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民族團結政府

國民團結政府(英語:National unity government)又名民族團結政府,是一種因緊急狀態而籌組的跨黨派、跨光譜的大聯合政府。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1/22 | 美國之音

緬甸少數民族聯手削弱軍政府統治合法性,中國或尋求政策調整

緬甸反政變部隊最近加大攻勢,軍政府承認面臨猛烈攻擊。觀察人士分析,這顯示軍政府在緬甸的統治合法性已受到嚴重挑戰,更凸顯北京錯估了緬甸的民主抗爭規模,可能讓其思考是否要繼續支持軍政府,而緬甸少數民族武裝團體的一系列攻擊,有可能讓軍政府勢力在數個月內遭到瓦解。

2023/10/21 | 美國之音

泰總理賽塔北京行見了誰? 不只是為了「一帶一路」,還要力促中國對泰國的商業投資

賽塔10月17日行程滿檔,他於當日會見數名中國商界領袖,包含中國中信銀行董事長朱鶴新、中國中車集團董事長孫永才、平安集團執行董事謝永林、小米集團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 (CFO)林世偉,和阿里巴巴全球數位商務集團執行長蔣凡。

2023/09/06 | 關鍵評論網 ASEAN:緬甸商情

翁山蘇姬健康狀況堪憂,緬甸軍政府拒絕提供私人醫療服務

翁山蘇姬兒子金•阿里斯表示翁山的健康每況愈下,甚至面臨生命危險,但軍方卻拒絕讓她接受緊急醫療的建議。阿里斯強烈抨擊此決定「冷酷無情」,並呼籲當局盡快讓翁山返回仰光的家接受適當的治療。

2023/08/28 | 關鍵評論網 ASEAN:緬甸商情

不滿與反軍方組織接觸,緬甸軍政府宣布驅逐東帝汶外交官

由於東帝汶政府近期與反緬甸軍方的影子政府「民族團結政府」成員接觸,緬甸軍政府宣布驅逐東帝汶外交官,要求必須最遲在9月1日前離開首都仰光。

2023/03/29 | 關鍵評論網 ASEAN:緬甸商情

未根據新選舉法重新登記,翁山蘇姬領導政黨遭緬甸軍政府解散

緬甸軍政府以未向新頒布的選舉法登記為由,解散了翁山蘇姬所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 以及其他39個政黨。雖然日期不斷被推遲,但軍方領導人敏昂萊承諾將舉辦選舉,外界普遍認為軍方將以此次選舉將鞏固其權力的合法性。

2023/03/07 | 關鍵評論網 ASEAN:緬甸商情

緬甸軍隊在兩個村莊殺死17人,聯合國專員:緬甸現在希望渺茫

42歲的居民Moe Kyaw在襲擊中倖存下來,但他39歲的妻子Pan Thwal和18歲的侄子卻已遇難。通過電訪,Moe Kyaw表示他的妻子和其他村民受到酷刑後後被帶離村子,妻子和另外兩名婦女在上週四遭到士兵毆打、強姦並槍殺,士兵還拿走了他妻子的耳環,他的兩個兒子則被釋放。

2023/02/07 | 德國之聲

2023將是緬甸內戰全面爆發決定性的一年?

兩年前,緬甸軍方發動政變,引發了殘酷的內戰。2023 年,軍方希望通過虛假選舉獲得合法性。軍政府能否成功取決於抵抗運動的應對。

2023/02/01 | 美國之音

緬甸政變兩週年:反對派仍持續消耗戰,軍方八月辦大選恐加劇暴力衝突

緬甸軍方自2021年2月1日政變以來,幾百個地方人民保衛軍等民兵組織已經在全國各地成立,抵抗軍方統治。緬甸戰略政策研究所分析師昂圖寧(Aung Thu Nyein)等人分析,軍政府會為今年8月的選舉爭取安全環境,抵抗運動又試圖挫敗他們,雙方又都沒有實力在短期內戰胜對方,因此今年將非常暴力。

2022/09/21 | 關鍵評論網 ASEAN:緬甸商情

緬甸軍方警告勿按讚或分享反抗軍的社交媒體內容,最高可處監禁10年

緬甸軍政府發言人軍政府發言人卓敏吞在20日表示,大眾若在社交媒體上為對緬甸平行政府「民族團結政府」或其武裝附屬機構「人民防衛部隊」的按讚,可能會導致3至10年的監禁。聯合國在16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中,呼籲各國必須採取更多措施,以減少緬甸軍方獲得收入和武器的管道。

