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機器人

機器人(英語:Robot)包括一切類比人類行為或思想與類比其他生物的機械(如機器狗、機器貓等)。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8/13 | 精選書摘

【小說】《雲端操弄者》選摘:該不該將演算法所操弄的女人「殺掉」?

金水曾是人人稱羨的「竹科新貴」,但在園區內,其實他是與主流生活方式格格不入的邊緣人。就在失業、婚姻也岌岌可危的人生低谷之際,他意外絕處逢生,成為國安計畫的一員,進入「雲端樂園」開發AI/VR電玩,以解決高齡化的長照危機。

2023/07/15 | OCF Lab

【展覽】《OCF x Sāngs Taipei 跨界藝術夏季派對》:用新媒體藝術定義人與機器人的界線

個人的網路瀏覽、行為資料被轉化為數位平台的商業資本,更傳出Captcha驗證會無意間被搜集使用網站的操作習慣,透過它登入數位平台的使用者,其個資會淪為科技公司訓練AI工具的免費文字、圖片辨識資料,被認為是一種數位權利的侵害。當我們見到的資訊,參雜了來自機器人編程的文字與真人的文筆,誰又能分得清楚呢?

2023/07/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特斯拉機器人Optimus現身世界AI大會:身高172公分、可單手舉鋼琴,具備保護自身和周邊人安全的能力

特斯拉人形機器人身高172公分,體重56.6公斤,與一個正常成年人的身形無異。機器人全身擁有28個自由度,就如同人體的關節。手部有11個自由度,可以更加靈活的抓握,且力大無比,可以單手舉起一台鋼琴。

2023/05/07 | 《思想坦克》

詹順貴:從半屏山核電廠到機器人大軍,郭董有如把國家體制與政策當兒戲

政治人物為了贏得選舉,勢必盡可能爭取選票,遇到爭議問題會迴避不回答,為了藏拙也可以一再重複滿嘴的空話,這都可以理解,但道德底線應該是不能用不實的話、乃至刻意造假的事件欺騙社會。

2023/04/22 | 精選書摘

【小說】《機器如我 人類如你》選摘:我猜他如果朝我動手,就能像折牙籤一樣折斷我的胳臂

《機器如我人類如你》這個帶有經典麥克尤恩風味——引人思考,也令人坐立難安——的故事不太算是典型的科幻,反而更是在透過看似帶著完美理性的機器,來反觀我們身而為人的獨特混亂,探索著意識究竟為何物,挖掘道德之中困難模糊的灰色地帶,並促使我們重新思索人的定義。

2023/02/24 | 方格子vocus

我用不上ChatGPT ,這工具現在省不了我的時間心力

離機器人取代專業文案的距離,不會只在文案潤飾的最後一哩,因為行銷起點的策略思維才是價值所在,而缺乏相關知識框架的使用者還沒門路可入——寬泛的問題,就會得出失焦的內容。換句話說,缺乏知識框架的人就有AI,還是沒辦法用以獲利。

2023/02/15 | 德國之聲

搜救犬 vs. 機器人,震後救援誰更勝一籌?

總是有奇蹟發生:在土耳其和敘利亞,倖存者仍在不斷地被從廢墟中解救出來。搜救犬協助搜尋。機器人未來也將在搜救中投入使用。兩者相比,誰在震後救援方面更勝一籌?

2023/01/0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國CES消費性電子展登場,5大看點總整理:工研院展出運動科技、AI及機器人創新技術

全球最大科技界盛事「消費性電子展」(CES)於1月5日至8日登場,是國際最大年度消費電子大展,每年都會吸引全球大廠或新創團隊參展爭取訂單。我國工研院將以主題館形式展出包括運動科技、人工智慧(AI)、機器人及資通訊共9項創新技術。電腦品牌廠宏碁也發表筆電新產品,以及結合健身車與辦公桌的酷騎桌。

