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民主化

民主化通常指的是政權由獨裁體制轉變成民主體制的過程。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德國「台學家」蔣永學獲頒台法文化獎:以介紹台灣文學與歷史為使命

相較於「漢學家」,他更認定自己為「台學家」,也希望被如此稱呼。他告訴記者,台灣文化獨特多元,漢學不包含原住民族、客家、日文等,當然也沒有對台灣極其重要的台語文學歷史,「所以台學比漢學更大,漢學只是台灣學的一部分」。他的目標是呈現完整的台灣文學,各時期、各種語言,「讓讀者知道,其實台灣文學比中文文學更大、更豐富」。

TNL+ 2023/08/07 | 魯汶的袋熊先生

【中國的產權】13:兩岸並非中國與台灣之間的矛盾,而是「合法傷害權」的矛盾

中國至今已經歷經七次「大當機」,唯一希望是把整台電腦的底層驅動程式重新寫一遍,從「成王敗寇」換成「民主監督」,中國應該讓人民自己選出領導人,讓人民自己同意委託部份權利給政府,讓人民自己決定要讓誰當選,唯有如此,政府才有可能真正的「為人民服務」。那麼,該怎麼讓中國的底層驅動程式重寫呢?

2023/07/13 |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哈維爾與昆德拉筆戰:「布拉格之春」種下希望,還是自欺與逃避?

在「布拉格之春」結束不久,昆德拉便曾發表過一篇名為「捷克命運」的文章闡述其對「布拉格之春」的看法。但昆德拉在文章裡對「布拉格之春」的評價之高,卻引起了哈維爾的不滿。

2023/06/0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香港六四紀念館被迫熄燈後於紐約重生,王丹:首要意義是反擊中共抹煞歷史的行為

六四紀念館位於曼哈頓中城,鄰近紐約地標帝國大廈,由籌備委員會租用的辦公空間改裝而成,陳列100多件展品,包括當年在天安門廣場豎立的民主女神像縮小版,前《解放軍報》記者江林遭武警打傷留下血漬的衣服,各式標語、圖章、書信及當年民運人士用來印製宣傳品的高速油印機。

2023/05/22 | TNL特稿

【小笠原欣幸觀點】曾經反共的國民黨為何被冠以「親中政黨」之名?

回顧國共內戰歷史,在蔣介石統治台灣時期,一旦主張「應與中國大陸對話」絕對會被逮捕,甚至有被處決的風險。時至今日,國民黨為何會被冠上「親中」的名稱呢?最重要的轉折點,應該是2004年的總統選舉。

2023/05/1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韓國1980年光州事件調查公開:戒嚴軍對平民射擊50多次,全斗煥責任將進一步釐清

根據委員會調查,戒嚴軍在1980年5月19日下午4時50分左右於光州高中校門前首次對平民射擊,隔天上午約11時在光州火車站附近開槍,21日在全羅南道廳一帶及全羅南道大學周圍開火。朝鮮大學前、鶴洞、池元洞、松岩洞等戒嚴軍駐守的作戰地區大部分都受到軍方開火攻擊,造成死傷。

2023/05/03 | 方格子vocus

Netflix《人選之人-造浪者》:窺探台灣民主選舉文化的絕佳窗口,「中國因素」卻被刻意隱形了

台灣民主化三十年來的選舉,最大的主旋律被刻意隱形了,不論是統獨,藍綠,或是親中反中的選舉動員口號,中國才是台灣選舉最重要且歷久不衰的背景因素,特別是總統大選。本劇卻很刻意地讓中國消失了,原因當然不言而喻......

2023/04/09 | 辣台妹聊性別

邊談戀愛,邊做社運:戀愛作為一種社運理念的實踐⁣,其民主化也是緩步前行⁣

戀愛,其實同樣是個叩問「我是誰?」的歷程。活在現代化社會的我們,不再依循既有的標準,開始在生活中做各種選擇,諸如選擇自己所愛之人、選擇要不要進入一段關係,藉由各種選擇確立自我的意義。投身社會運動的女生們,則在行動者的認同和愛情的認同之間,找尋兩者的交集。⁣

2023/03/02 | 《思想坦克》

台灣民主化只有轉型沒有正義,獨裁者後代就透過民主的形式「收回」權力

我們今天看到的臺灣歷史斷層,都像是一段時間就會固定噴發的火山,新的岩漿及火山灰會將舊的地層掩埋,如果我們不積極去挖掘、去橫剖檢視,我們就不會知道有什麼文化被深埋在表層之下。和平很好,但我們也不能假裝沒有代價。至少,我們總有哀悼的權力吧。有嗎?

