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9 |
繼續「生金蛋」的代價——香港環保政策思維停留在40年前?
1980年代的經濟奇蹟讓中國官員都同意賦予香港要「繼續生金蛋」的「光榮任務」,中國3個最高的「指導原則」支配了香港的環境議程。
前往選舉專區
1980年代的經濟奇蹟讓中國官員都同意賦予香港要「繼續生金蛋」的「光榮任務」,中國3個最高的「指導原則」支配了香港的環境議程。
中國既然付出了沈重的環境代價,總要好好利用一下稀土這個國際戰略稀有物資,其中最能操作的莫過於價格戰,但已開發國家也選擇中國匱乏又非得深深依賴不可得的資源反制:那就是晶片。
台灣的政府有過去燃油車輛廢棄電瓶的管理經驗,可嘗試制訂相關標準及立法,強化電池後端的回收及處理機制,引導電池產業的正向循環,台廠在技術端或回收量能上,也在國際上具有一定水準與實力。
有些反對電動車輛的論述,會強調電池的製造與回收議題,讓我們以燃油車輛的電瓶污染為例,看出及早設計出電池回收機制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