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地

殖民地,舊稱植民地,是指由宗主國統治,沒有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方面的獨立權力,完全受宗主國控制的非宗主國本土地區。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29 | 德國之聲

德國歸還貝南文物給奈及利亞,卻遭學者批評太「掉以輕心」?

歸還文物是為了糾正殖民時期的錯誤,原本是件好事。但如果收到文物的國家,不一定公開展出這些寶貴遺產,而是轉入私人之手,又該怎麼辦呢?德國把「貝南銅器」歸還給了奈及利亞,究竟是對是錯,引發了一場火熱的辯論。

TNL+ 2023/05/21 | TNL國際編譯

澳洲擬推「原住民之聲」入憲公投:正反方差距不大,有人憂衍生更多種族問題

澳洲總人口約2559萬人,其中有3.2%的澳洲民眾具有原住民身份,而這群澳洲原住民的社經地位卻普遍低於全國平均。目前的澳洲憲法雖有122年歷史,但全文對於已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卻隻字未提,甚至是到了1960年代才獲得投票的權利。

2023/05/0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日韓峰會:兩國合作更能應對中國競爭,尹錫悅表示不排除日本加入「華盛頓宣言」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7日下午在首爾與韓國總統尹錫悅進行峰會,他提到日本過去對韓國的殖民統治時指出,「對於當時嚴峻環境下給很多人帶來非常痛苦和悲傷的記憶,我感到痛心。」對於部分韓國輿論認為尹錫悅應要求日方道歉,尹錫悅表示,「重要的是誠意」,道歉不應該是「一方向對方要求的問題」。

TNL+ 2023/04/23 | 馮月明

【析聽廣東歌】陳蕾《下流社會》:一種橫蠻與一種缺失

香港年青一代質疑,為什麼一定要跟這套被他人所訂好的老規則?為什麼一定要按你的方向、你的綱領?年青一代要控訴的,不在於「遊戲勝負」,重點不在於他們有沒有能力買房子,不在於物質條件如何,而在於「遊戲規則」由誰來制訂,在於他們在社會中能扮演怎樣的角色。凡此種種,都在陳蕾的《下流社會》找到回響。

2023/04/22 | 精選書摘

【小說】《福爾摩沙之王》選摘:國姓爺與清軍漫長的談判犯下致命錯誤,給了滿清軍隊集結的時間

荷蘭籍作者貝喬思順著歷史脈絡之描繪,使國姓爺鄭成功此人物更為飽滿真實,補足了他與日本籍母親田川松的親密關係、與父親鄭芝龍的疏遠,到他與疾病引起之瘋狂的困頓,我們得以有了這個偉岸男人第一個全面的肖像。

2023/02/22 | 精選書摘

《時間怪獸》:英國人借助新的歷史感,將暴力消滅某些人視為一種進步

進化論主義史觀同樣建議人們,在面對新式機槍所帶來的大規模死亡時保持寬容,機槍結束了歐洲人和其他國家之間長期的技術邏輯上的平等,使歐洲人最終有可能征服非洲。

2023/02/22 | 精選書摘

《時間怪獸》:大英帝國主義的出發點是良善的,但是卻具有破壞性

一九二五年的《勛章的另一面》(The Other Sideof the Medal)試圖推翻英國人長久以來的論述(說印度人對於英國人完全慈愛的存在展開了惡魔般的攻擊),確認了叛亂者所表達出的真實的政治抗議,以及英國人自己挑起的暴力行為。

2023/02/21 | 精選書摘

《51個影響世界經濟的關鍵大事》:美國擊敗西班牙後,搖身一變成為侵略性的海洋帝國

當時的美國國務卿海約翰把美西戰爭稱為「輝煌的小戰爭」,因為美西戰爭是美國實現「世界政策」的一大契機。短短四個月內,美國就攻破西班牙,將古巴和波多黎各納入了勢力範圍。

TNL+ 2023/02/13 | TNL國際編譯

紐西蘭政府為英國殖民者昔日暴行道歉:提供3000萬美元財政補償,「把被偷走的一切歸還毛利人」

對於歷史過錯,紐西蘭政府達成了多國無法做到的任務。它們承認了毛利人過去承受的痛苦歸因於己,並講述殖民時期的故事,最後藉由政策及賠償制度向受害者提供補救。更重要的是,政府試圖探討那些曾被趕出自己土地且權利遭到剝奪的毛利人,他們眼中的正義可能是什麼?當國家解決問題時,又會產生什麼樣的改變?

