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黨

民眾黨可指:

臺灣民眾黨 (1927年):台灣日治時期的政黨,已於1931年解散。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1/08/27 | 王家俊路邊社政治學

【關鍵時事】韓國瑜心腹黃文財加入民眾黨,與其說「藍洗白」更像是做白工

民眾黨的理想顏色應該是中間偏左、淺綠,只是其中民進黨背景的人少之又少,因此給外界「藍底」甚至「紅統」印象,而柯不甘被外界貼上「小藍」的標籤,所以想反過來把藍的洗白,讓國民黨變成「小白」,恐怕會讓支持者感到錯亂。

2021/08/26 | 新公民議會

江啟臣與朱立倫同樣號稱「親美」,卻反映出兩種國民黨內的「中國路線」

江的路線較為務實,但欠缺大局觀與歷史觀,朱的路線反之,從側面看來,這次選戰與其說是世代之爭,倒不如說是考驗國民黨員們,「為黨著想但會導致大老政治復辟」,以及「痛恨民進黨恨到即使國民黨勢力萎縮也不在意」的兩條路線的抉擇了。

2021/08/20 | 李秉芳

民眾黨提「不在籍投票」草案,主張移轉、通訊、指定場所投票,盼年底公投就適用

賴香伶表示,不只收容人的權利長年被漠視,連維護治安、保家衛國的的軍警消族群的投票權利也長期被政府漠視,但可惜內政部、中選會20多年來依舊選擇無視。

2021/08/20 | 王家俊路邊社政治學

劉泰英獻計「2024侯柯配」才能贏過民進黨,但政治未必是「一加一等於二」

先不談侯友宜現在布局2024言之過早,屆時也要「侯大於國民黨」,才有出馬可能,那既然侯友宜有機會靠一己之力撂倒小英接班人,他幹嘛跟柯合?柯文哲又是那種甘於做侯友宜副手的人嗎?

2021/08/09 | 財訊

將「疫情紅利」整碗捧去,柯文哲從市長到總統大選都有叫牌權

柯文哲的戰略已經很清楚,就是藉著打綠營,獲得藍營支持者的喜愛,他的機會來自於國民黨太弱,因此吸走大量的藍營支持者,為了政治前途,一定得繼續選舉,他的個性不可能當副手,也沒有人會找一個大炮當副手,因此柯不是參選總統,就是和郭台銘或國民黨談合作條件。

2021/07/23 | 林柏勛

民眾黨推出《我們與房的距離》,但北市居住不正義的加害者就是黨主席柯文哲

北市公宅預算最多、蓋最多,但也是拿來特權交關的戶數也最多,完全稱不上居住正義,還有違法轉租的悲慘新聞出現。民眾黨在談居住正義時應該問自己:北市特殊的加籤制度法源何來?為何住在公宅對面的人非經濟社會弱勢卻可以加籤?

2021/07/03 | TNL 編輯

NCC前專委引發玉山大火後調離現職,林務局初估求償逾億元創新高紀錄

農委會林務局副局長廖一光說明,3大類求償金額分別為一、救災出動人事、設備的支出;二、燒到政府早期的造林地費用,即損失的林木價值。三、生態系服務價值,包含生物多樣性、提供野生動物棲地、提供遊客登山遊憩的價值等受損害。

2021/05/27 | 李秉芳

民進黨想拉高紓困預算至8400億,國民黨提10大訴求「全民免費打疫苗」

據民進黨團所提修正動議,明訂本條例所需經費上限為新台幣6300億元,並得視疫情狀況,以不超過上限額度3分之1再編列特別預算;等於最高可編列8400億元。

2021/03/23 | 李秉芳

找安定力量候選人當幹部遭批「與反同站一起」,民眾黨反擊:思想審查

發言人強調,台灣民眾黨的政策核心價值,就是「共融社會、國家治理」,為不同族群間的和諧與平等發展共盡心力。

2021/03/19 | 讀者投書

柯文哲的「天然台」論述,能洗刷「兩岸一家親」的陰霾嗎?

「天然台」是為了突破統獨壁壘分明的界線而來,在明知高牆難以倒下的前提下,改採迂迴戰術強調「移民即認同」,但選舉的那一天,選民真有辦法放下統獨論辯的激情嗎?

2021/02/24 | 王家俊路邊社政治學

民眾黨黨工「寄生國會」只是表象,背後是「沒人願意捐辦公室」的危機

選舉時最重要的競選總部、辦公室和競選看板,很少人會「自己掏錢」,常常會由金主「寄附」,而民眾黨找不到總部若非柯P水清不養魚,就是金主不夠看好柯,以至於他還需要自己籌錢租屋。

2021/02/24 | 《思想坦克》

國民黨與民眾黨正聯手「泛藍最大化」,民進黨卻離「進步陣營」越來越遠

公投的結果,不僅將會大幅的衝擊民進黨及能源轉型等既有的政策,如果公投戰場失利,這個氣氛也將會延續到2022年底,結果端看民進黨能否重新找回2014-16年的合作模式,對抗國民、民眾兩黨的分進合擊。

2020/11/22 | TNL 編輯

「秋鬥」上街頭,3萬人喊出「反毒豬、反雙標、反黨國」

工運指標活動「秋鬥」22日登場,遊行隊伍分為三大隊,主辦單位宣稱達3萬人、40多個團體上街頭,表達「反毒豬、反雙標、反黨國」訴求。

2020/09/11 | 財訊

民眾黨快被打趴?聲望只贏馬英九與江啟臣,柯文哲該怎麼玩下去?

民眾黨成立時,曾立下「5年3階段」目標,1是取得立委席次,2是縣市長及議員選舉「遍地開花」,3是進攻2024年總統及立委選舉,前幕僚指出,目前看起來,第2階段和第3階段已經很難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