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次文化

次文化(英語:Subculture),又稱亞文化或非主流文化,是指相對於某個主流文化的小眾文化。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7/30 | 德國之聲

在日本充斥著負面意義的「刺青」,正在慢慢走出黑社會陰影

日本紋身藝術家表示,他們的藝術經常被人誤解,並與黑幫、黑道聯繫在一起。紋身者經常被禁止進入公共浴場,還不允許參軍。但是,情況正在發生改變。

2023/06/01 | 精選書摘

《島國毒癮紀事》:大學生批貨、中學生當下線,電子煙次文化一路向下衝擊校園

歷經六年的追蹤與田野,採訪了數百位受訪者,《報導者》記者群透過多重面向,為讀者們立體呈現這個被毒品沁染的島嶼,及流竄其上的多樣性毒品;深入用毒╱用藥者的人生,瞭解他們的成癮之路與掙扎,並採訪了第一線的警察、律師、醫師、法官、檢察官、調查員、毒化檢驗員、社工等專業人士,他們如何看待台灣毒品蔓延的現象?

2022/11/08 | TAICCA 文化內容策進院

【專訪】開拓動漫祭執行長蘇微希:見證台漫三十年起落——台灣為什麼無法出現《鬼滅之刃》?

「為什麼日本能,台灣不能?」正如至今也仍有人問,「台灣為什麼無法出現《鬼滅之刃》?」這樣的問題,開拓動漫祭執行長蘇微希找了三十年的答案。「漫畫其實是一種製造業。」蘇微希認為,差別只在於漫畫的原料是大腦裡的創意,製造的是文創產品,而要把產品銷售出去,其實文創產品和傳產是一樣的,「製造業要拿到訂單該怎麼做?那就是台灣漫畫界的答案。」

2022/08/04 | AQ廣藝誌

【戲劇】《虛擬逃生口》:透過VTuber音樂劇縫合表演藝術圈與宅圈,讓兩端的人們能互相跨入

「只要娛樂是正當的,就是好事。」沒有對於科技疏離的悲觀焦慮、也沒有表演藝術與宅文化誰高誰低,郭沛昱的《虛擬逃生口》是一個開頭,他期望的未來,或許跟日本初音(初音ミク)帶來的影響很類似:從消費者行為重啟文化發展,從次文化的沃土中孕育更多人才、表演空間與討論。

2022/07/28 | CCC創作集

蘿莉塔文化小辭典:此BL非BL,踏入華麗Lo娘世界必備關鍵字

對蘿莉塔文化感興趣,卻對Lo娘們的用語一頭霧水,不知如何入門?這裡整理蘿莉塔文化常見用語,分為「服裝部件篇」和「日常用語篇」,歡迎一起踏入華麗優雅的蘿莉塔世界!

2022/03/23 | 楊逸飛

抖音模仿浪潮可視為青少年次文化,成人社會不宜過度貶抑「無腦」

青少年其實是需要藉由接觸這些次文化的行為,來和自己成長過程當中的價值行為進行比較與探索,然後才能逐漸理解,哪些是善哪些是惡,並在這些不同的次文化當中,摸索出自己認可的身分價值,作為進入成人社會的重要方向。

2021/10/03 | 精選書摘

《年輕人為何憤怒》:黑人青少年為何嚮往「好萊塢黑幫次文化」?

年輕黑人男性的「好萊塢黑幫次文化」又被稱為「狄奧尼索斯陷阱(Dionysian trap)」,這個陷阱包括:放學後在街上閒逛、購物和漂亮打扮、性征服、派對嗑藥、嘻哈音樂和文化等等。我會落入這個陷阱,是因為我想與在陷阱裡的朋友打成一片。

2021/10/02 | 芭樂人類學

統治網路世界的「貓迷因」:宅宇宙的LOLcat文化

LOLcat貓迷因圖於是迅速走紅,成為了鄉民們評論與對話、自嘲與嘲弄、抒發與批評的另類語言,用純文字無法達成的萌幽默引發宅圈同好的會心一笑。

2021/09/24 | 精選書摘

《搭便車不是一件隨機的事》:「大拇指」無疑是便車旅行次文化中最廣為人知的符號

135趟便車,35,600公里的旅程!前往跟著旅行團到不了的地方,沿著國界冒險、相遇、離別。大膽探索地圖上的空白處,品味的不只是旅行,而是一段段真實人生,一個個世界的入口。

2021/07/21 | 芬多經

從蜷川實花到超級瑪利歐,日本如何運用琳琅滿目的創意展現超強軟實力?

為了迎接東京奧運,日本眾家設計師傾巢而出,且政府也巧妙將奧運結合日本特色的動漫人物,吸引眾人眼球。東京奧運搖身一變,成為日本展現「文化」實力的最佳場所。

2020/03/29 | 方格子vocus

《地下狂熱趴》:我兒子很乖,都是銳舞文化(RAVE)帶壞他?

正如同電影裡面的Johnno一樣,我們大部分的人都可能遇見推自己一把的Spanner。而Johnno此生只經歷了一次RAVE的經驗,但那可能成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記憶,包含了被警察痛毆還有入獄。

2019/11/23 | 思考的蘆葦

Reddit愚人節活動「r/place」:100萬鄉民集體作畫,他們創造了什麼?

或許,這就是網路的本質。網路永遠不缺對立與仇恨,也永遠會有惡搞與破壞,但這恰是網路充滿活力的原因。作為個人,鄉民就是個無力的屌屁人;但作為社群,鄉民也能創造如星夜般美好的事物。

2019/07/31 | 游家權

【不務正業?】從只求物質到實踐多元價值,拒絕朝九晚五的「反文化青年」如何形成?

在台灣,有越來越多人開始過著不以賺大錢、攀高位和穩定工作為目標的人生。這種反主流文化,其實得從歐美的垮掉派和嬉皮談起,也跟後物質主義與台灣的學運反文化有關。

2019/07/31 | 游家權

【不務正業?】走出教室上街去,總在自學的19歲龐克少年

剛上大學沒多久便毅然休學的龐克青年小石,經歷過社運場上的震撼教育,沒有就此退縮。不會樂器的他,也靠著自學投入他熱愛的次文化。

2019/05/24 | 讀者投書

從《這個殺手不太冷》的女主角,看「Trap Bae」潮流文化崇拜

其實早在成為大眾討論的議題前,「陷阱妹」的概念就已經快速發展,成為青少年次文化中重要的潮流文化⋯他們穿著暗黑色系的衣服、以厭世頹廢的風格來包裝自己,試圖呈現與社會大眾的不同和不想被社會規範束縛的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