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法國

法蘭西共和國(法語:République française,發音:[ʁepyblik fʁɑ̃sɛːz] ()),通稱法國(法語:France,[fʁɑ̃s] ()),是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實行單一制與半總統制,首都為歐洲大陸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9/29 | 局外人

中國如何利用LGBTQ滲透法國?40年前震驚西方情報圈的「蝴蝶君」事件

在「蝴蝶君」事件的40年之後,中國情報部門是否在今日仍然利用像時佩璞這樣的性少數者引誘獵物?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正如美國情報界所流傳的那句老話「在這場遊戲中,誰都無法讓已經證明得手的人停手」。

2023/09/28 | 袁齊

法國禁止運動員在巴黎奧運期間佩戴頭巾,聯合國回應:任何人都不應告訴女性她該與不該穿什麼

法國政府將禁止法國代表隊運動員在2024巴黎奧運期間戴頭巾,因為他們須符合「公共服務使命」,不得表達特定宗教觀點或信仰,聯合國人權機構對此強力譴責。事實上,法國長久以來就因對世俗主義的嚴守,對穆斯林女性服裝上有許多禁令,而和人權委員會一直衝突不斷。

2023/09/28 | 阿峇卡巴 東南亞電台

《越南王子走進彭瑞麟的照相館》作者洪德青:當台灣第一位攝影學士遇上越南最後一位革命王子

1941年6月27日,彊㭽夫婦及攝影師彭瑞麟與妻兒在大稻埕阿波羅照相館留下合影紀錄,《越南王子走進彭瑞麟的照相館》作者洪德青表示,這是台灣「第一位攝影學士」與越南「最後一位革命王子」的相遇,而從兩人的互動,不只當時台北的飲食、服裝和社交生活躍然紙上,也讓我們看到台灣比想像中更為國際化也更為西化。

2023/09/2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專訪】德法公視播出台灣特輯,主持人欽佩台灣捍衛民主勇氣,憂中國滲透籲勿降警戒

作為地緣政治記者,在台期間奧柏芮和許多專家、民眾討論戰爭,面對中國武力威脅,她感受到的台灣氛圍卻相當矛盾。「我個人感覺,就是台灣人會不斷講到戰爭可能性,但卻不真心相信戰事會發生。所以我內心更擔心的,其實是中國對台灣長期的蠶食滲透,而非軍事入侵。」

2023/09/26 | 精選轉載

巴黎地鐵也有博愛座,但他們的讓座規則和台灣不一樣,李昂可能排不進前八強

根據巴黎地鐵的博愛座規範,71歲外貌沒有明顯衰弱狀況的李昂,很有可能排不進前八強資格而不會被讓座,但相信李昂若是在巴黎地鐵、巴士裡感到身體不適,臨時主動向有座位的人求助,縱使不是博愛座也會很容易得到讓座的禮遇。話雖如此,身為一般的乘客在巴黎若要讓座,也要小心無意之間「表錯情」......

2023/09/26 | BBC News 中文

《BBC》調查:TikTok演算法如何讓真實世界雞犬不寧?

據《Tiktok熱潮》(TikTok Boom: China's Dynamite App and the Superpower Race for Social Media)一書作者克里斯・斯托克爾—沃克(Chris Stokel-Walker)在書中披露的一份2021年內部文件所顯示,使用者參與程度是TikTok的「頭號任務」。他告訴《BBC》,該公司想要使用者「積極投入」到應用程式中去。

2023/09/2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法國結束與尼日軍事合作將撤離1500法軍,馬克宏召回大使;薩赫爾地區政變三國成立防務聯盟

近年來法國在西非前殖民國間的影響力已然衰落,並且遭到當地民眾嚴厲批評。自從馬利和布吉納法索發生政變以來,兩國境內的法國駐軍便已撤離,導致它在區域打擊伊斯蘭主義叛亂行動中可以發揮的作用與日俱減。

2023/09/2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民主警訊:調查發現全球近4成青年願支持軍事或強人統治,比56歲以上比例更高

在18至35歲、36至55歲,以及56歲以上這3個年齡族群,18至35歲對軍事或強人統治的好感最高,56歲以上則最低。在56歲以上這個年齡族群,僅分別約20%和26%民眾願意接受軍事統治和強人統治。

2023/09/20 | 蕭如芯

法德專家提「歐盟擴張改革計畫」,英國可能納入「準成員國」但國內意見分歧

受法國與德國委託的專家為歐盟擬定一項擴張與改革計畫,提議將歐盟劃分為4種組織層級,英國未來有機會以「準成員國」身份參與歐洲單一市場,接受歐洲法院管轄,並為每年向歐盟財政支付一定費用。

