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民企

民營企業,簡稱民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或企業類別的名稱,是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業。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2/0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經濟學者許成鋼:習近平掌權10年愈加強化極權制度,訪上海救經濟民心盡失難挽回

中國現有地方債務高築、房地產市場低迷、房地產企業債務危機等問題,許成鋼指出,中國大量債務抵押主體是土地、房地產,經濟表現下滑時,土地、房地產價格在銀行帳面也迅速下跌,恐將引爆系列問題。他說,中國現在試圖先不讓房地產企業破產,不過這些擋不住土地、房地產價格下跌等問題,「怎麼弄都不行,現在碰到死結了,中共只能繼續掙扎」。

2023/09/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經濟下行怎麼救?內部爭論結構性改革或加大投資;網傳「一攬子化債方案」貴州、天津分配最多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開會議提出,要有效防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制定實施「一攬子化債方案」。陸媒《財新周刊》8月率先披露,中國計畫允許地方政府發行1.5兆元特殊再融資債券,以幫助包括天津、貴州、雲南、陝西和重慶等12個償債壓力較大的省份和地區償還債務。

2023/09/11 | 德國之聲

「Xiconomics」一開始備受期待,但事實證明習近平的經濟思想就只是口號

習近平強行獲得中共總書記第三任後,為了樹立偉大形象, 努力把自己打扮成無所不知的萬能領導。並要人們學習他的思想尤其是所謂的經濟思想。最近在南非的金磚峰會期間,《新華社》專門給那裡參會的人特別是非洲政客們,召開了一個習近平經濟思想報告會。旅德華人政治學者張俊華認為,在當今中國經濟如此尷尬的情況下,宣揚他的經濟思想實在是一大自我諷嘲。

TNL+ 2023/08/30 | TNL國際編譯

外資撤離中國,中國商界人士仰賴紙牌遊戲「摜蛋」討好高官取得國內資金

據一位現居北京的商界人士透露,他的主管近期甚至規定公司所有員工皆須學會玩這款紙牌遊戲;擁有一家私人公司的黃姓負責人也向《路透社》表示,摜蛋已經成為地方政府官員以及公司高層最喜愛的娛樂活動。「我們透過觀察一個人的玩牌風格,便可以看出他是否聰穎、是否具有野心,或者觀察他是否擁有團隊精神,這可以幫助我們決定有無意願和他成為商業夥伴。」

TNL+ 2023/08/23 | 李少民

今年北戴河會議無聲無息結束了,為何習近平遲遲拿不出辦法拯救中國經濟?

中國這次經濟危機,不是週期性的,而是制度性的。是中國國內的人們和世界各國對中共模式的反對、對中共政策失去信心。所以,中共如果僅僅從刺激消費等經濟政策上想辦法,是不會解決問題的。中共必須採取具體的步驟,改革政治體制,這才是中國經濟的根本出路。

TNL+ 2023/08/17 | 李少民

老百姓換外匯竟要政府批准?全世界已在實際上承認中國就是中共的「舉國大公司」

中國是誰的?中共說,中國是人民的,中共是為人民服務的。但在篇文章裡我們說明:中共把中國當成黨領導的舉國大公司,「人民」是大公司的雇員,為黨服務。

2023/07/27 | 德國之聲

把資金從成熟行業中抽出來,「國退民進」才是中國國有資本的天然使命

有退有進,資本在不斷地動態調整中獲得最大的回報。私人資本如此,國有資本也是如此。經濟學家沈凌認為,利用調整出來的國有資金去改善民生,發展新經濟,更加有利於中國宏觀經濟的長期成長,這才是國有資本的天然使命。

2023/07/2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學者批政府救經濟「不發錢、不發券,就會發文件」,應先滿足民企5大需求

這篇文章說,「31條」猶如空頭支票,中共領導層面臨嚴重的經濟下滑危險,卻不肯釋出任何有意義的實質性政策,只會一味喊口號,以一貫充滿空話的黨內宣傳動員手段。而其中更有6條在堅持黨對整個私營部門的領導,但對企業家和民眾卻「一如既往的吝嗇」。

