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洪水

洪水是一種自然災害,指河流、湖泊、海洋所含的水體上漲,超過常規水位的水流現象。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利比亞洪災罹難恐達2萬人,隨時有數十具遺體沖入大海,世界氣象組織:預警應變皆失靈,死傷大多原可避免

然而,受災規模似乎遠比官員初步預測還要慘重。利比亞東部民航局局長契奇歐華特(Hichem Abu Chkiouat)表示,「隨時有幾十具遺體被沖進海裡」,還說重建工作可能得花上數以十億計美元。

2023/08/15 | BBC News 中文

中國水災:兩個家庭訴說家破人亡的悲慘經歷,「無助地目睹十歲女兒遭洪水沖走」

中國的防洪系統允許將水流從北京、上海和天津等主要城市分流至周邊地區。在洪水期間,河北省委書記倪岳峰自豪地宣稱將河北省作為保護好首都的一道「護城河」,引發居民憤慨。居民表示洪水來得太快,讓他們措手不及。

TNL+ 2023/08/15 | 吳崑玉

中國水患:不要求總統候選人嚴詞抨擊,但也不該當個角落生物就怕「習大大不開心」

我不要求總統候選人們嚴詞抨擊習大大的錯誤,但總該對這麼大的事件,表達出一些公正的看法。而不是像現在一樣,當個角落生物,噤聲不語,僅求茍免「別讓習大不開心」。我們不是中國的一部份,經此事件,我們更不想成為習近平治下的一部份。

TNL+ 2023/08/14 | 吳崑玉

中國水患讓華北、東北數千萬人不相信政府了,十年脫貧卻一夜返貧,找誰賠去?

威權的核心就是「控制」,一旦「Loss Control」,這個政權便將迅速崩解,或必須進行重組。但這場洪災,顯示中共官僚系統的決策與通報系統散了架,官方與民間的信任感喪失殆盡。「沒有公信力,就沒有公權力」,這個政權還能維繫得住嗎?

TNL+ 2023/07/26 | 陳慶德

韓國暴雨淹沒隧道帶走14條人命,造成悲劇的是「極端氣候」還是「極端人禍」?

早在豪雨來襲前夕,氣象廳就不斷提醒各地方政府得嚴防豪大雨與水患,但是忠清北道相關單位並未聽從警告,於豪大雨之際並未對易釀事的車道,實施安全交通管制,故在短短幾分鐘之內,就讓洪水倒灌入五松宮坪車道內,釀成「死亡車道」遺憾事故。

2023/07/19 | 精選書摘

《【牛津通識課11】氣候變遷》:未來因海平面上升,全球被迫移居的人數將多達1.4億到5.6億之間

過去三十年來,透過人類活動排放的二氧化碳加倍了,這代表世界各國領導人對於氣候危機的關注集體失敗。人類必須有共識做出改變,例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加強能源轉型、促進永續發展、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等。作者提醒,人類必須意識到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重後果,並採取行動來應對這個全球性挑戰。

TNL+ 2023/05/30 | TNL國際編譯

威尼斯大運河染成詭異「螢光綠」,誰最可能是造成河水顏色異常的元凶?

威尼斯警方表示,雖然螢光色液體覆蓋在河面上看起來相當詭異,但這種液體並不會對人體的健康構成任何威脅,呼籲民眾不需恐慌。而在得知河水遭染綠後,該市議員佩戈拉羅(Andrea Pegoraro)於第一時間斥責近幾個月來,不斷將義大利重要文化資產作為攻擊目標的「最後一代」及其他激進環保團體。

2023/04/22 | 無國界醫生

全球受氣候威脅最大的地方之一,吉里巴斯81%家庭受到海平面上升直接威脅

吉里巴斯土地面積小,特別容易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塔拉瓦島的最高點僅高於海平面三公尺。侵蝕導致土地流失的跡象隨處可見,有些地方的樹木甚至連根拔起,橫卧在曾經的野餐地點和海灘。隨著海水逼近,房屋已荒廢,沙袋就像鐵鏈般包圍著海岸線。每逢滿月漲潮,海浪便會沖過主要堤道,淹沒多間房屋。

