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泰北

泰國北部,常簡稱泰北,是泰國主要地理分區之一,以清邁為中心。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9/12 | 泰太

從姓氏到食物的融合:泰北華人穆斯林們怎麼大多姓「馬」,原來「咖哩雞麵」竟是回教料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習慣以豬肉為主要肉類的泰國料理中,「咖哩雞麵」會有搭配牛肉的選擇,但絕不會有搭配豬肉的選項,這和穆斯林不吃豬肉的生活方式不謀而和,而這道經典的泰北料理,據說就是當初是由穆斯林帶入泰國而融合出來的口味呢!

2023/07/0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曾勇抗共軍數十年的「雲南反共救國軍 」,948名泰緬孤軍英靈大雨中入祀忠烈祠

國防部說明,民國38年部分駐滇國軍轉進至緬北邊境,40年整頓成立「雲南人民反共救國軍」、43年改編成立「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 49年志願軍轉進泰、寮邊境,期間經過2次撤台,部分人員留滯邊境區域成為「孤軍」,在困境下力求發展。

2023/01/05 | 阿峇卡巴 東南亞電台

訪談張雅粱教授:清邁「世界遺產城市之路」的現在進行式

在提到申遺所奠基的基礎,張教授用「活的古蹟城」這個清邁申遺的主打口號來舉例,表示根據《世界遺產公約》第六項「活的歷史」就很符合清邁的優勢,像是代代傳下的天文立法、豬替換為大象的「清邁版12生肖」、萬物有靈論等,另外,張教授表示清邁就像是一座「活的有機體」,在當今的社會仍具有保護和保存傳統的角色,而在世界遺產城市名錄中仍欠缺這樣的城市。

2022/09/29 | 阿峇卡巴 東南亞電台

一位台灣「泰太」,是如何落腳在泰緬邊境的美賽?

不同於大家熟悉的曼谷和清邁,「泰太」是一位住在泰國美賽的台灣人。美賽位於泰國清萊縣,靠近泰緬邊境,而來自台灣的她是如何落腳在當地的呢?

2021/11/24 | 精選書摘

《借土養命》:他從中國非法跨境到泰北教書,最後又以泰國華僑身份考上廣州中山大學

這時小陳掏出一張淺紅色的百元泰銖拿在手上,同時請摩的駕駛減低速度。他一面揮亮手上的百元鈔票,一面向檢查哨的軍人招手。等到他和這位泰軍照面時,小陳將這張紙幣拍到軍人手中。雙方相視一笑,小陳就進入了泰國。

2021/07/17 | 英語島

保有迷人古都之美,位於泰國北部獨樹一格的「蘭納文化」

遼闊的泰北曾是蘭納王國的領土範圍。傣阮族的孟萊王於13世紀時創立了蘭納王國。因此,不少的「蘭納文化」被保存並流傳下來,這也使得泰北的文化跟泰國其他地區相比之下更別具一格。

2021/06/03 | 阿峇卡巴 東南亞電台

女子@清邁談泰北飲食:美食、咖啡、慶典,清邁為何總讓人魂牽夢縈?

清邁代表性食物,主食是糯米飯,至於一些餐廳會推出的「泰北前菜」,通常是炸豬皮、青辣椒醬、和青辣椒醬唱雙簧的น้ำพริกอ่อง(用番茄、絞肉、辣椒等燉煮的辣椒醬)、燙蔬菜、泰北香腸、糯米飯和塞滿香料的泰北香腸,另外還有蛋麵和湯汁搭配的清邁麵,肉類是搭配雞肉,麵上還會灑一些炸過的麵條。

2021/02/16 | ASEAN PLUS 南洋誌

「吳」遠弗屆(下):泰國境內的高棉遺址,絕非只是「吳哥窟」的配角

從泰國境內的高棉遺址,我們不僅看見帝國幅員廣大,也發現出土文物對高棉文明研究具有關鍵價值,更重要的是,高棉帝國統治的呵叻高原,在自然上、建築上甚至宗教上展現出強烈的獨立自主性。在某種意義上,呵叻高原的統治階層必須因地制宜,鞏固其統治正當性,另一方面又與洞里薩湖平原區的權貴對抗或爭奪權力。

