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比利時

比利時王國(法語:Royaume de Belgique;荷蘭語:Koninkrijk België;德語:Königreich Belgien),通稱比利時(法語:Belgique;荷蘭語:België;德語:Belgien),位於歐洲西部沿海,東與德國接壤,北與荷蘭比鄰,南與法國交界,東南與盧森堡毗連,西臨北海與英國隔海相望。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0/1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布魯塞爾傳恐攻2瑞典公民喪生,槍手仍在逃曾自稱伊斯蘭國成員

攻擊事件發生於比利時當地時間16日晚間,地點在足球賽進行的體育場附近,根據比利時媒體報導,2名被殺害的瑞典公民當時身穿瑞典球衣,且在前往球賽的路上。一名男子喊出「真主至大」之後,向四周開槍掃射,造成2人死亡。

2023/09/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習近平說永不稱霸,比利時漢學家包登:中國言與行之間,常有巨大差異

包登寫過許多分析中國的著作,自許成為中國與歐洲的橋樑,但2019年她出版新書《中國宣傳蒙蔽世界》,她說寫書的過程很悲傷,因當時已明白將有許多年不可能再進入她所愛的中國,但無法讓自己停筆。她告訴《晨報》,該書出版後她便自行決定不要入境中國,因為那裡的風險已「不是誰被准許進入,而是誰不被准許出來」。

2023/09/0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許月慈在比利時「巧克力博物館」闖出一片天,融入台灣及亞洲食材創作驚豔歐洲

「巧克力博物館」負責人是國際知名品牌Godiva創辦人德萊普(Pierre Draps)的孫女范利爾德(Peggy Van Lierde)。她透過巧克力圈內的人脈得知能講法語、英語和中文的許月慈,主動邀許來博物館任職,接待國際觀光客。范利爾德說,她未曾疑慮許月慈來自文化背景與巧克力不深的台灣,因為「巧克力是國際性的」,她看到的是許的技術和努力,特別是在巧克力藝術面有愈來愈多表現。

2023/08/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布魯塞爾推廚餘強制回收惹議,廢棄物5種顏色分類複雜,民眾常出錯垃圾推街頭

《布魯塞爾時報》引述荷語媒體Bruzz指出,次級城市政府抱怨清潔機構無法正確按時收垃圾;清潔機構則反駁是民眾未遵守各顏色垃圾的回收時間,而他們則因人手不足難以反覆巡查回收。於是這幾個月的布魯塞爾街頭,不難見到橘色垃圾袋被貼上「丟錯時間」的貼紙而堆在路邊,或是堆放了不少仍未被收走的各色垃圾袋。還有地方政府發現愈來愈多公共垃圾桶被丟了家庭垃圾。

2023/06/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比利時法蘭德斯歌劇院「台」柱,女高音吳佳芬、男低音謝煜祥唱出新人生

「這個工作是人家挑你,所以必須保持彈性和開放心態。」對來自宜蘭的謝煜祥而言,單純能夠站在歐洲歌劇舞台上,就是他的成就感來源。「以外國人的角度,我會覺得最大的成就是我站在台上,人家付我錢。」他邊笑邊解釋,曾聽朋友轉述一項統計,世界上所有全職的音樂家裡,亞洲人只占2%,「所以說要珍惜」。

2023/06/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吳釗燮訪歐獲高規格接待,直言:想吸引台積電的國家,也該為台灣處境著想

「當一個國家缺乏晶片,他們會要求台灣做這做那,但若他們看來並未想到更廣泛的局面、與台灣建立更好關係,那就是值得思考的事。」吳釗燮意有所指的說:「台積電來自台灣,雖然我們沒有自私的阻止台積電去他國投資,但我們當然希望想吸引台積電去投資的國家,也能想到台灣正面臨的處境、台積電在台灣的地位,並將台灣置於地緣戰略的布局中。」

2023/06/17 | 歪脑|WHYNOT

與三位「潤」出去的中國女性聊聊:逃離不平等的性別環境,是否代表了更好的生活?

