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

治療(英語:Therapy、Medical treatment),指用於解決健康問題的手段,通常在醫學診斷後實施。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10 | 常春月刊

全台近130萬人飽受「隱形疼痛」之苦,「纖維肌痛症」痛到生不如死怎麼辦?

有一群慢性疼痛的病友,即不是晚期癌症,也不是風濕免疫的發炎疼痛,不但開刀沒有辦法紓解,做各種檢查也找不出什麼具體的蛛絲馬跡,總是在精神科、復健科、免疫風濕科、神經科、疼痛科間徘徊。直到國際間逐漸有共識,整理出清楚的診斷標準,也開始出現有效的藥物,纖維肌痛症才真正被認定是疾病。

TNL+ 2023/04/27 | 殷琦

淺談哲學輔導:以理性面對面對人生問題的輔導方式

哲學輔導是一個主張帶領案主理性思考的導向,同時它不偏重處理案主的情緒問題、而重視以清晰的思路去引導案主思考問題;這與另一個廣為人知的治療進路,認知行為治療似乎十分相似。實際上它們相似嗎?有何不同?

2023/04/26 | 李秉芳

吸毒者如何不走回頭路?研究:緩起訴+戒癮治療,5年內再犯率最低

從「5年內的再犯率」來看,發現「單純監禁」再犯率為72%,「觀察勒戒」為45.1%,「直接強制治療」是57.32%,但「緩起訴附命戒癮治療」的再犯率,低至35.6%;因毒品施用者在這個處遇中維持與社區的人際連結,較容易獲得親友支持,因此戒除毒癮的成功較高。

2023/04/09 | 照護線上

陰道開口處出現硬塊?可能是「巴氏腺囊腫」,超過40歲務必就醫檢查

巴氏腺囊腫的體積差異很大,從豆狀般的大小到乒乓球那麼大都有可能。患者年齡多是20幾歲到30幾歲的女性,雖然大家不常提,但巴氏腺囊腫發生率並不低,許多女性都曾經經歷過。

2023/03/02 | 茂盛醫院 - 李俊逸醫師

「不孕體質」在日常是否有跡可循?如何知道自己容不容易懷孕?

若有正常規律的性生活,且未採取任何避孕措施,但經過1年仍未懷孕者,就是醫學定義上的「不孕」。根據國內臨床專家表示,國內不孕症比率約10-15%,高於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的8-12%。到底是什麼原因會造成不孕體質呢?

2023/02/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幹細胞移植治癒愛滋患者白血病,全球第3例登《自然醫學》期刊

2013年,醫療團隊使用一名女性捐贈者的幹細胞,替這名男性進行骨髓移殖,這些幹細胞帶有罕見的CCR5突變基因。過去曾發現這種突變基因可防止愛滋病毒進入細胞。「杜塞道夫病人」隨後於2018年停止使用抗愛滋病毒治療,醫療團隊連續4年持續檢測,都沒在他體內發現愛滋病毒復發跡象。

2023/02/18 | 潮健康

布魯斯威利驚傳失語症息影,「額顳葉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有何不同?

額顳葉失智症目前尚無有效的根本治療方式,而病人性格與精神上的改變往往造成家人照護上的困難。通常以改善症狀的治療為主,例如給予抗憂鬱藥物、抗精神病藥物與精神穩定劑。隨著腦部細胞退化,患者的失語症會逐漸惡化,最終進展至無法說話甚至「連字都吐不出來」。

2023/01/15 | 方格子vocus

有很多藥物的副作用容易造成跌倒,等到憾事發生時才想到就已經來不及了

上一篇文章我寫到,我看著自己阿嬤,從跌倒開始漸漸讓自己退化臥床。該篇文章引起了很多親友夥伴的共鳴。內容除了提到能夠幫家人做到的7項「實用」防跌檢查,還有最常跌倒的4大危險因子源頭。然而,今天這篇文章裡我將單獨把它拉出來寫成續集,那就是——身體影響:血糖血壓忽高忽低、吃藥致跌的副作用。如果你同意我的理念「這輩子的藥,能吃越少越好」,那你一定也會同意「預防跌倒」真的超級重要。

2023/01/06 | Hello醫師

皮膚也會長角?皮膚科醫師解析「皮角」的成因、症狀與治療方式

傳統故事常將人類長角視為「惡魔」表徵,其實,這是一種稱為「皮角」(cutaneous horn)的疾病表現,雖不像動物的角一樣,可用來攻擊或防衛,但也可能造成疼痛感或生活不適。《Hello醫師》帶您了解什麼是「皮角」、症狀與好發族群各為何。

