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4 |
酒桌上的丹麥亂彈(四):貿易立國的丹麥手氣不好,在遠東落得一個海上基地都不剩
以貿易立國的小國丹麥,在買賣島嶼上實在手氣不好,終於在遠東落得一個海上基地都不剩。而隨著中元大地的政權演變,丹麥也抱著一樣的邏輯:誰當政,我的櫻桃酒就賣給誰。
2021/10/05 |
《25座二戰紀念碑教我們的事》:靖國神社——英雄、烈士與怪物之間的灰色地帶
本書關注二戰紀念碑的獨特之處,說明這類紀念碑之所以特別被重視、極少面臨遭拆除的命運,就在於人們對二戰英雄、烈士、狂人,乃至對戰爭中的末日意象與戰後復甦的理解,並非各自獨立,而是相輔相成。書中分為五大部分,分別從不同角度檢視二戰紀念碑的意義。
2021/09/27 |
《愛的帝國》:法國人藉由否定或還原菊花夫人的眼淚,書寫日本19世紀末忐忑不定的歷史
馬特.松田透過文學作品的比較分析、檔案文獻的爬梳考證,還原歷史事件的原委,揭露法蘭西「愛的帝國」的實相與幻象,並且提醒讀者即使今日已是二十一世紀,但殖民主義的幽魂仍未散去,依舊徘徊蟄伏於亞太地區,蠢蠢欲動。
2019/09/15 |
《向下扎根!法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2》:在殖民母國中,人們如何看待殖民現象?
自從殖民時代結束以來,我們不斷聽見這樣的驚嘆:「我們一直都被蒙在鼓裡!」也就是說:「以前人們刻意隱瞞那些以教化之名所犯下的暴行和弊端。」這種說法是錯誤的。當時人們並沒有刻意隱藏任何事情。
2019/08/19 |
《從暹羅到泰國》前言:王室-國族主義 vs. 國恥論,泰國民族主義的二元對立
「暹羅未遭殖民論」與「失落土地論」以一種二元對立的形式存在。泰國史學者由於傳統上總是歌頌領導人如何保衛國家獨立,他們的著作一般也以「暹羅未遭殖民論」為主角,而以「失落土地論」為配角。
2019/08/19 |
《從暹羅到泰國》導讀:以史為戒,還是以史為「械」? 泰國夢的偉大復興
八十年前暹羅精英的大泰國之夢,與習近平所倡議的偉大復興中國夢,同樣建構於國恥之上。獨裁者好史,鮮少以史為戒,而是以史為「械」,即言以歷史製造創傷、武裝國族,捍衛其統治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