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

歐洲聯盟(英語:European Union;西班牙語:Unión Europea;德語:Europäische Union),簡稱歐盟(英語:EU;西班牙語:UE;法語:UE;德語:EU),是歐洲多國共同建立的政治及經濟聯盟,現擁有27個成員國,正式官方語言有24種。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6/08 | 德國之聲

美中關係緊張、介入亞洲困難,歐盟如何有效參與印太事務?

「歐洲在很大程度上仍被視為一個區域外的行為體,對印太、亞洲的區域安全動態影響有限,」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波瑞爾表示:「我的核心訊息是,聯盟是一個可靠的安全夥伴。我們不是一個典型的軍事聯盟;我們不是一個耀武揚威的傳統大國;我們也沒有第六、第七艦隊要部署在印太地區。」

2023/06/0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智庫民調:若美中為台起衝突,62%歐盟人寧作壁上觀

曾任西班牙外交部長、現任巴黎國際事務學院(Paris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院長龔薩雷斯-拉雅(Arancha Gonzalez Laya)從民調反應歸納歐洲人的心態:對俄國強硬、對中國微妙、對美國現實。

2023/06/0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法國學者:馬克宏反對北約東進不是「怕得罪中國」,台海有事必挺身

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IFRI)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朱利安(Marc Julienne)表示:「如今中國已進入北約分析框架之下。而法國的立場是,視中國為北大西洋的挑戰,特別是在網路、太空、影響力干涉等跨國領域;但以地域軍事而言,法國認為應由歐盟出面處理,而非北約」。

2023/06/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歐洲氣壓計」民調:對歐盟政治關心度,法國人最冷、荷蘭德國最熱

這項民調詢問若下週就是投票日的投票意願,結果有67%選民有投票意願。其中荷蘭高達87%,北歐的瑞典和丹麥為83%,德國也有73%,但法國墊底只有25%,與保加利亞、塞浦勒斯一樣。分居歐盟第1、2人口大國的德、法在歐洲議會各擁有96席、79席,這兩個在歐盟內部實權最大的國家,對歐盟事務的民意參與度卻天差地別。

2023/06/03 | 張博丞

【國際新聞圖輯】中國神舟16號載人升空、美國變裝皇后上街爭取跨性別權益

中國近年在太空產業的進展不斷,除了自力打造「天宮」太空站,還透過2019年的中國嫦娥四號任務,讓中國成為全球首個將太空船放置在月球背面的國家,2021年中國也將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至火星。中國在發展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處處受阻的局勢下,正試圖藉由太空計畫增加自己在全球的影響力,並展開「魅力攻勢」。

2023/06/0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澤倫斯基:猶豫讓烏克蘭加入北約,恐危及其他國家;美再軍援逾90億防空系統和彈藥

澤倫斯基提到:「最近有位中國記者問我:『為何要加入北約?』答案非常簡單:當缺乏安全保證,就保證一定會有戰爭。」他說:「我們需要公正的和平。這正是為何每個與俄羅斯接壤的歐洲國家,以及每個不想遭到俄國撕裂的歐洲國家,都應該是歐盟和北約的正式成員。」

2023/06/0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親俄反民主的「歐洲壞男孩」,歐盟醞釀阻止匈牙利出任2024下半年輪值主席國

匈牙利在外交立場上常與歐盟主流唱反調,包括反對進一步制裁俄羅斯,也曾反對歐盟提出譴責中國侵害人權的聯合公報,並歡迎中國的華為在匈牙利投資5G等電信基礎建設。荷蘭外交部長胡克斯特拉(Wopke Hoekstra)說,「我們所有人都(對匈牙利輪值)感到不安」。

2023/05/3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科索沃地方選舉種族衝突升溫,北約維和人員逾30傷,喬科維奇發言挺塞爾維亞惹議

東歐巴爾幹半島的科索沃,因境內塞爾維亞裔與阿爾巴尼亞裔之間的衝突升溫緊張情勢,昨天以北約為主的維和部隊因與塞爾維亞示威者爆發衝突而有多人受傷。塞爾維亞網球名將喬科維奇(Novak Djokovic)昨天在法國公開賽對著攝影機鏡頭寫下「科索沃是塞爾維亞的心臟,停止暴力」,這段文字引發爭議。

2023/05/30 | Swissinfo瑞士資訊中文

瑞士的國家認同危機,只是記者與政治家「想像出來的疾病」

什麼是與歐盟保持的最佳距離?如果歐洲再次爆發戰爭我們該如何自處?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中立?那些大國的意願又如何?這些都不是新問題,既沒有威脅我們的存在,也沒有干擾我們的認同。他們只是掩蓋了一個不能放手的問題:如何讓瑞士人加入歐盟?

