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3/09/22 | 李秉芳

死刑犯是怎麼長大的?逾7成僅國中學歷,平均關20年忍受煎熬絕望,寧願死也「不想當沒用的人」

多數死刑犯覺得,寧願死也不願意終身監禁,不知道自己繼續被關下去活著有何意義。還有人表示,「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天經地義,被執行就是把命還給被害人。有個死刑犯分享,之前有個死囚殺死媽媽,被判死刑時都安然自若,後來改判無期徒刑後,反而自殺死了。

2023/09/16 | 邱宜君

高市2名幼兒目睹雙親被殺,誰能幫孩子?衛福部及法務部說明協助進度

高雄市昨上午發生兇殺案,63歲吳姓男子疑因長期不滿噪音,持刀上樓殺害30多歲羅姓夫婦,羅家就讀國小一年級、幼稚園的兩名幼子目睹不幸發生。兩名孩童雖非刑案被害人,但身兼目擊者、被害人家屬、未成年人等多項身份,後續的心理創傷的療癒,將涉及法務部、衛福部、教育部等相關部門及所轄單位的長期協助和追蹤。

2023/09/16 | 邱宜君

全台6起「噪音殺人」4共通點,專家歸納預防關鍵:管委會、社區鄰里應建立2層面因應力

高雄市昨上午發生噪音糾紛導致的兇殺案,2021年迄今已有至少6起「噪音殺人事件」被報導,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成癮暨司法精神科主任李俊宏分析,居住密集化且高齡化,噪音糾紛是必然要面對的新議題。社區鄰里及管理委員會應建立「心理健康促進」的概念,並以此為基礎,發展「對內溝通協調、對外連結資源」2個層面的因應能力。

2023/08/22 | 李秉芳

新北國民法官判殺子單親媽16年5個月,類似案件辯護律師:重刑無法阻止悲劇重演

2021年曾有另一起單親媽媽吳女殺子後自殺案,曾被判死刑,後來改判無期徒刑,吳女的辯護律師廖蕙芳表示,看到許女判16年5個月他認為太重,未能考量到單親媽媽殺子行為並非出於恨,和一般殺人罪的惡行不同。

2023/08/16 | 李秉芳

新北國民法官單親媽殺子案開庭「精神抗辯」成攻防關鍵,鑑定醫師現身作證

辯護律師以許女當時重鬱症發作、辨識能力及控制能力受損,作為精神抗辯,爭取減刑。不過,受委託進行精神鑑定的醫師到庭作證表示,重鬱症發作雖導致許女思想和行為負面,卻未影響控制自身行為的能力

TNL+ 2023/08/16 | 陳慶德

韓國連續爆發「無差別刺殺」引發社會恐慌,細看「模仿預告」則更讓人擔心

發惡帖人士的「年紀」,並非年紀輕輕、懵懂無知「小孩子」的18、19歲年紀,大多是25至40歲,有著社會經驗的人士,就常理而言,這些人士不應該做出此「恐怖預言」,讓人不禁擔心起,潛藏在社會底下不少的未爆彈,這些皆是他們發自內心的「預告」嗎?

2023/08/14 | 精選書摘

《人民參與死刑審判事件簿》:三島女子短大生燒殺事件,在台灣會被判死嗎?

本案當中,被告人的行為並非金錢為目的,亦無事前的周延計畫;同時,本案被告也未具備殺人之前科。最高法院審酌本案發生過程,是被告隨機強拉無辜的路人,並在對被害人強制性交得逞後,為盡早施用安非他命之念頭,及避免強制性交犯罪行為遭被害人舉報;先以膠帶控制被害人行動,並以燈油澆淋被害人、點燃被害人頭髮將其活活燒死。被告利用相當殘虐的手法殺害被害人,造成被害人死亡之重大結果。

2023/08/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韓國社群網路殺人預告不斷,警方已逮54人,精神病患管理難題再次浮現

韓國政府在2019年案件發生後,提出動員全國精神健康福祉中心人力,建立24小時緊急應對體系的方案,但並無實效,之後數年內仍持續發生精神病患犯下的嚴重案件,因為要強制精神病患就醫治療並不容易。

TNL+ 2023/08/06 | 藍綠藻

不該被忽略的戰爭心理:當敵軍來犯時,國軍士兵是否具備「殺人」的決心?

誰都不希望台灣成為第二個烏克蘭戰場,但即使再不舒服,當對戰雙方都是無冤無仇兩方的「人」在拚搏,也不該忽略最底層的感受與恐懼。然而,前線廝殺的軍人心理創傷,在歷次國防政策總是非常邊緣。

2023/07/18 | 李秉芳

全台第一個國民法官案開庭現場紀錄:老婦殺夫「長期被家暴」是否可成為減刑理由?

辯護律師表示,現在子女兩人都以「被害人家屬」的身份和母親達成無條件和解,並在調解紀錄上表示,他們願意原諒母親,希望法官可以從輕量刑,給母親改過自新的機會。

2023/07/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紐約長島連環殺人案,13年後終偵破:建築師嫌犯疑專挑性工作者

霍爾曼被控3項一級謀殺、3項二級謀殺,被害女子的遺體當初散落於吉爾戈海灘一段400公尺的範圍內,都是20多歲、身材嬌小並從事性工作或伴遊的女性,失蹤於2009到2010年這段時間。Netflix曾推出名為Lost Girls的真實改編犯罪劇,聚焦於尋找其中1名失蹤被害女子吉伯特(Shannan Gilbert)的過程。

2023/06/30 | 讀者投書

若技藝教育能更早開始,是否會少些誤入歧途的年輕學子?

對已有偏差行為的學生來說,學校是令人煩躁的,他們會比較渴望賺錢和朋友,會希望學習的是可以賺錢的技能,而不是像國英數歷史地理這種看不到商機的東西。然而,目前的國中對於學業低落的學生,唯一的資源,就是國中三年級才開始實施的「技藝課程」。

2023/06/30 | 李秉芳

「只能留一人!」思覺失調患者住院幻聽殺死病友,法院更一審判9年10月

張男在動手時,雖仍保有部分現實判斷能力與行為控制能力,並辨識能力未完全喪失,不過於案發當時,因器質性精神疾病出現幻覺,意識處於脆弱狀態,另外因躁症發作,導致其辨識能力及控制能力顯著減低,依法可減刑。

2023/06/29 | 李秉芳

性侵殺人適用國民法官首案:兇嫌刺殺酒店女公關7刀致死,審理將不開放旁聽

檢察官是以被告陳男涉犯加重強制性交而故意殺人罪嫌起訴,所以依照《法院組織法》第86條但書、《性侵害防制法》第27條規定,有妨害國家安全、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之虞時,法院得決定不予公開,所以不可以旁聽。

2023/06/06 | 李秉芳

健身教練不滿分手勒死女友一審判無期徒刑,二審認為「無預謀殺人」改判15年

高等法院則認為,依張男案發前傳送友人的訊息內容,對黃女仍有不捨感情,且被害人是遭勒斃;雖然張男在案發前上網購買西瓜刀並曾google搜尋刀法,但以此就認為張男為預謀犯案明顯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