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母親

母親簡稱母,或稱媽媽、娘,是一種親屬關係的稱謂,是子女對雙親中的女性的稱呼。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09 | 精選書摘

【小說】《水中家庭》選摘:七歲時,我不得不打斷父親與母親的漫長爭吵,因為上圍棋課的時間到了

小說一邊回應著時代的工程難題:離岸風電、大埔案、核能公投、疫情時期,一邊以冷靜的的文字,白描了理工科男生冷專業的背後,家庭裡甜蜜辛酸、溺水的日常。

2023/09/09 | BBC News 中文

規章制度多為已婚夫婦設計,中國單親媽媽的困境因「高齡化」出現轉機

中央民族大學的楊菊華教授表示,「中國的規章制度是為已婚夫婦設計的,」她補充說,「婚姻是前提。單身父母在這裡仍是新鮮事物,代表著一種和我們傳統道德倫理非常不一樣的思維方式。」推動決策者作出改變的一個因素,是中國人口的高齡化。

2023/08/19 | BBC News 中文

盤點2023女足世界盃球星:她們是足壇偶像,也是女性平權的抗爭者

在今年的賽事上,有更多的母親踏上了這個賽場,讓人們看到她們在育兒與最高水平足球比賽之間找到平衡的經歷。強大、成功的女性公開擁抱自己作為母親角色的形象,向世界傳達了強有力的訊息。

2023/08/15 | 方格子vocus

承載父母失能的「傳聲筒孩子」,練習說「不要」是很重要的第一步

「能夠左右自己人生的只有自己」。若你的父母不成熟,那你要更加地成熟,讓他們也學習到,有些事情是要他們自己所負責。對於父母而言,要審思的是,為何將子女變為溝通工具?對於關係上的溝通失能,投射了多少遺憾給自己子女,灌輸了多少不合理的期待在他們身上?

2023/08/04 | 精選書摘

《當媽後,你是公主也是壞皇后》:只要你願意,母職將是一個長成為最完整自己的機會

很少有其他生命經驗能夠像成為母親那樣提供認識自己的機會,當媽媽會讓妳疲憊不堪,讓妳充滿恐懼,讓妳感動落淚。它會激發出快樂、自我懷疑、歡笑、滿足、憤怒、恐懼、羞愧、煩躁、匱乏、悲傷、焦慮與愛,妳可能會見識到自己最好與最壞的一面。

2023/07/23 | 精選書摘

《希望媽媽也能好好愛自己》:女兒不會明白,母親的愛,媽媽的心

母親總是在我身後默默哭泣,面對痛苦不已的女兒,只能選擇揪著一顆心靜靜觀看。她說除了這麼做以外,自己也不能為我做任何事,只好每天暗自流淚,和女兒通話時則故作鎮定,深怕女兒會更痛苦、更看人臉色,所以表現得鎮定淡然。

2023/07/03 | 精選轉載

重返職場的全職媽媽:45歲成為一道坎,重投履歷感受是「幾乎無人聞問」

「人家都說45歲後很難找工作,我總覺得不可能發生在我身上。」40歲時為了待產育兒而離職,Mei原先計畫3年後重回職場,卻沒想過這條路走了十年。媽媽二度就業會遇到的困難,她都遇到了,當工作與家庭照顧責任難以平衡,Mei以過來人的經驗分享,如何找回自己的答案。

2023/06/29 | 精選書摘

《心靈的相遇》:當代精神分析女性主義,正是起源於挑戰和攻擊佛洛伊德的歷史

這正是一本帶領讀者從方方面面咀嚼「相互性」的文集。作者阿隆是親身經歷了當代精神分析的變革歷程的重要人物,他細細爬梳了豐富的文獻,從多角度思辨分析師主體性、詮釋、共演、自我揭露等等重要議題。

2023/06/02 | 精選書摘

《謝謝,讓我照顧你》:母親脱去了肉體的軀殼回歸到宇宙空間裡,她的靈魂則加入了我的群組

我母走後,我才真正領悟到:事無好壞,衹是一個轉折而已。死亡也不是一個多麽特別的、突如其來的事,而是一個早就知道的、一定會發生的事。就像果核早就安置在果肉裡面,剝開果肉就一定會看見它的存在。

2023/04/27 | 李秉芳

24歲女子網咖產子涉嫌殺害男嬰,檢方依殺人罪嫌起訴,成為台中地院第6起國民法官案件

當時在適用法條的討論上,檢方有可能將潘女以「殺嬰罪」起訴,相較於殺人罪,殺嬰罪的刑責減輕不少。不過檢方今天將潘女以殺人罪起訴。

2023/04/24 | 方格子vocus

Netflix《黑暗榮耀》的「母親」與「母性」,為什麼文同珢面對灼熱的火會笑出來?

