相信集中營殘忍事蹟存在一樣,因為那完全脫離了我們生活的經驗,而是出自於一群寂寞、沒有夥伴、與真實世界失去聯繫的人們之手。

2023/02/13 | 歪脑|WHYNOT

重讀漢娜鄂蘭《極權主義的起源》:極權主義的幽靈仍潛藏在當代社會中

在納粹德國和共產蘇聯出現前,相信沒有人天真得會嘗試將人類當作機械、將道德律令視作無物,扮演上帝去創造無瑕的「新人類」。然而歷史告訴我們,一切可想像的皆有可能發生。

TNL+ 2023/01/27 | 長河

中國女權主義刻意強調「男性化」的一面,天然的「母性」被視為一種羞恥

最近橫空出世的一個詞彙來形容中國人:「人礦」——讀二十年書,還三十年房貸,養二十年醫院,從生下來就是被作為消耗品使用的中國人。如果人人都是「人礦」,年輕人當然更願意把所有的精力和資本投資到自己身上,成為「最後一代」。

2022/11/09 | 精選書摘

《民主簡史》:反對派證明,歷史可以將「選舉式民主」孤立起來,然後綁架並殘害它的實體和精神

頂尖政治學家約翰.基恩的最新著作,清楚講解民主歷史,簡單看懂民主精神的真諦。剖析民主的起源,分析歷史脈絡,從中反映現代的政治局面,展望未來的政治情景。附有民主大紀事年表,一眼洞悉民主的演變過程,掌握民主的發展趨勢。

2022/06/08 | 精選書摘

喬治歐威爾《向加泰隆尼亞致敬》:我的年紀雖未老到投身一戰,卻年長得足以記住戰爭情景

《向加泰隆尼亞致敬》雖不如其他作品知名,卻無損其重要性,因為這是歐威爾寫作的起點,也是少數直接記錄西班牙內戰的重要紀實作品,甚至有人認為這優於歐威爾的其他文學創作。

2022/05/04 | 馬光廷

【書評】《After the Fall》:從匈牙利、俄羅斯、中國,再將眼光拉回自身——美國真的沒落了嗎?

Ben Rhodes離開白宮時才39歲,他自嘲成為一個無業遊民,突然間失去人生目標,前景茫茫。這趟白宮之旅彷彿夢一般,從權力的殿堂突然返回人間,他接著轉型為作家,錄播客節目《Pod Save the World》,並上電視當政治評論員,而這本書就是他的成果之一。

2022/04/1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ESPN》 調查報導揭露NBA籃網老闆蔡崇信雙標真面目:在美國高喊社會正義,卻支持中國極權政策

美國運動界權威媒體《ESPN》調查報導揭露,美國職籃NBA籃網隊老闆蔡崇信在美國高喊社會正義,另一方面卻支持中國政府專制獨裁政策之行為。

2021/11/21 | 德國之聲

史達林與希特勒式極權主義,竟然都在21世紀的中國復活了

極權主義體制的政治恐怖、僵化意識形態、統制經濟和政治虛偽會造成社會結構的退化和停滯。在這個意義上,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這份歷史決議,不僅宣告了一個新極權主義的誕生,或許也同時宣告了她的終結。

2021/10/18 | 精選書摘

《閱讀生命政治》:資本主義老大哥在看你!——電影《楚門的世界》和《鬥陣俱樂部》

透過對原典的細讀與考掘,思索當代生命政治的情境及其多元論述。我們如何與看不見盡頭的「例外狀態」共存?如何從哲學層次思考並承接這個時代所給予的挑戰?自古以來,人類為什麼這樣活著,就是生命政治的課題。

2021/10/01 | 精選書摘

《在緬甸尋找喬治.歐威爾》:一個英國作家為何可以如此準確寫出極權統治下的現實、甚至未來的境況?

喬治・歐威爾真的是先知嗎?他在緬甸究竟經歷了什麼,使他對政治、對人性有如此深的洞見?甚至他生前最後未完成的小說構思,也是關於在緬甸的經歷。作者艾瑪・拉金走遍緬甸,追尋歐威爾的足跡,也觀察當代的緬甸,讓我們看見在極權統治下的緬甸人。

2021/01/08 | 精選書摘

《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蘇聯極權主義不足殺死民主理念,卻限制國家未來民主化的能力

蘇維埃政府在決定停止無差別殺人之後,國家與社會之間的權力平衡被改變了,社會得到了更大的空間,這意味著從此蘇維埃政府將無法控制蘇維埃生活的所有面向。

2020/09/17 | 讀者投書

沃格林「新政治科學」:「共產主義」是一種宗教運動,「極權主義」則是新的神話

沃格林認為「共產主義」是一種宗教運動,「極權主義」也可當作一種新的「神話」,或宗教相關的廣泛研究。在沃格林看來,這些自稱「進步主義者」,其實根本處於倒退的非理性主義者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