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英語:Nationalism,德語:Nationalismus,義大利語:Nazionalismo),亦稱國民主義、國族主義、國粹主義,是一種意識形態,其旨在追求民族的生存、發展、興盛。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3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2023土耳其大選:保守心臟地帶與災區力挺艾爾多安,反對派拿下沿海省仍無勝算

南部災區是艾爾多安的鐵票倉,選前多數分析預測,艾爾多安將因救災不力及未能把關建築品質付出政治代價,不料選票開完後,災區仍是艾爾多安的天下,讓許多沿海的反對派選民憤怒,甚至引發推特上的筆戰,質問「災民到底在想什麼」?

TNL+ 2023/05/24 | 謝宇棻

【2023土耳其大選】獲得他背書的候選人將勝出,媒體口中的「造王者」歐根是誰?

在媒體上常見的說法,是歐根支持者代表的,是對長期在位的艾爾多安不滿、但又對基里達歐魯意興闌珊的「抗議票」;另一種看法則是,在艾爾多安代表的「傳統伊斯蘭」、及基里達歐魯代表的「西方式世俗民主」之間,歐根殺出了「土耳其式世俗民主」這個第三條路,呼應國父凱末爾建國的初衷。

2023/05/22 | 張博丞

民調:中國55%民眾支持對台灣發動全面統一戰爭,年長者更支持武統,22%認為未必要統一

在支持武統的民眾中,僅有1%的人贊成立即開戰,其餘民眾皆認為中國應該先嘗試其他手段。其他脅迫台灣同意統一的方案包括:「在台灣外圍發起有限的軍事行動」獲得了58%民眾支持、「經濟制裁」獲得57%民眾支持,「維持現狀以增強經濟和軍事實力,直至統一」則獲得了55%民眾支持。此外,有22%的民眾認同「一邊一制」,認為兩岸「不一定非統一不可」。

2023/05/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2023土耳其大選:在野陣營爭取關鍵少數,喊「送回難民」搶攻民族主義選票

知名度相對低的「第三勢力」歐根(Sinan Oğan)主打極端民族主義,政見包括驅離敘利亞人。他以高於預測的5.2%選票,人氣迅速爬升成為土耳其網路熱搜的對象,基里達歐魯及艾爾多安的人馬也積極展開交涉,基里達歐魯欲吸引民族主義支持者、呼籲「熱愛國家的人出來投票」,「我在這裡宣布:我一上台,將把所有難民送回。」

2023/05/1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土耳其總統大選最後攻防:是否走入後艾爾多安時代,取決於渴望改變的年輕世代

最新國會選舉民調顯示,在野陣營落後執政聯盟。柯魯說,如果執政聯盟拿下國會多數,將給艾爾多安一劑強心針,「艾爾多安的勝利之路真的不可能是靠首輪得勝,那是不切實際的」。他需要在第一輪贏得國會多數,然後在第二輪時向選民表明:「票投給我,否則我們將有個分裂政府」。

2023/02/13 | 德國之聲

男性氣質、民族主義和專制主義,《流浪地球2》匯集了中共所有宣傳元素

電影《流浪地球2》成為中國春節期間的輿論現象。時評作家長平認為,影片集中體現了中共宣傳元素:男性氣質、民族主義和專制主義。

2023/02/05 | BBC News 中文

即使布林肯順利訪中成行也料「乍暖還寒」,兩國關係的對抗性結構完全不會改變

學者朱志群指出,儘管華府強調無意與中國開展新冷戰,但新冷戰事實上正在進行。「這是由於與全球權力轉型——中國崛起而美國相對衰落——所引起的內在衝突,兩國關係的對抗性結構將在可見的將來持續下去,短期內不會有改變或突破。」

2023/02/03 | 精選書摘

《蔣介石:失敗的勝利者》:俄國人對蔣的左傾越來越高興,他的反帝國主義到達最頂點

不只是蔣,當時國民黨的其他許多領導者,對英國也越來越憤慨。其中的一個原因是,控制中國關務的香港英國當局,把關稅收入先依不平等條約扣掉對中國強徵的賠款,剩下的關稅餘額,不是付與孫逸仙及其繼承者,而是將之匯到北京,因為北京政府是國際所承認的。

TNL+ 2023/02/01 | TNL國際編譯

印度阿達尼集團遭控財務詐欺,市值蒸發近700億美元,總資產從全球第二跌至十名外

據悉,這份為期2年調查、長達百頁的報告指控阿達尼集團從幾十年前開始,便頻繁操縱股價、洗錢,並進行證券及財務詐欺。興登堡研究同時也聲稱,阿達尼集團能有今日的「成就」,也與印度政府的協助脫不了關係。

