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汙染

污染指自然的或人為的向環境中添加某種物質而超過環境的自淨能力而產生危害的行為。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6/2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福島核處理水排入海洋設備6/28啟動,學者估1年內抵台,農委會加強魚體採樣

澳洲阿德萊德大學物理、化學及地球科學院教授胡克(Tony Hooker)指出,現在已知這些核廢水會經過過濾,再對過濾後的水進行測試,若仍殘留放射性元素,會再經過整個排放系統的過濾與測試過程;目前國際原子能總署的最新報告與日本提出的報告一致,認為濃度已經在安全標準之內。

TNL+ 2023/03/26 | TNL國際編譯

巴西偏遠小島發現「塑膠岩石」,人為垃圾正成為地質材料的一部分

巴西研究團隊在一處偏遠小島發現夾帶塑膠物質的岩石,發現其污染源是塑膠製漁網與來自人類的廢棄物,擱淺於海灘後受熱融化成為海灘物質的一部分,進而結合成為岩石狀物體。

TNL+ 2023/01/01 | TNL國際編譯

加州大學博士生意外發明壽命長達400年的充電電池,有望大量減少廢棄鋰電池數量

2016年,加州大學博士生意外研發出使用壽命達400年的充電電池,此突破雖至今未見顯著進展,但其中對環境保護的貢獻也使更多研究團隊試圖透過研發可替代鋰電池的電池,在減少對環境負擔的同時,也能因應充電電池持續上升的需求。

2022/11/20 | Wine If

葡萄酒品飲文化中「聞軟木塞」不得體?其實,現在很多侍酒師建議客人聞聞看

雖然「反對派」認為「聞了也是白聞」,但眾多侍酒師和專家們也表示,聞軟木塞可以迅速敏銳地辨識出來葡萄酒是否有受到「TCA」所污染。讀完這篇文章,下次看到你對面的酒友或侍酒師,對你聞塞子的舉止不以為然時,你就知道怎麼曉以大義了。

2022/08/23 | 環境資訊中心

雨水珍貴卻含毒:「PFAS雨」降臨全球,西藏、南北極無一倖免

以美國最新公告的飲用水PFOA建議值來看,全球雨水都不符合飲水建議標準,然而,仍有許多地方的人們相信雨水是安全的飲用水源,而且即便身處在工業國家中的我們不常直接喝雨水,但它還是飲用水的來源。

TNL+ 2022/07/21 | TNL國際編譯

澳洲發布全國環境觀察報告:生態環境劣化加劇,19個生態系統瀕臨崩潰,無尾熊改列瀕危物種

相比於全球其他大陸,澳洲當前為喪失最多哺乳類物種的大陸,且為已發展國家中物種滅絕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據統計,目前澳洲已有超過100個物種被列為絕滅(EX)或野外絕滅(EW),滅絕的主因多與外來物種入侵及棲息地遭毀壞有關。

2022/06/24 | TNL國際編譯

加拿大2022年底全面禁止製造與進口一次性塑膠用品,產業批變相處罰製造及供應商

加拿大現在正努力朝著歐盟、智利,以及墨西哥等國對一次性塑膠提出限制的方向前進,希望能透過全國性的禁一次性塑膠政策,迫使企業及市場提供替代塑膠製品的新選項。

2022/05/26 | 環境資訊中心

聯合國統計:35%漁獲在上餐桌前遭丟棄,我們正在不斷消耗海洋

全世界每年約有10%、相當於860萬噸的野生漁獲被丟棄,專家認為首先要了解漁獲為何會在上到餐桌之前被丟棄,然而漁業不透明的供應鏈以及不完整的資料,讓這項任務變得困難。

2022/04/15 | 黃皓筠

無聲的受害者,俄烏戰爭是如何讓大自然也成為一名傷員?

