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民族國家

民族國家(英語:Nation-state),亦稱國族國家、國民國家,由國族(Nation)形成的國家(State),國家內絕大多數人群都保有同一認同,並共享相同文化。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9/29 | 傅紀鋼

反戰學者盧倩儀的思路其實非常清晰,她只是迴避自己左統的民族情感

檢討公視的言論,反而才像是法西斯或獨裁政權的媒體立場,認為媒體必須要替特定意識形態服務。不客氣說,就是不給左派發言的機會。這完全違背世界主流民主國家的趨勢。即使是歐美在認定邪教上,也有嚴格的審查機制,一些知名邪教在言論自由與宗教自由的前提下,在某些民主國家,例如英國,也沒有被禁止結社。批判公視的人,蠻多反而都缺乏言論自由與民主思想。

2023/09/21 | 精選書摘

《【東歐百年史・全3冊】共同體的神話》:東歐各國對於滅亡的恐懼,到了戰後仍未消失

歷史的進程所帶來的恐懼是如何影響至當代?為了解答這個問題,康奈利教授追溯了民族主義如何在東歐各地拔地而起;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新國家的建立以及如何被納粹帝國和蘇聯集團吸收;共產主義崩潰後民主和分離主義運動重新出現後的發展;以及最近整個地區的民粹主義政治浪潮。想要了解歐洲,就不能遺忘東歐的歷史;想突破歐洲共同體的神話,就必須從東歐開始。

2023/08/16 | 精選書摘

《論點.東洋史學》:扶南、林邑、占婆⋯⋯東南亞古代國家如何形成與「印度化」?

本書蒐羅了有關東洋史這個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其產生的「論點」,在探討歐亞非大陸上、時間跨度長達六千年的歷史時,眾人為了追求「真實/正解」的過程中,究竟提出過哪些不同的見解,以及產生的討論。唯有接觸各式各樣的「論點」,經過「獨立思考」的訓練,才能真正理解歷史學的醍醐味。

TNL+ 2023/05/11 | 湯名暉

【2023土耳其大選】是地緣核心也是邊陲棄子,失落的庫德斯坦如何影響土耳其的未來?

土耳其大選將近,庫德族問題再度浮現在中東的地緣政治圖像,庫德族作為一個歷史文化實體,卻被拋擲於自身的地緣境遇之外。由於土耳其在地緣政治和歷史對庫德族長期的影響,而土耳其又曾是中東歷史上最主要的行為者,從中東整體的地緣境遇理解庫德斯坦和庫德族,才能一尋庫德族如何隨著伊斯蘭世界的地緣政治興衰而變動。

2023/04/18 | 精選書摘

《帝國,統治世界的邏輯》:每個民族在「蘇聯宿舍」都有自己的房間,只有俄羅斯沒有

蘇維埃帝國解體,俄羅斯人比其他民族更迫切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是誰?我們的身分是什麼?又該如何宣揚?俄羅斯真的可能是個「正常」的民族國家嗎?身為數百年來帝國綿延的核心要素,俄羅斯所有的經驗都是帝國的。他們如何在短短幾年內學會當一個民族國家?

2023/03/30 | 精選書摘

《阿拉伯人三千年》:「民族國家」在伊斯蘭的理論和實務上,都是個徹頭徹尾的異質觀念

在本書中,作家暨知名學者提姆・麥金塔─史密斯以細節豐富、流暢優美的文字,搭配他別具一格的說故事方式,將阿拉伯民族與部落在廣袤世界開疆拓土、傳播文化的過程依年代串接起來,讓我們看到語言之線如何貫穿了阿拉伯的歷史與認同。

2023/02/13 | 歪脑|WHYNOT

重讀漢娜鄂蘭《極權主義的起源》:極權主義的幽靈仍潛藏在當代社會中

在納粹德國和共產蘇聯出現前,相信沒有人天真得會嘗試將人類當作機械、將道德律令視作無物,扮演上帝去創造無瑕的「新人類」。然而歷史告訴我們,一切可想像的皆有可能發生。