2023/05/3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2023土耳其大選:艾爾多安勝選延續外交政策,扮演俄烏調人、持續「卡」瑞典入北約

有分析認為,艾爾多安已經從悍拒瑞典加入北約的姿態,取得足夠政治資本維繫政權,也給國外「土耳其講話有份量」的觀感。如今連任到手,艾爾多安對瑞典的立場可能放軟,在北約於7月舉行的峰會前默許瑞典加入。

2023/05/22 | 張博丞

G7峰會建立「廣島AI進程」規範人工智慧國際監管標準,預計2023年底前發布報告

隨著世界各地的民主國家,面臨日益加深的兩極化和錯誤訊息威脅,生成式人工智慧可能會使假訊息更加氾濫,也會變成加劇政治分裂的工具。聲明寫道,AI技術,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慧或生成類似於人類創作文本、圖像的技術,皆應符合民主價值觀——包括公平、問責機制、透明度、防止網路霸凌以及尊重隱私權和人權。

2023/05/22 | 德國之聲

歐洲各國抗中態度不同調,習近平如何透過矛盾分進合擊?

北京想要分化歐美,在中美對抗中作為一個中立第三方,基本上做不到,至少在目前階段,歐洲無力擺脫美國,因此北京強化歐洲的關係,真實目的是在中美對抗之下,讓歐洲不過於跟隨華盛頓反中,至少是讓幾個歐洲大國,不隨美反中。

2023/05/19 | 賴明君

G7峰會首日重點一次看:辦在廣島,岸田期待核武裁軍、擴大制裁俄國、澤倫斯基週末出席

G7峰會於今日在日本廣島展開,岸田希望能聚焦討論核武裁軍議題,七國集團也在發布聯合聲明表示,將會擴大現有對俄羅斯的制裁。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也將會在週日親自到日本出席G7峰會,尋求來自世界上最富有國家的武器援助。

2023/05/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義大利是否退出一帶一路受矚,義媒:拖過G7峰會影響不大

梅洛尼上任不久後,曾在20國集團(G20)領袖峰會上與美國總統拜登進行雙邊會晤,美國明確希望義大利退出一帶一路。梅洛尼當時雖未有明確決定,但試圖從烏克蘭危機與大西洋立場來贏得白宮的信任。

2023/05/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AI自動化工具悄悄潛入歐盟各大機構,翻譯人員縮編成首批受害者

年輕一輩的翻譯人員抱怨說,他們在這波自動化行動中首當其衝,因為儘管工作量增加,歐盟執委會入門的初階工作卻少了大半。一名想擠進歐盟翻譯窄門的民眾在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匿名發文說:「翻譯、語言協助、校對的工作,似乎永遠沒有職缺。」

2023/05/17 | 丁肇九

歐盟通過全面監管加密資產,將如何影響區塊鏈產業的發展?

「MiCA」啟用後,未來歐盟區域營運的加密貨幣交易所與相關服務,都需要向歐盟取得服務商資格。壞處是這些企業與團隊將面臨更嚴格的監管要求,但好處是一但獲得批准,該服務就可以覆蓋歐盟27個國家、4.5億人口。因此「MiCA」雖然代表了更多的監管,但許多人認為這是一件好事。

2023/05/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Frontex報告:今年地中海偷渡人數暴增3倍破紀錄,移民危機延燒歐盟內政外交

「都柏林規範」要求,歐盟國不可拒絕審核難民的庇護申請,且移民第一個落腳的國家必須承擔起審核是否庇護的責任。因此許多來到法國的難民都被要求回到義大利,但義大利接收人數逐漸超過行政負荷,都柏林規範難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