俄烏戰爭並非只是人道主義的考驗,更是環境保護的挑戰。過去累積的研究與報導不斷警告著人類,戰爭與衝突將破壞生物棲地、殺害野生動物、產生汙染進而徹底重塑生態系。烏克蘭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環境傷害,植被被夷為平地、轟炸造成空汙染、儲油設施、化工廠的化學物質更因俄軍攻擊遭到釋放,動物們的生活也遭受影響。這些衝擊可持續數十年,不幸被傷害的生態系也少有機會能夠復原。

2022/03/30 |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科學家在人體血液中發現塑膠微粒」這篇研究為什麼重要?可能有哪些健康風險?

《環境國際》期刊發表一篇以最新技術檢測人體血液中塑膠微粒的研究,首次在人體血液樣本中檢測到塑膠微粒,並且能用最新的方法分析出塑膠微粒的含量和種類。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特邀環境醫學、生物科技與臨床醫學領域的專家,對此篇研究解析與評論。

2022/02/13 | TNL國際編譯

研究:人行道兩側土壤因為遛狗便溺「過度施肥」,導致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

已知透過空氣傳播的農業、工業和交通廢氣的污染,氮含量從5公斤到25公斤不等,狗的糞便和尿液程度相當,由此可知影響非同小可。

2022/02/10 | 讀者投書

生活在「坤輿黑衣人」的暴力威脅下,那一夜我們陪苗栗龍昇村民守夜

2022年1月28日是坤輿掩埋場試營運的最後期限,外界預期會有較大衝突產生,因此號召關心土地議題的人士前往聲援,作者一行人也就進到了抗爭守夜的現場。在現場,作者感受到「抗爭對於村民而言已經不只是一時的激情,更已經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而龍昇村民早已選擇用最樂觀的心情,去面對最糟糕的處境。」

2021/06/08 | 環境資訊中心

農地工廠合法化最後一塊拼圖,經濟部提出的「三大條件」 是什麼?

經濟部表示《轉特目辦法》並非無條件讓違章工廠就地合法,而是「讓工廠有永續經營的方式」,環團則強調「沒做好改善就不能合法,這絕對是基本底線」而且「該地不應該永遠都是工廠用地」。

2021/04/24 | Louis Lo

【圖輯】憂心海洋污染的韓國海女:我現在找到的高爾夫球比海參還多

金昭熙和現年35歲的吳鄭敏是最年輕的海女之一,她們延續了有數世紀歷史的自由潛水捕魚傳統。在現代化的韓國,捕魚方式的進步和漁民生活的改善,使這種堅持傳統的捕魚方法,面臨著巨大的考驗。

2021/03/14 | 黃軒醫師

我們都在吃、喝、吸著塑膠料,連嬰兒最安全的胎盤也發現「塑膠微粒」

科學家第一次在人類的胎盤內,發現了塑膠微粒,我嚇到了!連嬰兒最安全的胎盤也出現了「塑膠料」,非常令人憂心。

2021/01/08 | 環境資訊中心

科學界首次在人類胎盤發現塑膠微粒,研究人員表示「非常令人擔憂」

從珠穆朗瑪峰頂到最深的海洋,塑膠微粒污染已遍及地球每個角落,我們已經知道人體會透過吃下食物、喝水和呼吸攝入這些微小的顆粒,但它們在體內的作用尚不清楚。

2021/01/04 |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為核武發展核電的英國,「核能除役」得拖到22世紀

英國歷任政府殫精竭慮發展核武及核工業,卻懶於記載、處理、正視場址內鈾、鈽與其他核種的衰變,更遑論真心投入核廢、除役、最終處置等工作。而這些堅持「國彈國造」或「自己的核電廠自己蓋」的資產階級,一遇到核廢、除役、最終處置,常常卻不上心、一路遷延到天長地久。

2020/12/12 | Louis Lo

【圖輯】今晚,我想來點「樂高壽司」配「信用卡漢堡」

隨著一次性低價產品的廣泛使用,塑膠產量在過去50年中大幅度增長。由於塑膠無法在大自然中完全分解,只會變成更小的碎片,最終到處都是,不但弄髒海灘、海洋動物生命受到威脅,還因此進入了人類的食物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