2022/12/21 | 精選書摘

蔡東杰《戰爭的年代》:美國的全球盟主地位,有賴於它在歐亞大陸的優勢能維持多久

延續《瘋狂的年代》視角,本書作為「歷史與國際關係」系列二部曲,除繼續鎖定戰爭之起因與發展,依舊嘗試聚焦歐洲(西方)歷史,畢竟人類在這裡進行了最漫長且最難分難解的戰爭,也是在這裡形成了戰爭被日常化的出發點,同樣地,今日對於戰爭問題之正義思考、邏輯辯證、政策抉擇與未來無論樂觀或者悲觀之期待等討論,絕大多數也是由西方學者各憑己見,從歐洲歷史當中提煉出來的果實。

2022/11/03 | 精選書摘

《歷史的轉換期9:1861年.改革與試煉的時代》:為什麼義大利剛統一不久,就有大量民眾想要移民國外?

一八七○年代的大量移民,多半來自於義大利中北部的阿爾卑斯、亞平寧山脈周邊的山區及丘陵地帶。這裡的農地在整個十九世紀因為均分繼承的關係,被瓜分得相當零碎。不管是自耕農還是佃農,都只能在小範圍的零碎土地上耕種,光靠農產品無法維持生計,因此農民為了貼補家用而從事各種副業的狀況逐漸成為常態。

2022/10/06 | 精選書摘

《歷史的轉換期9:1861年.改革與試煉的時代》導讀:全球史視野下的十九世紀中期

兩個力挽狂瀾的大帝國(大清、鄂圖曼),兩個急起直追的小國家(俄國、日本),以及一個剛成立的新興民族國家(義大利)。以1861年為舞台,一群運籌帷幄的歷史人物為主軸,我們得以看見大時代的巨變浪潮下,充滿能動性的個人,如何面對不確定的未來作出抉擇,為自身國家引路。

2021/12/09 | 精選書摘

《思想史10(近代政治思想與行動專號)》:元至清的歷史,確定了「擴大的中國」性質與範圍

觀察元、明、清以來的族群政治演變,我們無法找到一條「傳統」與「現代」之間的清晰界線;也不能在漢與非漢、過渡人群與其連結的兩側人群之間,不同的非漢群體之間找到清晰的界線。這樣的現象,與西歐的民族國家建構過程大異其趣。

2021/10/14 | 《思想坦克》

比起「修昔底德陷阱」,美國對中研究認為「極盛而衰讓新強權更容易鋌而走險」

相較於「修昔底德陷阱」;上升強權極勝而衰因此鋌而走險把握機會,或利用與舊霸權間的衝突來轉移國內注意力,避免國內經濟衰弱或政治紛爭造成政權崩塌,在當代國際關係理論的「權力轉移」或「強權興衰」概念下,才是美國中國研究圈的通說。

2021/09/26 | 精選書摘

《皇帝的家書》導讀:從康熙皇帝的儲君教育手冊,看岡田英弘的「新清史」觀

《皇帝的家書》是日本歷史學者岡田英弘的代表作。岡田英弘深入研究台灣故宮收藏的康熙親筆滿文書信,重建滿洲帝國西征蒙古的具體過程,並進一步還原康熙個人的真實性格與家庭情感,不論是在宏觀的歷史視野,或是微觀的史料分析上,都有著獨到的見解與豐富的成果。

2021/09/26 | 精選書摘

《皇帝的家書》:繼承蒙古帝國的大清帝國,是漢滿蒙回藏五大種族的「共主邦聯」

透過康熙的親筆家書,不僅能得窺傳統漢字史料中極為難得的帝王情感與私人生活,更可以從中認識巔峰期的滿洲帝國與蒙古、西藏之間的複雜關係,甚至還能見到西方——遠道而來的耶穌會士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