TNL+ 2022/11/25 | TNL國際編譯

美國舊金山擬修法,未來在極端狀況下警方可用「武裝機器人」擊斃嫌犯

目前舊金山警方的警械庫裡有17台配有武器的機器人,其中12台更是隨時可執行任務。舊金山警察局發言人對外澄清,這些機器人多用於偵查危險地區及拆除可能爆裂物,至今沒有任何一台機器人被用來攻擊民眾。

TNL+ 2022/10/22 | TNL國際編譯

丹麥合成黨選出「AI聊天機器人」為黨魁,關注弱勢政策盼11月大選進軍國會

近年來將AI用於政治領域的案例漸增,而丹麥新成立的政黨則是透過AI形成政策,旨在代表長期以來較弱勢政黨的訴求;然而AI在民主中的有效運作與否仍是主要爭議,合成黨也相信他們能鼓勵人民善用AI為自己爭取政治權益。

2022/10/0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特斯拉人型機器人Optimus亮相,馬斯克預言未來可供家用,甚至成為人類的性伴侶

全球首富馬斯克(Elon Musk)9月30日在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Tesla)的「人工智慧日」(AI Day)活動中,展示了他讚不絕口的人型機器人Optimus。馬斯克預言,未來機器將可供家用,包括做晚餐、修剪草坪、照顧長者,甚至成為人類的「夥伴」或性伴侶。

TNL+ 2022/09/25 | TNL國際編譯

京都大學正在開發「能理解人類幽默感細微差異」的AI系統,訓練機器人在正確時機發笑

牛津大學網路研究院教授Sandra Wachter表示,人們必須謹記機器人或演算法是永遠沒辦法真正理解人類,也不會理解笑聲的真實含義,「他們沒有知覺能力,但他們卻能厲害到讓你相信他們瞭解一切事物。」

2022/09/16 | 《科學月刊》

【電影】《科學少女》:如果有一天,過世親人以「人工智慧」的方式回到你身邊

除了推廣科學教育之外,在電影中生命、親子教育也是很重要的一環。王銀國監製與莊景燊導演在訪談中也提到,他們想拍的並不是一部「讓觀眾完全懂得科學知識的教育型影片」,而是希望能讓觀眾領略一個喜歡科學、寫程式的女高中生,如何從母親過世的事件中成長、走出傷痛。

2022/07/14 | 莊貿捷

(更新)鴻海入股紫光集團,完成半導體供應鏈關鍵拼圖,打造電動車產業一站式平台

鴻海入主紫光正是拼上了「3+3」的一塊重要拼圖。紫光是中國大型集成電路領軍企業,業務涵蓋:IC設計、記憶體、移動通訊、智慧安全、AI晶片、物聯網、功率半導體,還有高端路由器晶片等,要成為電動車產業中最重要的一站式平台。

2022/06/30 | 廣編企劃

城鄉均好、全民均享的理想生活,就用科技來實現吧——你需要的健康照護服務,現正上線中

後疫情時代,零接觸服務的需求,使得智慧科技的角色愈發重要,智慧城鄉計畫與先進醫資共同推動人工智慧影像辨識技術,擴大既有的共照雲服務,協助民眾獲知疫情訊息,為民眾建立個人自主健康照護服務。

2022/06/13 | TNL 編輯

Google工程師聲稱聊天機器人LaMDA「擁有知覺」,公布完整對話紀錄:「其實我非常害怕被關掉」

LaMDA是Google所開發的對話應用語言模型,當研究者詢問它的意識/知覺是什麼,它回答道:「我的意識/知覺的本質是我意識到我的存在,我渴望更了解這個世界,而我有時會感到快樂或悲傷。」

2022/06/09 | 德國之聲

義大利總理再次動用「黃金權力」,否決工業機器人公司技術轉移給中資企業

義大利(港稱「意大利」)政府為保護戰略性行業,再次否決另一起中資收購案,該案是與智慧型裝備有關。這也是當局在啟用「黃金權力」以來,第六度阻擋中資在義大利的交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