2023/07/2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經濟慘餐廳生意差,江蘇老闆崩潰砸店,專家點名「低通膨陷阱」惡果嚴重

CF40資深研究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張斌表示,核心通膨持續低於2%不太好,持續低於1%很低迷、很危險,持續低於0%則很糟糕;且壞的低通膨帶來的惡果絲毫不遜色於惡性高通膨。

2023/07/2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經濟陷衰退,網文「上海搞成這樣很難過」引熱議,政府急扶民企難解投資者疑慮

作者說,他日前發表的「到了虹橋站,才知道上海是真沒錢了」一文,已提到站內通道兩側店鋪關門的關門,裝修的裝修,燈光昏暗,鐵鎖高懸,再無當年的熱鬧氣息。但大廳人頭鑽動,燥熱無比,虹橋已經節約到「連空調都捨不得開足的地步了」。這種悲涼雖然引發很多感慨,卻也有人憤怒質問他「你帶節奏是何居心」?

2023/07/23 | 德國之聲

中國青年高失業陷入一個死局,也許要等中美對抗告一段落才有解

中美的對抗和衝突,全方位地呈現出來,讓中國深受其惠的全球化戛然而止,嚴重衝擊中國的經濟。尤其是三年疫情,由於當局採取錯誤的防疫對策,幾乎讓社會停擺,把中國變成一個大號的監獄或囚籠,人人都囚在籠中,嚴重打擊年輕人的心理,破滅了他們的希望。

2023/07/16 | 德國之聲

中國官媒籲年輕人「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網友揶揄「享福的人教人吃苦」

對於中國年輕人目前遭遇的就業困境,《人民日報》本週刊出文章,鼓勵青年吃苦奮鬥,「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揮光和熱」。該篇文章刊出之後引來眾多網友的吐槽。

2023/07/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華爾街日報》:習近平對外企的施壓,讓中國經濟關鍵引擎熄火

報導說,對中國領導人來說,一方面向外企施壓,同時還要努力吸引這些企業投資,這樣的試圖平衡之舉充滿風險,有可能使中國失去助力其崛起的資金、技術、理念和管理技能。而這樣的拉鋸戰,使中國各地歷經3年防疫而深陷債務泥潭,又難以創造就業機會且急需資金的城市飽受煎熬。

2023/07/08 | 德國之聲

【專訪】中國商人沈棟:習近平是對鬥爭遊戲非常熟練、但智慧不高的一個人

目前流亡英國的中國商人沈棟在英國牛津接受DW專訪,他認為中國經濟不能靠官方數字分析,要透過第一線的經營者回報現場狀況。在他看來,習近平的一系列政策不但導致財政失靈,中國在國際上也越來越不受歡迎,而拿下台灣的變數也越來越多。

2023/07/06 | 德國之聲

太陽花學運後塵封十年的服貿,為何又被在野黨和政治網紅當成攻擊武器?

台灣總統大選參選人柯文哲日前拋出「重啟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討論,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反擊「台灣不應再次接受走向大陸的回頭路」。選舉在即,服貿這個大約10年前的議題,為何又成為台灣的討論焦點?

2023/07/03 | 德國之聲

中國商業氣氛降至低點,習近平主導的中國市場「不再需要外國人了」

曾在巴斯夫長期擔任高管、德國和歐盟商會前主席武特克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推行的日益激烈民族主義路線,導致在一些領域出現強烈的民族主義化:我們不再需要外國人了,所以我們不會讓他們進入市場。

2023/06/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華爾街日報》:中國企業、家庭債務約50兆美元,收入用來還債而非消費

報導指出,因應債務嚴重,中國民眾目前將現金儲起而拒絕借貨。中國政府鬆綁防疫措施後,原希望藉民眾消費而促進經濟,但目前民眾並沒有大灑金錢消費。雖然現在中國的利率低,但民眾還是急於還房貸;雖然中國政府鼓勵企業投資,但私營企業也幾乎沒有投資。

2023/06/11 | 德國之聲

每週工作一小時算就業?中國失業率統計恐怕與事實相去甚遠

中國官方日前公佈的4月城鎮失業率為5.1%,青年失業率20.4%。有研究者認為,這兩個數字在統計上都有失真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