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槍枝

槍械,(英語:Gun)或稱銃械,簡稱槍或銃,其它舊稱有火銃、火槍、鐵炮,是所有(通常)依靠身管內的加壓氣體噴射拋射物來殺傷目標的遠射武器的統稱。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15 | 王昱晴

拜登之子杭特被起訴非法持有槍枝,最高面臨25年刑期,恐影響拜登選情

總統拜登之子杭特在因非法持有槍枝,遭美國特拉華州聯邦檢察官韋斯起訴,讓杭特成為「美國史上第一位」被起訴的總統子女。杭特的起訴接續週二眾議院對拜登的彈劾調查,將如何影響明年總統大選,引外界關注。

2023/08/11 | 賴明君

美國2022自殺報告:自殺人數近5萬成歷史新高、槍枝為主要工具

其他年齡區間的自殺死亡率與2021年相比,皆呈現增加的趨勢,不過10歲至24歲的自殺死亡率,則減少了8.4%。美國疾管署官員指出,這可能是由於大眾越來越重視青少年心理健康議題,並在學校等機構推動相關預防措施。

2023/08/09 | 王昱晴

《路透社》民調:逾七成美國民眾贊成監管幽靈槍,最高法院「暫時」恢復拜登槍枝管制政策

今年7月,德州地方法院質疑美國菸酒槍炮及爆裂物管理局,修改1968年《槍枝管制法》中槍枝定義的行為已經越權,推翻拜登政府提出的「幽靈槍」管制政策。昨(8)日,美國最高法院決議「暫時」恢復監管。此一決議與美國兩黨支持者的多數民意相符。

2023/07/14 | 賴明君

《美聯社》民調:近一半人認為民主制度運作不好、6成認為政策無法反映民意

受訪者被詢問對健康保險、性別、環境與氣候變遷、槍枝、墮胎、經濟、政府開支與移民議題上的看法,多數受訪者認為,政府的政策與法律,並無法反映出民眾的真實意見。而在對民主制度的滿意度方面,只有10%的民眾認為政府做得「非常好/很好」,49%的民眾選擇「不好/不太好」。與民主黨人相比,共和黨人對民主制度更加不信任。

TNL+ 2023/07/12 | TNL國際編譯

美國最高法院將審理「禁止家暴者擁槍是否違憲」,恐再次衝擊全美槍枝管制安全

涉嫌進行毒品交易的拉希米,早在2020年2月就已因毆打女友受到家暴禁制令的限制,但他於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期間另外犯下5起槍擊案,其中包括因行車糾紛開槍、信用卡在餐廳付款失敗朝空中鳴槍,甚至以AR-15步槍掃射向他購置毒品的買方住處,其犯案時皆處於家暴禁制令仍生效的時程內。

TNL+ 2023/06/22 | TNL國際編譯

拜登次子逃稅擁槍與檢方達成認罪協議,川普抨擊司法部:開一張交通罰單,免除數百年的刑期

美國總統拜登的次子杭特・拜登已與聯邦檢察官達成初步認罪協議,承認犯下2項未繳納所得稅的輕罪和非法持有槍枝的重罪指控。他在2017年及2018年的納稅收入皆超過150萬美元,但2年中卻未能按時繳納聯邦所得稅,各年度的稅金欠款都超過10萬美元。

2023/04/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涉嫌外流五角大廈機密文件,美國21歲空軍國民兵遭FBI逮捕

FBI則表示,旗下幹員在麻薩諸塞州北狄頓(North Dighton)一棟住宅進行經過批准的執法活動,並已執行逮捕。根據FBI聲明,FBI從上週開始積極追查線索,「今天的逮捕行動說明我們持續致力指認、追捕背叛我國信任和危及我國安全的那些人,並追究他們的責任。」

2023/03/13 | 李秉芳

黑道高調辦春酒踩到政府地雷?邱顯智:放任鴻聲國際等黑幫「火藥庫」才是台灣治安嚴重漏洞

邱顯智揭露台灣黑槍與子彈的來源,指向「鴻聲國際有限公司」,該公司由政二代民進黨前立委梁牧養的兒女經營,不乏販售易改造之模擬槍與走私管制槍械,造成台灣治安嚴重漏洞。