2023/01/04 | 環球生技

陽明交大團隊研發「磁機械深層腦刺激」技術,未來有望應用於治療阿茲海默症

陽明交大電機學院生醫工程所江柏翰助理教授研究團隊,利用磁場以及奈米技術,成功開發真正的「無線」刺激腦神經,為全世界第一個成功做到「不需要基因轉殖的磁機械深層腦刺激」的研究團隊,未來有望能夠應用於治療阿茲海默症、原發性顫抖症、自閉症或其他需要調控深層腦神經的疾病。

2022/12/27 | Hello醫師

認識「頑固型高血壓」及其治療方法,服藥後血壓還是降不下來怎麼辦?

根據研究,高血壓病患中約10%屬於「頑固型高血壓」。過去頑固型高血壓的治療方向與一般高血壓無異,主要強調生活、飲食與藥物控制等3個面向;現今業已有介入型手術,可達到降血壓、減少用藥的功效。

TNL+ 2022/12/19 | TNL特稿

【關鍵專訪】台灣首位赴美取照園藝治療師黃盛璘:不只需要了解植物,更重要的是了解治療本體——人

台灣的園藝治療認證,比照美國、加拿大的體系,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取得,合格的園藝治療師,不只需要了解植物,更重要的是了解治療本體——人。本篇專訪,試圖從台灣首位赴美取得證照的園藝治療師黃盛璘口中,聊聊園藝治療師,以及這個不太被大眾熟知的職業,該如何「治療」人類。

TNL+ 2022/11/24 | 殷琦

談康樂治療(上):康樂治療是什麼?我們的社會需要它嗎?

在港澳台,相信都沒有人認真地考究過何謂「康樂治療」,更別說是有相關的大學/學院訓練。但在歐美地區,康樂治療可以是一文憑課程(通常是兩年制)、學士課程、一年制後學士證書課程或碩士課程(當然相信會有博士、但一般人不會突然去讀博士就是了⋯⋯)。

2022/11/24 | 潮健康

流感與一般感冒、COVID-19有哪些症狀差異?避免「雙疫情」該如何自保?

感冒、流感、COVID-19三者最主要的症狀差異是什麼?得流感又確診會更危險嗎?如果多補充維生素可以預防流感嗎?即將迎來冬季流感高峰、COVID-19疫情又仍持續,透過本篇文章了解敵人特性,才知道如何照顧及預防。

2022/11/23 | NOW健康

過敏鼻子發癢其實是神經在作祟,想避免復發終結困擾可以怎麼做?

過敏性鼻炎和感冒症狀相近,都可能產生流鼻水、鼻塞等症狀,有時不易區分。簡單來說,感冒是因病毒感染造成,嚴重甚至會出現發燒;鼻過敏患者通常不會發燒,但可能合併眼睛癢、起皮疹等。感冒往往7至10天可好轉;鼻過敏除非透過治療、手術或排除過敏因素,否則症狀不會消失。

2022/11/20 | 品粹牙醫咖啡館

牙齦萎縮先找醫師確定病因,臨床上牙周病的治療分為三階段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較有機會重建牙齦回來,否則只能防止牙齦萎縮繼續惡化。而牙周病導致的牙齦萎縮,則需要控制好牙菌斑,並治療牙周病。

2022/11/11 | 照護線上

孩子身高矮小、永遠吃不飽?醫師圖文解說「小胖威利症」的症狀與治療

俗稱「小胖威利」的普瑞德威利症候群會造成發展遲緩,必須及早介入,進行飲食管理、早期療育、生長激素治療等。照顧普瑞德威利症候群的家屬非常辛苦,經常得面對各種情緒、行為、學習的問題,所以需要全方位的幫忙,包括醫院、社區、社福、病友團體等。

2022/11/09 | 讀者投書

「泛視神經脊髓炎」病友:看到健保罕病預算竟有近10億未執行,我既驚訝又難過

身為NMOSD的病友,當媒體報導今年度的罕病預算竟然還有將近十億還沒有執行,心中又驚訝又難過。台灣是亞洲第一個為罕病立法的國家,我不能理解每年罕病專款預算卻都還有剩餘,明明許多需要幫助的病友並沒有受到幫助,何其珍貴的經費為何不做更妥善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