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L+ 2023/09/29 |
反戰學者盧倩儀的思路其實非常清晰,她只是迴避自己左統的民族情感
檢討公視的言論,反而才像是法西斯或獨裁政權的媒體立場,認為媒體必須要替特定意識形態服務。不客氣說,就是不給左派發言的機會。這完全違背世界主流民主國家的趨勢。即使是歐美在認定邪教上,也有嚴格的審查機制,一些知名邪教在言論自由與宗教自由的前提下,在某些民主國家,例如英國,也沒有被禁止結社。批判公視的人,蠻多反而都缺乏言論自由與民主思想。
2023/09/21 |
《【東歐百年史・全3冊】共同體的神話》:東歐各國對於滅亡的恐懼,到了戰後仍未消失
歷史的進程所帶來的恐懼是如何影響至當代?為了解答這個問題,康奈利教授追溯了民族主義如何在東歐各地拔地而起;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新國家的建立以及如何被納粹帝國和蘇聯集團吸收;共產主義崩潰後民主和分離主義運動重新出現後的發展;以及最近整個地區的民粹主義政治浪潮。想要了解歐洲,就不能遺忘東歐的歷史;想突破歐洲共同體的神話,就必須從東歐開始。
2023/08/16 |
《論點.東洋史學》:扶南、林邑、占婆⋯⋯東南亞古代國家如何形成與「印度化」?
本書蒐羅了有關東洋史這個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其產生的「論點」,在探討歐亞非大陸上、時間跨度長達六千年的歷史時,眾人為了追求「真實/正解」的過程中,究竟提出過哪些不同的見解,以及產生的討論。唯有接觸各式各樣的「論點」,經過「獨立思考」的訓練,才能真正理解歷史學的醍醐味。
2023/06/16 |
《歷史的轉換期11:1919年.邁向現代的摸索》:孫文以前衛黨獨掌權力的構想,與袁世凱的近代復興儒教互為呼應
1919年,距今約莫100年的上個世紀初,人類剛結束了有史以來影響最廣泛全面的總體戰──第一次世界大戰。舊世界體制被破壞殆盡,新事物及新觀念隨之萌生;無論情願與否,世界已然邁向全新的未知階段,各國都在試著探索自己的定位與未來。可以說1919年,是人類告別近代、摸索何謂「現代」的關鍵之年。
2022/12/21 |
蔡東杰《戰爭的年代》:美國的全球盟主地位,有賴於它在歐亞大陸的優勢能維持多久
延續《瘋狂的年代》視角,本書作為「歷史與國際關係」系列二部曲,除繼續鎖定戰爭之起因與發展,依舊嘗試聚焦歐洲(西方)歷史,畢竟人類在這裡進行了最漫長且最難分難解的戰爭,也是在這裡形成了戰爭被日常化的出發點,同樣地,今日對於戰爭問題之正義思考、邏輯辯證、政策抉擇與未來無論樂觀或者悲觀之期待等討論,絕大多數也是由西方學者各憑己見,從歐洲歷史當中提煉出來的果實。
2022/12/14 |
伊安摩里士《戰爭憑什麼》推薦序:一種戰爭史觀下的帝國與國際關係
戰爭究竟會帶來什麼?在這本熱情洋溢、妙趣橫生,涵蓋歷史學、考古學、人類學、地理學、演化生物學、技術與軍事學說的傑作裡,著名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伊安.摩里士回顧人類史上15000年戰爭驚悚、扣人心弦的故事,超越了戰鬥與殘暴,進而揭示戰爭對世界的真正影響。
2022/10/06 |
《歷史的轉換期9:1861年.改革與試煉的時代》導讀:全球史視野下的十九世紀中期
兩個力挽狂瀾的大帝國(大清、鄂圖曼),兩個急起直追的小國家(俄國、日本),以及一個剛成立的新興民族國家(義大利)。以1861年為舞台,一群運籌帷幄的歷史人物為主軸,我們得以看見大時代的巨變浪潮下,充滿能動性的個人,如何面對不確定的未來作出抉擇,為自身國家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