2020/08/03 | 精選轉載

泰國境內最長竹橋:當地村民相信, 過橋時心中祈求願望便會成真

Su Tong Pae竹橋由當地村民興建, 歷時約兩個半月, 於2012年8月5日完工, 最主要目的是方便僧侶前往村內化緣,因為在還沒有這座竹橋之前,僧侶化緣總是要踏過泥濘的稻田,有時後更會踩到秧苗

2019/03/14 | 女子@清邁

泰國樹木和PM2.5的二三事:清邁空污嚴重之時百年老樹為何被砍?

老樹被砍受到關注,推測除了環境議題開始受到重視,也可能是去年有法官宿舍在素帖山挖開一道大疤之後,相關議題容易挑起民眾情緒,另一個主要原因或許是正好落在空氣最差的時刻。

2018/10/03 | 女子@清邁

談泰國收魂聚靈習俗「เรียกขวัญ」:為什麼足球隊孩子受困山洞時,家長要在外架魚網?

รียกขวัญ rîakkhwǎn(泰北稱「ฮ้วงขวัญ」或「เฮียกขวัญ」)就字面直譯大致有收魂聚靈之意,在泰國傳統習俗中可略分為「收驚袪病痛」、「願身心合一給祝福」兩種目的。

2018/08/16 | 關鍵評論網 ASEAN:Indochina

中國施以金錢攻勢,泰北僑校「正體中文」讀寫推廣漸現隱憂

過去都使用正體中文教材的近百所泰北僑校,近幾年面臨中國以金錢攻勢,希望華校改用簡體字教材和師資,加上僑校學生習慣以泰語交談,可見正體中文學習環境逐漸浮現隱憂。

2018/07/09 | GeogDaily地理眼

異域、孤軍、亞細亞的孤兒?泰國北部美斯樂的華人與茶產業

泰北美斯樂的人絕大多數祖籍來自雲南,是國民黨軍93師的後裔。因為國共內戰失利,他們從雲南撤退至緬甸,並在此繁衍了第二代。在此我試圖透過泰北的茶產業、當地華人茶家的生產與生活,譜出這群人如何改造其所賴以為生的邊境之地。

2018/05/16 | Giloo紀實影音

誰的邊境?從李立劭的「滇緬游擊隊三部曲」談起

記錄者/敘事者的立場不同、身份不同、動機不同,同一件事成了兩件事。甚至也沒有誰說謊,只不過揀選的真實不同。

2018/04/13 | 女子@清邁

【潑水節專題】泰國新年吃什麼菜?吃個ลาบ添好運,品嚐波羅蜜有貴人來

來到清邁後,才真正認識了新年節慶、寺廟儀典及喜事會出現在泰北人餐桌上的吉祥菜(อาหารมงคล)。此後,每年無論元旦新年、春節除夕或是潑水節,都會買來應景吃個順遂平安。

2017/08/26 | 關鍵評論網 ASEAN:Indochina

泰北孤軍後裔入選青年大使 盼雙重文化背景能促進交流

除了教泰文,石鳳凱也有上華語教學課程,希望未來有機會到泰國教中文。喜歡旅遊的他,常常成為同學到泰國旅遊的最佳導遊。

2017/06/07 | 移人 Migrants' Park

「媽媽,我們要回鄉了」 一位緬僑二代的返鄉隨筆

三姨的孩子,我的表弟與表妹,每隔幾週便往返著中緬邊界,輸送兩國人民所需的商品。在這邊,幾乎每個人都會上兩三種語言,能說上兩三種腔調,也能掌握著兩三國人民的需求

2016/12/23 | Gene Ng

《再見瓦城》長鏡頭下的夢想之路:敢闖蕩的人,都有悶悶的個性嗎?

《再見瓦城》提名金馬獎六項大獎全都落空,或許並非沒有道理。這是部有好故事說的電影,不過也因為一些手法,表現得差強人意。作為試圖在院線上映的電影,在不犠牲藝術的同時,如何好好說個故事,導演還有很多要學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