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的海三國

波羅的海國家(英語:Baltic states,愛沙尼亞語:Balti riigid, Baltimaad,拉脫維亞語:Baltijas valstis,立陶宛語:Baltijos valstybės;又稱波羅的海三國)是指波羅的海東岸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三國,因其地理和歷史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並且三國經常在眾多政府間組織內進行區域層面上的整體合作,故在國際上經常將其一起稱呼。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2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俄烏戰爭催化北約大幅強化東翼防禦戰力,俄警告:將F-16移交烏克蘭,恐使北約捲入衝突

自從俄羅斯去年2月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北約已在東翼增派數千名士兵。早在俄國2014年強奪克里米亞(Crimea)後,北約便派兵進駐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與俄國的邊境;如今又已在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及保加利亞部署4個多國「戰鬥群」。

TNL+ 2023/05/05 | 余杰

【逆滲透中國】戰狼盧沙野就是習近平如臂使指的「分身」,絕不是口無遮攔的大嘴巴

盧沙野畢業於專門培養外交官的『外交學院』,有多年駐外的經驗。能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升到副部長級的駐法國大使,說明他絕不是口無遮攔的大嘴巴,他最知道『什麼時候能說什麼、不能說什麼』。盧沙野對媒體講的內容,應該是習近平政權的認識,相信盧沙野應該得到了中共內部的表揚。說不定回國升正部級的可能性都有了。

TNL+ 2023/04/27 | 許劍虹(Samuel Hui)

盧沙野一次得罪15個前蘇聯加盟國,「戰狼外交」走到盡頭終究還是全面崩盤

討厭蘇聯的國家不只是14個,就連俄羅斯本身也難以為盧沙野的發言感到欣慰。「戰狼外交」走到了盡頭,終究還是全面崩盤。本來法國與中共的關係,在馬克宏總統放問大陸後看似有所提升,如今在法國議員們的抗議下又有了回頭路。

2023/02/03 | 羅子恆

國際奧委會擬開放俄國和白羅斯選手參加2024奧運,卻遭烏克蘭等40多國抵制、美國也加入行列

自從俄烏戰爭後,許多國際體育賽事相繼禁止俄羅斯及白羅斯的選手參加,不過不久前,國際奧委會卻傳出,將提供2024巴黎奧運的參賽資格給俄羅斯及白羅斯選手,讓烏克蘭氣得揚言抵制奧運。隨著事情越演越烈,不僅波羅的海三國加入抵制行列,就連美國也認為應阻斷國際體育組織與俄國體育組織間的聯繫。

2022/10/0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拉脫維亞代表處慶雙十,烏克蘭音樂家唱奏「月亮代表我的心」、「雨夜花」等台灣民謠

國慶前夕,駐外館舍已染上一股熱鬧的慶祝氛圍。拉脫維亞代表處於6日舉辦國慶酒會,會中不但有近200位政治、科研人士出席,更有烏克蘭音樂家以別具特色的班杜拉琴演奏、演唱「月亮代表我的心」、「雨夜花」等台灣民謠。

2022/09/20 | TNL 編輯

烏軍渡河反攻東部頓巴斯地區,基輔稱又一南部核電廠遭俄羅斯攻擊

烏克蘭國家核電公司表示,俄軍今天凌晨攻擊烏國南部尼古拉耶夫州的皮夫登努克蘭斯克(Pivdennoukrainsk)核電廠,不過廠內核反應爐並未受損,且運作正常。

2022/08/2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俄烏血腥鏖戰6個月,普亭究竟想要什麼?專家:反北約擴大只是冰山一角

普亭能否成功將取決於戰場局勢,而這又取決於西方在秋冬季節支持烏克蘭的程度,屆時能源短缺和飆漲的生活成本可能使烏克蘭的西方夥伴承受巨大壓力。

2022/08/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看清雙邊經濟利多一場空,波海三國集體退群,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10年玩完

「巴爾幹洞察」(Balkans Insight)近日刊出東歐研究學者卡臣斯基(Piotr Maciej Kaczyński)專文,他認為中東歐國家與中國交往的主要框架已經從經濟轉為安全考量,該區國家對中國越來越覺得不可信賴,甚至憤怒,關鍵就是中國對俄國發動侵略烏克蘭戰爭的姑息態度。

TNL+ 2022/08/17 | 吳瑟致

「17+1」萎縮成「14+1」,波羅的海三國是否推動歐洲國家反中骨牌效應?