2023/01/1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大歷史系特聘教授陳弱水:「疑美論」若占上風弱化台美防衛,最終恐讓台灣走向敗亡

知名歷史學家陳弱水昨天透過臉書表示,面對中國不斷升高的威脅,美國積極協助台灣構築防衛能力,遏阻對方可能冒險行動,台灣卻出現懷疑美國的聲量。陳弱水認為,如果台灣出現的疑美論占上風,人們真的覺得美國要把台灣推上戰場,最終只會是弱化台灣與美國的軍事連結,傷害台灣的防衛,最終讓台灣走向敗亡。

2023/01/1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土耳其6月總統大選情勢不明,在野陣營「6人會議」整合觸礁,推不出單一人選挑戰艾爾多安

《彭博》(Bloomberg)報導,安卡拉研究機構Metropoll去年10月底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艾爾多安的支持率從2021年的約39%上升至47.6%。這對於在位和他一樣長的領導人而言,都相當了不起。在民主國家,反現任領導人的情緒往往隨時間推移增強,但對於一手促成經濟混亂的領導人而言,支持率不降反升,著實驚人。

TNL+ 2023/01/05 | 留德趣談

血統與愛國——為何澳門土生葡人「肥媽」愛國愛港?

「肥媽」原名Maria Cordero,澳門土生葡人,在香港長大,小時候在香港的勞工階層工作多年,之後開展歌唱生涯。她的母語是粵語,從小到大都在香港,未曾在葡萄牙生活過。那她對香港有感情,就等同印裔辛偉誠愛英國、肯雅裔奧巴馬愛美國,一點都不奇特。

TNL+ 2023/01/03 | 許劍虹(Samuel Hui)

冷戰時期被左翼共產陣營控制的國家,為什麼現在紛紛走上極右翼的道路?

親俄與反俄或者親共與反共都只是手段,但是對民族主義的追求卻是所有東歐後共產主義國家的共識,從俄羅斯到波蘭無一例外。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亭在內,他們都將自己視為蘇聯的受害者,誓言討回當年蘇聯從他們身上所剝奪走的一切。

2022/12/29 | 精選書摘

米爾斯海默《大幻象》推薦序:如果讀者因「正義感」而拒讀本書,那絕對是知識上的一大損失

《大幻想:自由主義之夢與國際政治現實》是一部深入淺出的新經典,以大量的史實、俯拾即是的名言金句與清晰的邏輯,建構起國族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理論巨廈,一方面力陳自由主義外交邏輯的錯誤,也對近三十年來美國外交政策的愚昧提出嚴厲批判。鑑於米氏在學術界崇高的地位,本書是任何關心美國外交政策與世界政治局勢之讀者所不能錯過。

2022/12/19 | 精選書摘

《新聞自由的幽靈》:滿足中國人自卑又自大的集體情結,《環球時報》的成功是一種必然

政治上,它是表達半官方或準官方外交政策的管道,凡是《人民日報》不方便說的話,《環球時報》以獨特的身分擦邊球,或明或暗,或拐彎抹角,說東道西,甚至大膽地放各種政治氣球,試探國內外各方面可能的反應;市場上,它又以粗野煽情聞名,以深具攻擊性的語言不斷搶先製造議題,操縱民族主義,以滿足國人自卑又自大的集體情結。這也是它在市場上能夠成功的原因。

2022/12/02 | 精選轉載

獨派為何聲援中國「白紙運動」?不是因為民族情感,純粹是希望你們能活得更有尊嚴

應該讓仍對自由有所渴求的中國人知道,在台灣會聲援你們的人,都是台灣獨立的支持者,我們並不是因為民族情感而主動關注你們的抗爭,純粹是希望你們能夠活得更有尊嚴。早就在自由世界的我們,願意分享我們對抗中國黨國體制至今未決的經驗。

2022/11/04 | 精選轉載

面對馬來人的新民族主義與中美對抗,馬來西亞華人應建構自身的「文化主體性」

馬來人的「新民族主義」議程主要是強化華人為「外來者」,而非國家的「開拓者」的論述。另一方面,華人的「新民族主義」又體現在對中國、香港、台灣課題上的反應,多數華人仍站在支持中國政府的立場。作者甘德政指出,馬來西亞華人應建立自身的文化主體性,跳脫不是親美就是親中的非黑即白二分法思維模式,以及告別種族霸權受害者而尋求依附強權的心理。

2022/10/30 | BBC News 中文

把習近平與毛澤東相提並論是愚蠢的,習的目標是輝煌而神話性的中華文化:天下

在忠誠者的包圍下、在看不到接班人的情況下,習近平現在無可爭議地指揮著一個更富有、擁有更強大軍隊的國家。世界第一次不確定中國會發生什麼,而習近平已經把批評他的以及更謹慎的黨內元老一掃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