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標籤

標籤是指貼在包裝或產品上的一張紙、塑料薄膜、布、金屬或其他材料,上面寫有相關產品或物品的信息。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12/29 | 大人學

【大人學】擺脫「好人」與「壞人」的二元思維,你才開始變成真正的大人

卡通這樣演,可以讓小孩子領悟「邪不勝正」的道理,但長大後,如果我們碰到困難還是只用「好人」、「壞人」這樣單純的二分法來思考,把所有讓我們不順心的人都貼上「壞人標籤」,其實並無法讓自己免於傷害,過得更好。因為這樣的思維背後,其實有三種隱憂。

TNL+ 2022/09/24 | 貓心(龔佑霖)

《非常律師禹英禑》:社會不可能「撕掉所有標籤」,事實上,有標籤並不是壞事

《非常律師禹英禑》中的女主角為輕度自閉症患者,她在劇中形象對社會的啟示,在於自閉症患者與一般人雖然不全然相同,但一樣可以從事專業工作、與人自然的社交、可以談一場戀愛⋯⋯。隨著劇的走紅,社會容易對自閉症套上禹英禑的形象,並逐漸形成標籤,但「沒有一個標籤,是可以完整套用到一個人身上的。」我們只能從「每一次的互動中,不斷地去和對方對話、不斷地去覺察當下,才有可能更認識真實世界的樣貌。」

2021/05/17 | Lo's Psychology

你喜歡ERROR嗎?ERROR並不是搞笑的代名詞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個體,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ERROR的組合名字不應該窒礙他們發展的障礙,不應成為我們以刻板印象思考他們的原因。

2021/03/30 | Becoming Aces 未來大人物

【專訪】One-Forty:讓台灣人與東南亞移工交流,進而同理,看見彼此身上的故事和價值

在台的移工人數多達70萬,卻仍然是輿論的弱勢。一個台灣,兩個世界。他們一直都存在,只是我們視而不見。而陳凱翔與One-Forty團隊為了消除這些歧視和標籤,決心用教育與交流活動打造友誼的橋梁,連接這兩個世界。

2021/01/19 | 留德趣談

在歐洲「So Asian!」的標籤

移居歐美的人,特別是年輕的一代,很多都想擺脫「so Asian」的標籤,而在生活習慣上融入當地。

2020/11/18 | 賽琪心理師(Psyche)

我們每天為他人「貼標籤」,這才是真正殺死一個人的隱形力量

我們為學生貼上「台大/頂大」的貼紙,越貼越多,學生開始擔心自己不夠優秀會得到灰點;我們為軍人貼上象徵「堅強」的貼紙,越貼越多,軍人擔心不夠堅強會得到灰點。台大學生應該各項人生表現優秀,軍人應該更堅強更有男子氣概等想法,是殺死一個人的隱形力量。

2020/11/15 | 傅紀鋼

「失業保全打小孩」是暴力犯罪,但「社會性抹殺」的輿論就不暴力嗎?

新北市一名保全因為被解雇,心情不佳,到體育場掌摑一名男童,被民眾壓制後送警。這個新聞乍看只是一樁暴力事件,套上個「人渣」標籤即可結案,背後卻是社會的縮影。

2020/10/08 | 精選書摘

《觀察的藝術》:質疑就在你眼前的每樣東西,是很有用的一件事

想一想,每星期挪出一小時就好,刻意引導自己的注意力。那將如何影響你觀看、感受、思考的方式?那會如何改變你與世界互動的方式?那將在多少程度上改變,甚至改善你的工作與生活?

2020/09/16 | TNL香港編輯

邱騰華去信美國要求撤回港貨標記「中國製造」規定,指做法違反世貿規定

為了懲罰香港實施《港區國安法》,美國當局8月公布,香港出口美國貨品的產地來源不能再使用原來的「香港製造」標籤,改為「中國製造」。

2020/04/28 | 精選書摘

《專注力協定》:對付最讓你分心的email訊息怪獸,用這四招駭回去

要屠殺這頭訊息的怪獸需要很多武器,讓我們駭回去這個頑固的分心源,使用這些效果經實驗證實的技巧,我們就能夠駕馭並控制住這些讓我們脫離正軌的誘因。 

2019/11/14 | Lo's Psychology

由中大衝突看心理學補償機制

自卑感沒錯可以用警察權力來補償,但請把權力應用於無差別攻擊市民的721白衣人身上,而不是學生,這樣我相信每位市民都會感到警察是在幫助人民,而不是和人民對立。

2019/11/12 | 精選轉載

【插畫】你跟我不同色,一定是瘋子、邪教

指控的標籤大多像是穿在身上的衣服,背後的成衣廠商,其實多是有心人操控的媒體或站在講台上的傳聲筒,操弄仇恨受惠最大的人,也是那些既得利益者。

2019/10/24 | 羊正鈺

千千、白癡公主和歐陽靖都曾被「霸凌」過,這8件制服到底是誰的?

「我沒有做任何壞事,為什麼大家要這樣對待我?」這個疑問一直留存在歐陽靖的小小的心裡,直到青春期擴散為巨大的黑洞,也讓她曾經變成一名重度憂鬱症患者⋯⋯

2019/10/21 | Lo's Psychology

《小丑》電影觀後感(二):患精神病最可悲的是,旁人總期望如沒病一樣

香港700萬人口中約100萬人患有焦慮、抑鬱等常見精神疾病,但政府、社區支援以及大眾對精神健康的認知都相當匱乏,而社會對精神病患者的成見和標籤,更加劇了他們的病情,成為惡性循環。

2019/08/26 | Pitty先生

遊南美,面孔有時是個詛咒

歷史是個天生加諸於人的枷鎖,如此類推,我亦因自己的面孔而得負上他人歷史所予其的罪孽,這樣一來,我的面孔也應該是種懲罰了。

2019/07/29 | TIME

罐頭回應、自我銷毀⋯⋯10個你必須知道的Gmail小撇步

根據統計,人類去年總共寄出超過2810億封email,但你可能不知到這10個能讓你工作效率加倍的gmail撇步。

2019/06/17 | 走近動物園 Approaching the zoo

那些「笨到餓死」、「靠裝可愛生存」的動物,其實只是些被妄下的標籤

簡短搞笑的網路影片不會告訴我們大貓熊這個類群,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數百萬年,經歷過冰河期等環境劇變,適應環境的能力堪稱頂級,甚至在以食肉目的身體硬是將飲食轉換成竹子後,仍頑強的生存了下來。要不是人類在地球上胡搞瞎搞,牠們根本犯不著我們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