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樓價

地產市場是一個商業市場,它當中市場參予者有生產者、中介人及消費者等。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瑞銀:香港樓價回落至2017年水平,但仍難負擔

有報告指出,香港房地產近年持續下跌,已回到2017年的價格水準,但仍然昂貴。

2023/06/1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香港樓市復甦,陸名人出售房產獲利

隨著香港社會復常及房地產市開始復甦,中國大陸多名知名人士包括華為副董事長兼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和導演馮小剛,最近紛紛出售香港房產獲利。

2022/12/24 | Y.t.Chan

未來一代要承擔多大代價?明日大嶼完工時的展望

香港發展局表示,他們做估算,是以較保守的市況作假設。但一來政府過去多個大型工程超支嚴重,事前做估算的能力難令人放心,二來這種(線性) 推算方式存在重大缺陷,並未考量香港未來社會的結構性困局。

2022/09/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疫情及加息影響,香港財政赤字攀升陷經濟困境

香港經濟面對內憂外患之餘,近期美國不斷加息,以致美元飆漲,也對港股和房地產不利。自去年中起,港股持續向下,恒生指數由2萬9000點水平拾級而下,跌至現在的1萬7000點水平,跌幅達到41%。

2021/02/14 | Y.t.Chan

港大首席副校欠中央一個解釋——論香港政府的國師芝加哥學派(三十三)

相信香港沒有人希望見到物業市場失去正常運作功能,但保留這種資本主義特色,不代表要犧牲非公屋居民的適足住房權,這亦是聯合國近年積極提倡的反住屋(過度)金融化思想。

2021/01/23 | Y.t.Chan

使香港雞毛鴨血的語言偽術——論香港政府的國師芝加哥學派

香港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已畸形到跟市民的生活質素和境況完全脫節。筆者留意香港芝派學者在論政時變得很隨意,很立場先行,動不動惡人先告狀,反過來指控別人仇富、民粹或鬥地主等等。

2020/12/11 | Y.t.Chan

京人治港,啤殼上市——紫荊黨的「業務」

若中共和拜登傾掂數,並認為押注「紫荊黨」對雙方都最有利,那麼,這隻「殼股」獲中共全面注入「業務」,也不是天方夜談。

2020/09/18 | Y.t.Chan

活在經濟獨裁的都市——論香港政府的國師芝加哥學派

不少香港人處於經濟獨裁的環境多年,居然像中了咒般,一直覺得生活不壞,欠缺批判和說不的能力,甚至以身為「奴隸」(或近年網民謔稱的「港豬」)為榮。

2019/05/23 | 精選書摘

《城市的勝利》:對美國中產而言,休士頓比紐約吸引

對一個中等所得的家庭來說,要在紐約與休士頓之間做選擇,必須思考許多經濟現實,搬到休士頓在經濟上是再合理不過的事。德州最大的經濟優點不是低稅率或高所得,而是便宜的房價。

2018/11/05 | 方太初

連記憶也壓縮、摺疊的城市——從「香港館:在其間」城市 x 設計展談起

我小時候住過安置區,那是一種暫時居所的概念,但於我而言因著當時與母親同住的回憶,幾乎就是我永恒的家了,只是未曾想過在二十多年後,安置與徙置依然是這城市最大的問題。

2018/06/19 | 精選轉載

一炮過解決香港住屋問題

呢個方案全香港七百萬人冇一個要犧牲,咁都做唔到就唔好同我話中央政府點樣照顧香港。

2018/04/27 | 精選轉載

解讀/毒土地大辯論

只計住宅用地,去到2026年,原來只係短缺108公頃,條數少好多。咁108公頃有幾大呢?粉嶺高爾夫球會就172公頃,即係三分之二個高爾夫球會就已經可以解決去到2026年的住宅用地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