2022/09/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緬甸軍方直升機對佛寺內學校開火,至少6童死亡17童傷

根據緬甸的密希瑪新聞社和新聞網站伊洛瓦底報導,軍方直升機對一座佛寺內的學校開火,有些學童當場被擊斃,其他人則是在軍隊進入村莊後遭到射殺。這事件造成至少6名兒童死亡、17名兒童受傷。

2022/04/26 | 讀者投書

政變及疫情雙重打擊,緬甸少數民族孩童失學已成為日常

根據CSP報告指出,一名12歲的克倫族男孩海克爾,緬甸軍方空襲時,自己跑到附近叢林裡尋找山洞避難,沒有衣服、毯子跟食物,勉強待超過一週才敢回去原來居住的村子。而類似海克爾的孩子,在政變之前就已經遍佈少數民族區域,尤以克倫邦、克耶邦、欽邦、克欽邦、撣邦等最為激烈。

2022/03/23 | 吳象元

緬甸流亡海外代表薩莎醫生呼籲:「勇敢無懼的緬甸和烏克蘭人民都需要你們的協助!」

《亞洲自由電台》在3月的一篇報導標題就點明:「對於烏克蘭,世界採取行動,對於緬甸,世界等待著」。報導指出,西方國家和亞洲主要盟國在幾天內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便作出了嚴厲制裁和供應武器的回應,相較之下,國際社會對一年前緬甸血腥軍事接管的反應卻相當三心二意。

2022/02/12 | ASEAN PLUS 南洋誌

【東南亞週報】小馬可仕競選總統民調領先|大雅加達輕軌8月正式營運|洪森獲「鮮鶴和平獎」

小馬可仕與薩拉於8日在菲律賓體育館舉辦造勢活動,吸引上萬名支持者到場。小馬可仕演講表示,他將團結菲律賓以克服經濟與疫情的危機,更指出將提出最好的施政計畫,以真誠態度溝通,期望不只吸引支持者,還能說服曾遭馬可仕獨裁政權迫害的菲國人民與反對者。

2022/02/02 | 馮嘉誠

政變一年緬甸仍陷膠著:軍政府如意算盤敲不響,但「民族團結政府」形勢亦未見樂觀

基於「沒有領土,沒有認受」的國際規範下,「民族團結政府」現時只能單憑道德感召爭取國際社會認同,外交議價能力事倍功半。至今為止,平行政府尚未獲得任何國家承認其正式地位。相反,東協本屆主席國柬埔寨總理洪森在1月訪問緬甸,並與敏昂萊會面,有機會變成「國領委」打破外交困局的一記殺著,為重新參與東協會議鋪路。

2022/01/31 | 翁婉瑩

緬甸政變一週年:超越宗教種族的公民社會與武裝組織的集結,是推翻軍政府的唯一希望

2021年對緬甸人民是艱辛的一年,卻滋養出更多的理解。過往發生在邊區,緬軍對少數民族的轟炸與屠殺,真實地發生在以緬族為主的中心區域,不再區分少數民族與緬族,引發民眾對過去認為「緬軍不可能這麼殘忍」的錯誤認知,對少數民族的誤解而深刻反省。

2021/10/30 | 亞洲公共文化協會

沒有人是局外人:不割席春季革命,這次羅興亞人要一起打造沒有軍事獨裁的緬甸

在仰光工作的羅興亞人Myo Min決定反抗軍方的獨裁統治,儘管羅興亞人至今的公民身份仍不被承認,但他說認為無論前任政府如何對他們,羅興亞人同樣應肩負在未來打造一個正義緬甸的平等責任。

2021/10/29 | 亞洲公共文化協會

從「8888運動」到緬甸春季革命,50歲的抗爭者相信Z世代能終結軍事統治

現年50歲的U Ye Htut是緬甸的活動家,他經歷過1988年和1996年的政治運動,他將分享其抗爭經驗及對2021年春季革命的高度信心。

2021/10/27 | 亞洲公共文化協會

政變前他是對國家民主化抱有希望的公務員,如今拾起武器奪回緬甸的明天

前緬甸公務員Bhone在政變後投入反軍方的抗爭, 他非常讚賞香港、台灣和其他奶茶聯盟國民主價值支持者的行動。他說:「為了奪回我們喪失的權利和真正自由,每一個人都應該起身參與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