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伯洋

沈伯洋(1982年—)是臺灣學者,專研白領犯罪、法律社會學、刑事政策,亦具律師資格。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22 | 精選書摘

《法律有關係》:從法輪功抗爭看警察執法的法律社會學研究

由於101前有許多中國遊客,並由觀傳局負責,政治上,台北市長為了讓人覺得他對於此事有解決的對策(在台北市長選舉辯論就變成一個重要的政治議題),會派警察在那邊站崗,因而出現法輪功站那邊練功,警察在旁邊看的場景。

2023/04/2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滲透台灣宮廟統戰,專家:以宗教名義撒網找在地協力者分化社會

楊荏元認為,不是宮廟接觸對岸就是滲透統戰,必須關注的是去對岸之後,接觸其實只是初始階段,透過宗教名義交流後,從對岸帶回來的訊息交流、聯繫,有可能是為了擴大接觸圈,找到可以配合的關鍵人,再去運作台灣內部社會議題紛爭,藉此分化社會、撕裂信任。

2023/03/2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灣民主實驗室公布「中國影響力指數」:台灣社會、媒體受中國滲透世界排名第一

研究指出,台灣在調查的82個國家中,中國影響力指數排名為第11名,而社會與媒體兩個領域的被影響程度則為全球排名第1名。美國則是在學術領域上受中國影響排行第1。歐洲各國則因已針對中國影響制定對應監管措施,反而比全球其他區域,被中國影響的程度最低。

2023/03/2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BBC紀錄片聚焦台灣抵抗中國威脅,指「拒絕統一」已是民意主流

影片對中方針對台灣策動的資訊戰、認知戰、間諜活動,以及台灣內部的「促統反獨」力量有不少著墨。張安樂否認受中國資助,並稱中國與台灣終將統一,「無論是透過和平或武力手段」。

2022/08/29 | 歪脑|WHYNOT

從「亞細亞孤兒」到國際角力前線,叫好不叫座的「國際新聞」在台灣掀起內容產製熱潮

面對國際新聞資訊的產製狂潮、難以辨識消息來源品質、內容敍述真實性、轉譯的過程與是否遭到再詮釋等等問題,似乎最終還是該回到重新建立新聞產製的編輯台倫理、提升讀者媒體識讀的體質、以及補強社群網站的監管規範。劉致昕説,就像要幫身體打造完善的「免疫系統」——「所以不可能有補完的一天」。

2022/08/17 | 歪脑|WHYNOT

從俄烏戰爭到台海危機,台灣興起「防災應戰潮」與越開越多的民間國防課

許多報導指出,在經歷過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2021年阿富汗撤軍、到2022年俄烏戰爭等國際重大事件之後,台灣民眾對於「全民國防」的需求與討論都大幅提升。

2022/07/26 | TNL 編輯

如何提防中國對台認知作戰?借鏡俄烏資訊戰,沈伯洋提立法以追查金流

沈伯洋說,進行認知作戰須有足夠資金挹注,但追蹤金流往往比資訊流困難許多,特別是當金流形成斷點時,便會使追查金流來源陷入困難,因此非常需要相關授權法案的推動及立法。

2022/01/30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專訪】《阿共打來怎麼辦》作者王立:把台灣人對軍事常識的認知,從幾乎負分拉回至少正分

《阿共打來怎麼辦》一面提供有憑有據的數字現況,一面提供扎扎實實的據理推論,讓大家好好想這件事──我們的確該擔心阿共的攻擊,但絕不是無頭蒼蠅似地亂嚷亂慌。

2020/04/03 | TNL 編輯

視訊會議軟體「Zoom」因資安疑慮遭NASA禁用,創辦人於官網發文致歉

視訊會議軟體Zoom因為武漢肺炎疫情關係使用激增,但美國包括NASA與SpaceX基於「重大隱私及安全疑慮」,要求不得使用這款軟體。其創辦人於4月1日也發文表示使用人數突破2億,公司團隊「全天候工作」但仍要對服務品質致歉,並表示未來90天會聚焦改善安全和隱私性。

2019/12/31 | Abby Huang

不是網軍、不是腦粉,挺韓素人靠什麼煉成十萬追蹤YouTuber?

2020總統大選倒數不到10天,回顧過去一年來,YouTube上大量出現支持特定候選人的網紅YouTuber,他們因何而起、走紅的原因又是什麼?

2019/12/01 | 精選書摘

《資訊戰爭》導讀:我們已進入「民主危機浮現、民粹指控成常態」的準戰爭狀態

民主的危機已然浮現,民粹的指控已成為常態,當社群媒體武器化,駭客國家化之時,我們信奉的民主價值將不斷地流逝,最後可能不得不選擇我們所痛恨的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