《黑暗榮耀》女主角文同珢的母親鄭美熙,就常以「血緣關係不是說斷就斷」來欺壓威脅她的女兒同珢,這使得同珢很傷心,幾近崩潰,當這個母親用灼熱的火來嚇退這個女兒時,女兒卻笑了起來,說謝謝她都沒變。這一段很多人都看不懂,而我的解讀是:

2023/04/19 | 精選書摘

《欠缺母愛的孩子,你的傷好了嗎?》:摘下母親的面具,是療癒過程的一部分

許多欠缺母愛的人從未見過母親的完整面貌。母親有時躲在自己的房間裡,有時躲在毫無表情的臉孔後面,有時她出門前會先「換上適當的表情」──比較極端的情況是母親在孩子心目中猶如人形立牌。摘下母親的面具,了解她的人生故事以及形塑了她的各種力量,是療癒過程的一部分。 

2023/04/04 | 精選書摘

【小說】《車上的女兒》選摘:母親生病以後簡直變了一個人,佳佳認為激勵母親是自己的責任

睡在車上旅行的車宿,是17歲少女佳佳一家人的家族儀式與習慣。為了參加祖母的喪禮,久違的車宿之旅再次展開。習慣用暴力支配一切的父親,因腦中風而產生歇斯底里後遺症的母親,逃離父母的哥哥與弟弟,以及離不開的佳佳……記憶中的場景,伴隨車內閉鎖的空間,一家人的歷史與現在逐漸明朗。

2023/03/09 | 精選書摘

《老公怎麼還不去死》:職涯被迫中斷成為全職主婦,丈夫卻說「妳只需要陪孩子玩就好,還真爽呢」

咲子的年薪終於不再遜色於丈夫,但總共花了11年的時間才來到此階段,這一切全憑著她不願放棄,有工作就做的拚戰心態所賜。咲子在百感交集的複雜心境下迎來人生的轉捩點,不過此時丈夫依然不知輕重地表示「恭喜呀∼」「唉喲,她啊∼在工作方面總是比我更有表現咧。」—混蛋,盡是胡亂扯!

2023/01/21 | 高紹沖

還沒準備好說再見:在母親走後百日的今天,我收到了最後的禮物

母親驟逝對家人的衝擊極大,連守護陪伴媽媽的機會也沒給,但對媽媽何嘗不是一種解脫,多少長輩纏綿病榻,折磨身心。或許也能說,沒想到母親可以信守承諾至此,媽媽總是這樣,竟連一丁點都不捨得牽累子女,可是媽,我還沒準備好說再見啊。

2023/01/09 | 藝遊嚮導

【藝遊嚮導】1/10-1/16:久石讓交響音樂會、霓虹綠洲音樂祭、《我們分手吧》餐廳情境喜劇,本週豐富藝文活動等著你!

本週藝文活動豐富、精彩!果陀與貳樓餐廳跨界合作的《我們分手吧》互動參與式情境喜劇好評不斷、再度加演,劇迷們別錯過。狂美交響管樂團推出《久石讓的燦爛樂章》,磅礡演繹久石讓先生歷年創作之最。此外,本週還有霓虹綠洲音樂祭、窮劇場新作《母親》、解密聖母百花大教堂展覽等,快跟著【藝遊嚮導】一探究竟!

2023/01/05 | 《科學人》粉絲團

親子互動治療對於「侵擾性行為障礙症」的兒童有什麼幫助?

親子互動治療(parent-child interaction therapy, PCIT)主要是針對2~7歲具「侵擾性行為障礙症」(disruptive behavior disorder)的兒童和其父母所設計。具「侵擾性行為障礙症」的兒童,會一再出現與年齡不相稱的倔強、具敵意、不聽話和對抗的行為模式,或是出現嚴重攻擊和反社會行為。

2022/12/19 | 精選書摘

《小專科護理師的奇妙旅程》:用再多的眼淚,也換不回的心跳和眷戀

我常在想,要請一位家屬在短時間內,決定自己親人的急救或放棄,要在這樣的時刻做出人生重大抉擇,其實非常困難。那時我明白,人生最大的孤單不是一個人吃飯、一個人面對失戀、一個人逛街看電影,而是可能在上一秒鐘,還在和自己的家人或戀人擁抱,卻在下一秒鐘必須經歷最痛的天人永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