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1/10/28 | TNL 編輯

居家檢疫期間也要派飛執勤,長榮航空傳美籍機師確診、多位機組員被匡列

日前才傳出一名國籍航空外籍機師不明原因猝死家中,,今(28)日在傳長榮航空有機師居家檢疫期間必須派飛導致確診,機師身心狀況與防疫安全,再度引發關注。

2021/09/17 | 李秉芳

行政院「3+11」決策專案報告出爐:四大考量未提「破口」,在野黨不買單

報告指出,從1月1日至4月11日,超過9000人次的機組員居家檢疫期滿採檢結果全為陰性,代表不論實施「7+7」或「5+9」的管理模式,機組員於執勤後返台均零確診。

2020/12/29 | TNL 編輯

機師再爆違規「親密接觸」,長榮航空已免職8名機組員

加強版防疫措施新規定,讓不少前艙機師又氣又怨、又無奈。有機師就說,這種「只准上班、不准出門」的措施,是疾管署、公司的雙贏,把機師只視為「勞動力」而不視為「人」。

2019/09/10 | 李秉芳

英航全球航班全取消 機師大罷工:公司盈餘沒有與員工分享

英航原提出3年內分段調漲機師薪資11.5%方案,但機師工會認為,過去公司曾要求員工共體時艱甚至減薪,去年英航卻盈餘多達20億英鎊,理應和員工分享,而不是只落入高層袋中。

2019/09/10 | 李秉芳

全球航班100%取消的英航機師大罷工:公司「發大財」有和員工分享嗎?

英航原本提出3年內分段調漲機師薪資11.5%的方案,但機師工會認為,過去公司曾要求員工共體時艱甚至減薪,但去年英航盈餘多達20億英鎊,理應和員工分享,而不是只落入高層的口袋。

2019/02/18 | 精選轉載

工人的武器不多,對資方有殺傷力的也就只有「罷工」

勞工唯一的武器就是團結,否則罷工這個武器根本就像「一把不裝子彈的槍」,資方是怎麼打也不會痛、不會癢的。

2019/02/15 | 陳方隅

「合法但不合理」的過勞工時,讓台灣成為大型絕命終結站

罷工是勞動權益當中重要一環,他們爭取的勞動條件改善也絕非只為了自己。目前社會大眾對罷工的本質和目的還是多所誤解,希望這次事件能夠引起更多討論。

2019/02/14 | 李秉芳

台灣首次機師罷工落幕:工會承諾3年半不罷工,華航答應哪些「請求」?

這是台灣史上第一次機師發動合法罷工行動,工會提出的5大訴求在第4場協商、座談會後終於達成共識,華航將增加1.56億元的成本,而工會3年半內不得再發動罷工。

2019/02/12 | Abby Huang

工會堅持「多航段」增加人力是貪得無厭?5個QA看華航罷工的眉角

華航勞資雙方將於13日凌晨1點舉行第三次勞資座談會,全程將開放轉播,並強調中間如休息或用餐需自協商時間中扣除,就是要開滿8小時。

2019/02/12 | 精選轉載

以台灣目前法律現況,應該要有「罷工預告期」嗎?

罷工是勞資爭議當事人為達成其主張,所為阻礙事業正常運作之行為,而此罷工權行使是受到法律保障的行為。因此罷工如果沒有給雇主帶來事業正常運作的阻礙,那就是失敗的罷工,也不叫做罷工了。不過大家也必須瞭解,勞工進行罷工也必須付出代價,在罷工期間雇主是可以不給薪的。

2019/02/10 | 羊正鈺

「這不是疲勞航班、什麼是疲勞航班」華航罷工超過60小時卡在哪?

「現在的問題是機師疲勞,是飛安,你用成本來回答,請問到底是誰該在乎飛安?當資方說有4成航班都要加人『影響太大』,也代表了華航有4成航班都是『疲勞航班』!」

2019/02/10 | 極憲焦點

如何合法罷工?一邊協商一邊罷工合理嗎?華航罷工事件的8個Q&A

華航機師近日展開罷工。「罷工」在法律上是怎麼一回事?罷工不用預告嗎?工會一邊要協商,一邊罷工合理嗎?職業工會跟企業工會、產業工會差在哪裡?以下用8個QA討論「機師罷工」的相關議題。

2019/02/10 | Abby Huang

「1個小時內一定要睡著」:華航機師揭班表「合法」,但會累死人

華航日前表示,機師每年休假157天以上,該公司內部的資深機師不予認同,表示曾在12天內,飛了5個國家。

2019/02/09 | airConcur 航空權益保護團隊

我的航班如果因罷工而被取消,該怎麼辦?

「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於2/8早上開始罷工,有的乘客會想了解:如果我的航班因為罷工而取消,後續該怎麼辦?能向航空公司申訴因班機中斷造成的額外花費嗎?「旅遊不便險」會理賠嗎?

2019/02/09 | 林冠任

華航機師罷工,為何是國家發展層次的問題?

我覺得華航不讓步,或象徵性讓步但秋後算帳慢慢砍人的可能性很大。因為資方和政府高層最害怕的,不是要付出去多少錢,而是大家思想被啟蒙──原來,抗爭是合理的,也應該要抗爭的。而這種思想,在歐美是大家習以為常的事情,該罷工就罷工。

2019/02/09 | 姜冠宇

支持勞工的合理訴求,就是避免下一次罷工的最好方法

很多台灣民眾對於各行業第一線從業人員時常帶著「平庸邪惡」的思維去批評。如果一家公司因為有勞資糾紛而影響到服務品質,只會責怪員工,不曾思考這家公司的經營能力有問題。如果你擔心未來會有更多罷工造成你的不便,支持罷工,才是避免下次罷工最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