回顧過去一年,為何一個歐洲國家會有如此舉足輕重的作用?這除了反映出中東歐國家的歷史印記之外,也有著地緣政治的現實考量,過去東歐各國深受納粹德國、前蘇聯共產的強佔與控制,立陶宛這樣的國家經歷,正好投射在對中國的疑慮。

2022/07/24 | 精選書摘

《野生的東歐》上冊:「波羅的海三國」的十項共同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都「差不多」嗎?

在作者跟各國鄉民的抬槓中,其實充斥許多刻板印象、道聽塗說、狂熱的民族主義情緒,也不乏性別歧視、種族歧視等缺乏多元思考的「政治不正確」觀點,但這卻真正反映出東歐人的內心世界,他們如何看待自己、看待鄰國,以及眼中的世界。

2022/07/24 | 精選書摘

《野生的東歐》上冊:東歐人是會承認東歐存在,但他們都相信它的範圍起始於自己國家的東邊

本書的作者塔朋是位浪跡天涯的背包客,他深深了解到世人眼中「典型美國人」的形象,就是自我中心與傲慢,對美國以外的世界一無所知。為了讓美國人多了解一點東歐,他先後在2004年與2009年展開長達三十六個月的歐陸壯遊,把他與路人的相遇以及從他們口中獲得的地方知識記錄下來,成為這本《野生的東歐》。

2022/06/28 | 方格子vocus

立陶宛封鎖加里寧格勒,是逼歐洲正視波羅的海三國所面臨的侵略壓力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後,世人發現俄羅斯原來早已疲弱不堪,波羅的海三國、芬蘭、瑞典雖然都擔心遭到俄羅斯攻擊,卻也有勇氣採取更激烈的方法,來反制俄羅斯的威脅。

TNL+ 2022/06/13 | 黎蝸藤

俄烏戰爭催生「烏克蘭民族」共同體,普亭逐漸失去對「前蘇聯五大板塊」影響力

在烏克蘭戰爭中,前蘇聯國家在聯合國各次投票中的表態都相當一致,不是棄權,就是不投票。各國至今也沒有譴責俄國。這種立場不難理解,主要就是俄國因素,無論是不想拉下臉,還是俄國施壓。但各個板塊的情況又不一樣。

2022/05/02 | 《思想坦克》

8000公里之外的自由民主共同價值觀友好國家──用古典音樂拉近台灣與東歐與波海國家的距離

義美食品董事長高志尚接任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他在接任致詞中提到:將致力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與國際網絡的連結。近期與台灣互動密切的東歐與波羅的海國家是十分合適的連結對象,音樂是進一步拉近彼此距離的橋樑。

2022/03/30 | 精選書摘

《血色大地》前言:蘇聯與納粹的屠殺政策讓1400萬人淪為冤魂,沒有一人是沙場上的犧牲者

這片處處冤魂的「血色大地」從波蘭中部往東延伸到俄國西部,南邊涵蓋烏克蘭,往北包括白俄羅斯與波羅的海三國。從德國國家社會主義與蘇聯史達林主義各自鞏固權力,德、蘇雙方共同占領波蘭,到雙方反目成仇的四年鏖戰,這片血色大地歷經了人類史上前所未見的大規模恐怖屠殺。

2022/03/30 | TNL 編輯

愛爾蘭、比利時、荷蘭和捷克同日對43個俄外交官下驅逐令,是否在歐盟引起「骨牌效應」?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許多西方國家以聲援烏克蘭、並指境內有俄羅斯情報份子為由,驅逐俄羅斯駐當地外交人員。由於今(29)日下達驅逐令的4個國家都是歐盟成員國,外界揣測是否會在歐盟產生骨牌效應。

2020/06/14 | TNL 編輯

後疫情時代拚觀光,哪些國家有望與台灣形成安全「旅遊泡泡」?

為挽救受到嚴重影響的觀光生計,不少國家嘗試與鄰近地區規劃出「旅遊泡泡」,希望在邊境部分開放的情況下,挽回國內受疫情影響的經濟。其中包括帛琉、紐西蘭,皆考慮與台灣成立相關的安全旅行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