2022/12/06 | 國際開發援助現場季刊

台灣在性別平權上的成就,或許能成為國際援助政策的一環

在歷史的經驗中,無論是西方國家還是非西方國家,女性長期被排除在公共事務之外,這些排除有些是制度性的,如近代民主體制出現後,女性成為公民的時間在許多國家都晚於男性。有些排除則是文化性的,如當代民主國家中女性參與公共事務的比例及程度,或是在公共事務中的角色,往往都受到性別文化的阻礙。

TNL+ 2022/11/07 | 魯汶的袋熊先生

【黑域計畫】2:台獨的邏輯,事實上就是拒絕「合法傷害權」的邏輯

合法傷害權是理性的計算:既然頂頭上司得罪不起,皇上更得罪不起,那麼就只能得罪百姓,反正百姓也沒有辦法拿自己怎麼樣,中國歷史幾千年的循環往復,一直沒有摸索出一套制約合法傷害權的方式。這才是論述台獨必要性的真正邏輯。

2022/10/16 | nippon.com 繁體字

野島剛:斷交50年,靠著「民意」形成的台日友好

對東亞而言,2022年是一個迎接許多歷史事件的年份。5月15日是沖繩回歸日本的50週年;1997年香港回歸後,7月1日剛好是約定「50年不變」的一半,亦即25週年;而9月29日迎來的,是中日邦交正常化與臺日斷交後,這兩個歷史事件的50週年。希望藉由本文思考臺(華)日斷交50年之意義。

2022/09/19 | 精選書摘

《這才是真正的韓國》:台灣「反韓情結」的根源,可追溯到30年前的這一天

在國民黨的認知裡,「中韓關係」指的是「中華民國」與「大韓民國」的關係,所以以「兄弟之邦」相稱的台灣與韓國,當然台灣是哥哥,韓國是小老弟。如此產生的台灣人的韓國觀,也就有極大的偏差與虛假了。

2022/08/16 | 余杰

病夫治國(下):蔣經國死亡是給台灣最好的禮物,鄧小平逝世對中國卻連禮物也算不上

一九九七年的共產黨沒有像九年前的國民黨那樣強迫萬民(尤其是學生)為領袖之死哀嚎,沒有試圖「製造悲痛」,這是不是一種「進步」呢?這不是一種「進步」,而是「獨裁者的進化」。

2022/08/06 | 《思想坦克》

【韓劇】《非常律師禹英禑》:其實相當主流也相當正常,美化不只忽視真正的問題,更會扭曲現實

筆者不否認韓劇在編劇與影劇製造業的細緻與努力,但是十分擔憂韓劇已經失去當初民主化勇敢於挖掘和探討禁忌的前進力道,聰明的編劇使用小小的政治正確,包裝著背後的主流價值,而且還讓人們誤解,以為這就是對於心智缺損或精神障礙的去汙名化。

2022/08/05 | BBC News 中文

研究什麼,WEIRD說了算:致命的科學偏見是如何不公正地影響女性和有色人種

亨特博士認為,科學偏見不公影響女性的一個原因是「女性健康一直缺乏資金,且研究不足」。他們解釋說,「圍繞女性健康問題有許多研究要做,包括生育、月經健康——那些長期受忽視的事情。」他們認為這背後的原因都跟金錢和權力有關。

TNL+ 2022/07/11 | 橫議拉美

全球原物料價格飆漲,失落十年的拉美是否將迎來第二次「粉紅浪潮」?

近期原物料價格飆升,確實是「粉紅浪潮」再起好時機。如果10月巴西大選魯拉獲勝,拉美人口最多的七個國家都將處於左翼領導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