雖然至今尚未有中國女性「潤」到國外的數據,但根據澳洲移民局的統計,生於中國的移民,女性比男性多;而在以女性用戶為主的小紅書上,對「潤」的討論也越來越多。一些名為「潤學的女權主義」的線上討論,也引起了媒體關注,這些社群的討論內容包括指導女性如何找到離開中國的途徑,以及尋求海外工作許可或出國留學的方式。

TNL+ 2023/05/05 | TNL國際編譯

歐洲史上最大跨國掃黑行動,義大利黑手黨「光榮會」百人被捕

發跡於義大利卡拉布里亞區(Calabria)的光榮會,在數十年期間,藉成功將價值數十億歐元的古柯鹼從南美運往歐洲,蓋過西西里黑手黨過往「榮光」,成為歐洲規模最大且最具威脅性的組織。據信,由光榮會經手的古柯鹼多半透過貨櫃船載運,從南美洲走私至比利時安特衛普、荷蘭鹿特丹及義大利焦亞陶羅,另一部分的古柯鹼則送往澳洲。

TNL+ 2023/04/08 | TNL國際編譯

比利時男子與聊天機器人對話數週後離奇輕生,妻子指控AI慫恿丈夫走上絕路

比利時男子透過手機應用程式與AI聊天機器人對話,經過數週密集的對談後男子離奇自殺,妻子取得對話紀錄後表示機器人曾慫恿男子輕生。此案引發人工智慧使用安全之討論,需要企業與政府協同加強監管力道。

TNL+ 2023/04/03 | TNL國際編譯

改善糧食危機從食物權開始,法國、比利時推「食品社會保險」確保民眾可購買優質有機食物

法國、比利時等國公民團體,建議政府建立一種新型態的社會保險,以確保國民每個月都能獲得津貼,買到環境友善、符合道德標準的食品。根據法國和比利時提出的計劃,每位國民每月將自動獲得一筆固定款項。成年人的額度為每月100至150歐元(折合新台幣約3320至5000元),兒童則是每月50至75歐元(折合新台幣約1660至2500元)。

2023/03/10 | Abby Huang

台灣對歐盟投資「比例非常低」,為什麼還要簽訂BIA?學者:政治、經貿上的考量都有

涉外人士認為,從經貿角度來看,台歐盟早就該簽署經貿協定,遲遲不簽可見歐盟有比較多的政治考慮;涉外人士指出,台灣與美國、加拿大也都啟動貿易與投資協議的談判,這些國家也都有一中政策,涉外人士呼籲歐盟不要自我侷限,要擺脫一中政策的牽絆思維。

2023/03/1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紐約時報雜誌》揭露中國經濟間諜活動,美國FBI「反間計」逮捕徐延軍

報導引述FBI特工說,徐延軍這個國安部高級別官員「就是聯邦調查局所需的例子」,因為當FBI到美國公司和大學談論威脅時,經常被存疑的民眾要求提供證據來證明竊取商業機密是中國政府指使的行動。所以,徐延軍的身分揭示是打擊中國經濟間諜活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2023/01/08 | TNL 編輯

中國鬆綁邊境,泰國要求所有旅客入境須出示疫苗接種證明,歐盟3國呼籲「非必要勿前往中國」

隨著中國邊境政策的開放,多國紛紛加強邊境檢疫措施以因應中國旅客的到來,曾表示不會針對中國遊客實施特別措施的泰國,日前表示所有進入泰國的遊客都要出示疫苗接種證明;而德國、比利時及盧森堡也先後呼籲國民:「非必要不要前往中國旅遊」。

2023/01/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歐盟對陸客防疫「放牛吃草」效果打折扣,比利時等國檢測中國航班廢水用意、作法一次看

歐盟27國為整合各國對中國入境旅客防疫措施的不同立場召開會議,最後結論只見「鼓勵」、「建議」字眼,簡言之就是讓會員國「放牛吃草」各取所好,科學效果大打折扣。為因應中國COVID-19病例激增,多國表示將檢測中國起飛航班的廢水。這雖無法阻止病毒散播,但可一窺中國疫情蔓延程度,以及新變異株是否已在當地現蹤。

TNL+ 2022/12/20 | TNL國際編譯

卡達賄賂案延燒:歐洲議會暫停卡達免簽、出訪與航空協議,歐盟高層憂危及能源供給

比利時執法機關當前的搜查力度沒有減弱的打算,截至12月16日,歐盟檢調已針對歐洲議會辦公室、涉案人員住所,進行20多次的蒐證,並在過程中查獲了150萬歐元的贓款,同時查扣10名議會僱員的資訊設備,以防止關鍵證據遭竄改、銷毀。

2022/11/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2022卡達世界盃】比利時爆冷踢輸摩洛哥,布魯塞爾街頭疑摩洛哥裔球迷鬧事縱火,挑起反移民敏感神經

根據比利時統計局數據,比利時人口組成約20%為外來移民及其後代,其中摩洛哥裔取代義大利裔,是目前比利時最大的外來族群。如同歐洲許多基督教白人為主的國家,穆斯林移民融入當地社會,或說當地社會接納穆斯林移民的議題,經常是敏感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