2023/09/1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法國媒體、網紅力推,台式車輪餅成巴黎年輕族群小吃新寵

「(網紅)說現在巴黎有車輪餅店,是必嘗的新甜點,說熱熱吃很療癒,口味很有趣。我們都看到多少會被影響,想來試試。我本來就會來喝珍奶,就順便嘗試,真的很不錯。」她認為台式小吃風潮讓法國人對台灣更加好奇,「光是珍奶,大家都知道它在法國超爆紅。這熱潮也會讓人對產地有興趣,想去探索這個國家」。

2023/09/06 | 《思想坦克》

這波非洲政變風潮不只伴隨反法情緒,背後還有趁虛而入的俄羅斯勢力

非洲許多國家都深受極端伊斯蘭勢力所影響、滲透。美國、法國和部分法國歐盟盟友多年來打擊這些極端勢力的努力,現在卻因為這些盟友接連出現政變而出現變數。趁虛而入的俄羅斯勢力往往更為殘酷,在內戰中造成更多武裝人員和平民的傷亡。

2023/09/05 | 德國之聲

尼日、加彭先後政變:歐盟檢視失敗的非洲政策,卻給不出答案

隨著西非多個國家接連經歷了軍事政變,歐洲的選擇似乎越來越少,但在西班牙托萊多舉行的歐盟部長會議,卻仍未對歐盟在非洲地區角色的棘手問題給出快速答案。

2023/09/04 | 德國之聲

法國電力轉型:挑戰高碳排化石燃料企業,小鎮用綠能合作社「改變我們與能源的關係」

法國正在尋求小型、自給自足的綠色電力計畫來解決其能源困境。倡導者稱,此舉可使電力生產民主化,同時減少對化石燃料和外國能源的依賴。

2023/09/04 | 袁齊

尼日政變:軍政府指控法國「公然干涉」,數千民眾週末上街示威要求法軍撤離

週末時尼日人民走上街頭,在法軍駐紮基地附近高舉著「法國軍隊離開我們的國家」的標語,軍政府更指控原為殖民母國的法國持續在尼日駐軍、法國大使不依要求離境等行為,是在「公然干涉」他國內政。而軍政府與法國持續角力的同時,聯合國與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亦持續在外交上努力,並嘗試進行人道救援。

2023/09/04 | 袁齊

尼日政變:軍政府指控法國「公然干涉」,數千民眾週末上街示威要求法軍撤離

週末時尼日人民走上街頭,在法軍駐紮基地附近高舉著「法國軍隊離開我們的國家」的標語,軍政府更指控原為殖民母國的法國持續在尼日駐軍、法國大使不依要求離境等行為,是在「公然干涉」他國內政。而軍政府與法國持續角力的同時,聯合國與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亦持續在外交上努力,並嘗試進行人道救援。

TNL+ 2023/09/04 | 湯名暉

從布吉納法索、馬利、尼日到加彭,為何非洲軍事政變頻繁發生在前法國殖民地?

2023年8月發生的加彭政變,再次考驗非洲與西方國家的去殖民化脈絡,更是中國有系統建立幾內亞灣計劃的機會。8月份的南非金磚峰會之後,「全球南方」士氣大振 ,從薩赫爾地區往南蔓延的政變浪潮也讓各國反西方的勢力增溫。中俄兩國分別在軍事和經濟的不言而喻的默契配合,加彭將成為加速逐出西方勢力的骨牌,成為西方國家在俄烏戰爭之外最難應對的另一個後現代地緣政治課題。

2023/08/3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加彭政變:多名軍官推翻掌權56年邦戈家族,宣布解散政府、關閉國界

位於中非的加彭,盛產石油與可可,但國家本身貧窮。加彭26日進行了總統、國會和議會選舉,阿里・邦戈尋求延續家族56年的權力控制,反對派則推動變革。人們在選後擔心社會動盪,局勢高度緊張。加彭大選由於缺乏國際觀察員,同時暫時中止了一些外媒傳播,加上當局在投票後決定切斷網路,並在全國實施宵禁,引發外界對選舉過程透明度的憂慮。

2023/08/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法國校園禁穿罩袍輿論延燒,各界憂新文化宗教戰爭再起

開學前夕,法國新任教育部長艾塔爾昨晚在引頸期盼的記者會上宣布課後輔導、對抗校園騷擾等新措施,然其中穆斯林女性長罩袍的校園禁令卻引發熱議。原因是其違反了法國在教育機構嚴格執行的世俗主義規範。艾塔爾說,在課堂中不應靠外觀辨別出學生的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