TNL+ 2023/01/08 | TNL國際編譯

德國歸還貝南帝國青銅器,將殖民時代「被偷走的文化認同」還給奈及利亞人民

這些文物由青銅、象牙和其他珍貴材料製成,是代表非洲大陸文化最重要的藝術品之一,其中包含包括一座代表國王(oba)的黃銅頭像以及一個描繪蟒蛇盤據的寶座;然而,此批銅器也只是德國各大博物館中,所展示超過1000項盜竊古物中的冰山一角。

TNL+ 2023/01/04 | TNL國際編譯

為什麼澳洲人應了解邊界戰爭?《澳洲戰爭》紀錄片上映,揭露百年來殖民者殘忍迫害原住民真相

澳洲紐卡索大學名譽教授、澳洲歷史學家萊恩(Lyndall Ryan)指出,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展,1860年至1930年代發生在澳洲的殺戮頻率更勝1788年至1860年的各大戰役。「為了更有力的控制這些原本屬於原住民的土地,白人殖民者對於原民所施行的暴力,變得更有組織及策略,這些戰爭並不是意外,而是殖民者精心策畫的殺戮。」

TNL+ 2023/01/02 | 黎蝸藤

台南2023年喜迎建城400週年,應該邀請殖民者荷蘭來「共襄盛舉」嗎?

順著林濁水先生所問,一個符合邏輯的議題就是,既然熱蘭遮城是殖民主義的產物,我們有必要去紀念「被殖民400週年」嗎?印尼人抗議、台灣人慶祝,兩者差別是不是太大了?

TNL+ 2022/12/22 | TNL國際編譯

教宗「捐贈」帕德嫩神廟殘片給希臘東正教會,為何不是直接歸還給希臘政府?

威尼斯軍隊曾於1687年圍攻雅典衛城,並摧毀帕德嫩神廟大量的飾帶藝術;英國貴族兼外交官布魯斯(Thomas Bruce)則於19世紀初,將帕德嫩神廟遺留一半以上的飾帶殘片送往英國,布魯斯當時對於自身的行徑竟說道:「這樣的手工藝品放在家裡會相當好看。」

2022/12/20 | TNL特稿

《時間怪獸》導讀:每次的殖民挫敗,都成為他們更支持帝國主義的理由

紀律是文明的主要特徵,但紀律要成為無意識的習慣需要長久的訓練和練習。因此印度需要被託管,英國必須要盡責地、家父長主義地治理印度。神意不再是隱密的自然目的,英國的統治就是神意本身,給次等文明帶來進步的賜福。

2022/12/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2022卡達世界盃】法國大戰摩洛哥,超越運動的地緣政治與族裔認同對決

除地緣政治外,族裔認同也是議題。法國北非移民眾多,光是摩洛哥國籍人口就70萬人。許多北非裔的法國球迷因此陷入兩難,有人表示「像在父親或母親間抉擇」,也有人說比賽那天臉頰一邊會塗上法國旗,另一邊則是摩洛哥國旗,使得這場大賽注定是場超越運動的地緣政治與認同對決。

2022/12/0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印尼獨立後未曾踢進世界盃,當地球迷因350年殖民史挺荷蘭隊

印尼摩鹿加省(Maluku)有特別多荷蘭隊的球迷,這是因為有些荷蘭隊球員與摩鹿加省有歷史淵源,甚至有些人與摩鹿加人有血緣關係。據記載,1950年代,印尼摩鹿加省安汶(Ambon)島的居民建立「南摩鹿加共和國」,被印尼中央政府視為叛亂組織,在被印尼軍方鎮壓後,約有1萬2500名摩鹿加士兵及眷屬流亡荷蘭,數十年後逐漸融入荷蘭社會。

2022/11/26 | Louis Lo

【圖輯】沒有賽馬場的加勒比海小島聖安德列斯,居民卻瘋狂愛上賽馬的樂趣

賽馬在聖安德列斯及其姊妹島普羅維登西亞有著悠久的歷史,這裡總人口不多(約6萬人) ,距離最近的大陸約700公里(435英里)。這個位於加勒比海西部的雙子島嶼,居民普遍說著英文,歷史上是英國的殖民地,但現在卻是哥倫比亞的旅遊聖地,到處都是沙灘酒店、免稅商店和熱鬧非凡的度假勝地。

2022/10/29 | 精選書摘

《緣起香港:張愛玲的異鄉和世界》:我師落華生——張愛玲的中文課

張愛玲曾經是「港漂」,香港是她流徙生涯裏關鍵的一環,只是香港和港大對她究竟意味着什麼,到目前並沒有一個完整的梳理。張愛玲入學港大文學院,恰逢港大校園裏一派空前的開放和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