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法律系

法學院(英語:Law school,又稱法律學院)是以學習和研究法律的理論和實務為主要任務的院系。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1/12/19 | 鏡文學

【專訪】《八尺門的辯護人》作者唐福睿:三十多年什麼都沒改變,對殺戮的執著依舊炙熱而濃烈

為什麼我們還需要重述一遍湯英伸的故事?答案便是唐福睿說的「這一切真的有可能發生。」小說之外,歷史也可能重演,打臉我們自詡的文明。因此,《八尺門的辯護人》看似講了一個戲劇化的故事,其實是台灣社會殘酷的回音。

2020/02/17 | 律師談吉他(雷皓明律師)

男孩告10年前的國中女友「奪去貞操」,為什麼他贏了?

男孩在大學讀法律系以後,想對當年兩小無猜的事情請求賠償,所以告了女孩與女孩的爸媽。為何他告的對象是這些人?又為何可以在十年後獲得賠償呢?

2019/10/02 | 家扶基金會

當菜鳥律師遇到當事人自殺:她如何克服心魔,找回律師工作的熱情?

郭小如也分享說,或許是自己原生家庭不圓滿的關係,她比較能理解各種家庭狀況,更能以「同理心」的角度去面對案件。

2018/04/26 | 菜市場政治學

你念政治喔?那你以後要出來選嗎?

政治人物多來自政治系嗎?政治系成為政治人物的比例高嗎?根據統計結果,政治系雖然與政治確實有一定的連結,但似乎「你以後要出來選嗎」這句話,拿去問法律系還更加適合。

2017/08/09 | Abby Huang

獎金360萬元、有機會拿國外雙聯學位,他不選台大選亞洲大學

大學指考8日放榜,桃園啟英高中有位楊姓學生,本來成績可以進台灣大學,後來選擇了亞大財經法律系,主因是有高額獎學金還有可能到海外姊妹校取得雙聯學位的機會。名校學歷有用還是實際的高額獎學金比較吸引人?值得引發討論。

2017/07/19 | 法操FOLLAW

法律系都在學什麼?解析法學教育與法律人的多元化培養

在生命中多學了一項法律,只是賦予你比其他人多了一項工具,並不該被這個工具限制住,認為自己只能從事傳統想像的法律行業,只要持續發展自己的興趣與專業,相信都能找到未來的方向!

2017/01/28 | 辨法論政

法律系學生最大的敵人——壓力和傲氣

讀得法律的人總有一股好辯的心、伶俐的嘴,甚至有些人會有一股高人一等的態度,只是現在的法律系畢業生(或學生)已經不算是那麽天之驕子,還要面對各種壓力,有苦說不得。

2017/01/27 | 辨法論政

法律系學生最大的敵人——壓力和傲氣

讀得法律的人總有一股好辯的心、伶俐的嘴,甚至有些人會有一股高人一等的態度,只是現在的法律系畢業生(或學生)已經不算是那麽天之驕子,還要面對各種壓力,有苦說不得。

2016/04/14 | 新公民議會

恐龍法官跟年齡無關,問題出在極端「考試導向」的台灣法學教育

把年齡視為一切只是逃避問題,法律界必須正視當前的法學教育環境與考選方式,唯有在這兩個方面痛定思痛的改革,台灣才更有可能選出符合期待的法學人才。

2015/09/19 | 北美智權報

「恐龍判決」、「娃娃法官」怎麼解決?或許可參考醫學教育方式

法律和醫療,是少數能夠定人生死的工作,也因此這兩個行業長年吸納了台灣最優秀的人才。但法律教育除了在最後一關的國家考試設下高門檻以外,對於教育內容以及入學門檻通通撒手不管。在台灣醫療品質持續精進的同時,司法品質卻鮮見提升,人民對司法的信心當然也日漸低落了。

2015/08/07 | TNL 編輯

指考放榜》反課綱還是上台大法律!蔣聖謙:學生的本分不是只有讀書

考上台大社會系的罕病考生張家馨也說,一路走來比別人遭遇更多困難,因此她希望以後可以盡自己微薄的力量,關心社會弱勢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