2022/12/27 | 關鍵評論網 ASEAN:Philippines

菲律賓南部省份聖誕節假期遭豪雨襲擊,已造成13人死亡、23人失蹤

菲律賓氣象局(PAGASA)表示,季節性豪雨將持續為菲律賓南部的巴拉望島(Palawan)、米沙鄢群島(Visayas)和民答那峨島(Mindanao)等地帶來降雨。菲律賓災難協調委員會(NDRRMC)也指出,民馬羅巴(Mimaropa)、比科爾、東米沙鄢、三寶顏半島、北民答那峨等地有超過16萬人受到惡劣天氣影響。

2022/12/24 | BBC News 中文

NASA衛星將對地表水進行大規模測量,有助於研究氣候變遷、改善洪水與乾旱預測

地表水和海洋地形衛星在測量海洋的時候能分辨出20公里範圍的凸起和沉降的海面,這些都和洋流和漩渦有關。海洋中的漩渦能吸收大氣中的熱量和二氧化碳,對全球暖化產生影響。NASA的海洋科學家說:「這些前所未有的信息有助於加深人們對海洋循環的了解,然後就可能產生對諸如航運,漁業,甚至娛樂業等很多行業都很重要的數據信息。」

2022/11/05 | Louis Lo

【圖輯】不是渴死就是淹死:氣候變遷下無奈又絕望的巴基斯坦辣椒農夫

巴基斯坦辣椒產量位居世界第四,年產量達14.3萬噸,種植面積達6.07萬公頃。農業是巴基斯坦的經濟支柱,因此對氣候變化的感受相當敏感。在今年洪水來臨之前,炎熱的氣溫已經使得辣椒種植更加困難,因為辣椒不適合在過於高溫的環境下生長。

2022/11/04 | TNL 編輯

2050年前全球三分之一的冰川將消失殆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籲重視暖化議題

全球氣溫持續上升,許多地區的冰川漸漸消融,造成民生用水的不足,甚至某些冰川下游地區造成洪水暴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報告指出,全球世界冰川遺產將有三分之一會在2050年之前消失殆盡,若持續忽略暖化問題,2100年前全球半數的冰川將不復存在。

2022/10/03 | 精選書摘

《情緒超載》:當你採取兩極化態度,就是分裂和洪水佔了上風

分裂不僅妨礙我們的判斷,也會提高經驗的強度。更糟的是,分裂結合否認後,常會讓人想起其他帶來極端經驗的情境。碰到這種情況,舊時的回憶跟過去經驗到的所有感覺如「洪水」(flooding)般淹沒了我們。

2022/09/30 | 賴冠伶

【圖輯】颶風伊恩重創美國佛州:風暴造成大規模停電,船塢、道路皆遭洪水沖毀

首當其衝的颶風伊恩登陸地,佛羅里達州的麥爾茲堡(Fort Myers)就傳出多起災情。不只街道遭到洪水吞噬,當地船塢也遭大水無情摧毀,原先停泊在船塢的船隻遭到吞噬,其餘船隻的殘骸則四散在街道上。

2022/09/10 | 黃皓筠

【圖輯】海平面上升,印尼爪哇島淹成水鄉澤國,居民生活苦不堪言該走還是留?

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印尼爪哇島北部的村莊成為水鄉澤國。往日稻田、魚蝦事業興盛的情景不再,許多房屋也已人去樓空。只剩下少部分自願留守家園,更多的是因財務困難而無法搬家的居民。

2022/09/03 | BBC News 中文

人工降雨的利弊爭議:用科學方法解決乾旱不好嗎?為何部分專家極力反對?

英國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上2022年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發現,2000年至2021年期間是1000多年來最乾旱的22年。正因為如此,各國科學家們開始關注人工降雨的研究,但目前尚未發現有效的控制方法,人工降雨也成為氣象學中最受爭議的領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