2022/11/27 | BBC News 中文

英國警方警告3D列印槍支威脅治安:這些是自動武器,是能夠連發的槍械

雖然大部分暴力極端分子使用早已存在、經過考驗的武器,但是3D列印槍支對於那些無法得到非法槍支的人來說仍然是個選項:「我們看到極端分子總是尋求,甚至自己使用這些列印出來的槍支。」

TNL+ 2022/11/04 | 泰太

泰國槍枝購買流程遠比想像中嚴格,但為何槍枝與犯罪問題仍如此嚴重?

根據《GunPolicy.org》調查指出,泰國在私人擁有的槍支總數超過1千萬枝,在全球206個國家中,泰國的私人擁槍數排名第13,而其中只有600萬枝(實際數字為601萬9546枝)為合法註冊,其餘的400萬都是非法且下落不明的槍枝。

2022/10/29 | 精選書摘

《我們沒有好好道別》:我坐在兒子的棺木旁,兩人之間的緊張關係已經煙消雲散

現在我坐在他的棺木旁,兩人之間的緊張關係已經煙消雲散,取而代之是一種自然而然又讓人安心的連結感。我一開口,想說的話便滔滔不絕流瀉而出。我告訴他,我知道他並不好過。我也告訴他,我原諒他了—這麼多年來的衝突和難堪、他嚴重的成癮問題,還有他自殺的事。

2022/08/0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33歲巴西柔術世界冠軍與警員發生口角遭槍殺,兇手犯案前曾稱:槍枝可以削弱強者暴行,保護弱者尊嚴

維洛佐在槍殺雷安德洛後,即刪除他在社群媒體的帳號,但據巴西媒體的截圖,命案發生前,維洛佐曾發布一張手持手槍的照片並寫到:「槍枝可以削弱強者的暴行,保護弱者的尊嚴。」

2022/07/25 | 精選書摘

《用數字說出好故事》:將槍支轉換為持槍人數,就會察覺美國槍械總數多到如此荒謬

目前為止,在「聚焦於一」時,我們都在設法取得平均值。但「聚焦於一」也能代表一個典型的案例分析。這並不代表平均,而是單一有代表性的個案。比起統計數據,我們的大腦更利於分析故事。

2022/07/09 | BBC News 中文

「這怎麼可能發生在日本?」安倍晉三遇刺後,周遭的人都在問同一個問題

鑒於日本非常安全,這裡的安保非常寬鬆。競選活動期間,政客們站在街角發表演講並與購物者和路人握手,這就是為什麼安倍的襲擊者能夠如此接近、並扣動扳機的原因。從今以後,想必這一切也一定會改變。

2022/07/01 | TNL國際編譯

紐約市政府提告「幽靈槍」零件經銷商,州檢察長:只需要點幾下滑鼠,就能輕鬆組成一把槍

紐約市這次的行動,是在美國最高法院保守派大法官成功推翻紐約州要求「公然持槍者必須提供相關特殊需求證明文件」一規定6天後提出,因擔憂公然持槍合理化可能會衍生更多的暴力及犯罪問題。

2022/06/22 | 陳禹蓁

美國參院《兩黨安全社區法案》達成跨黨派共識,有望成為30年來最重大槍枝管制立法

美國新版本的槍枝管制法案補強了原稱為「男朋友漏洞」的情況。目前法律禁止對已婚、有孩子、或同居伴侶家暴者持有槍枝,新法擴大了對於親密伴侶的定義,將「當前與最近的約會關係」包括在內。

2022/06/14 | 王祖鵬

美國頻傳的槍殺案讓各界忍無可忍,好萊塢超過200名人連署「影視正確用槍」公開信

美國槍擊案頻傳,而防止槍械暴力的非營利組織「布雷迪運動」近日發起一封公開信,表達要求電影和電視節目傳遞負責任的擁槍權,同時限制涉及兒童與槍枝的相關場景。這封公開信已經有超過200名左右的好萊塢相關人士連署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