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活著

《活著》是一部中國小說,作者余華,於1993年出版。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11/06 | 黃照靜

【書評】《侍者與他的姊姊》:82歲作家寫出丹麥版《活著》,賴活不易,其他都當它是放屁

丹麥女性主義作家托芙的《哥本哈根三部曲》大獲盛讚後,另一位齊名丹麥的長青女作家Dorrit Willumsen社會現實主義新作《侍者與他的姊姊》也在丹麥閱讀界中廣泛討論,在推出丹麥文外的語種版本前,讓我們一窺這本書的內涵。

2020/10/02 | 精選書摘

余華《第七天》推薦序:藉死人的眼光回看活人的世界,發現生命的不可承受之輕

到了《第七天》,余華似乎有意重振他的先鋒意識,卻有了一種無可如何的無力感。以往不可捉摸的「無物之陣」現在以爆炸——爆料——的形式呈現在我們眼前;很反諷的,爆出的真相就算火花四射,卻似沒有擊中我們這個時代的要害。

2018/05/14 | 陳娉婷

採訪側記:人間不失格,流浪者悲喜交集的臉

當苦難比快樂多,人活著的憑據是什麼?我想勾勒每一張露宿者的臉龐,看清他們活著的姿態和渴望,如何抓住人之為人的一絲尊嚴。

2018/05/12 | 陳娉婷

採訪側記:人間不失格,流浪者悲喜交集的臉

當苦難比快樂多,人活著的憑據是什麼?我想勾勒每一張露宿者的臉龐,看清他們活著的姿態和渴望,如何抓住人之為人的一絲尊嚴。

2017/12/08 | 精選書摘

《拆哪,中國的大片時代》:《讓子彈飛》的政治隱喻指認狂歡

《讓子彈飛》在中國上映之後引起指認的狂歡,例如將張麻子與黃四郎的對決過程比喻為共產黨的革命,張麻子革命成功後,他的追隨者前去上海浦東則比喻為改革開放。也或者,張麻子先到鵝城,鵝城即是蘇聯的諧音,亦即影射中國革命向蘇聯學習。

2017/02/27 | 珮姬

死亡清掃:整理生命的意義與活著的動力

生命其實很脆弱,也意料之外地短暫。或許我們都有義務讓每天過得精彩一點,行有餘力地互相扶持,那麼自己的存在也能藉著某些意念上的傳承,在死後持續散發意義吧。

2017/02/27 | 珮姬

死亡清掃:整理生命的意義與活著的動力

生命其實很脆弱,也意料之外地短暫。或許我們都有義務讓每天過得精彩一點,行有餘力地互相扶持,那麼自己的存在也能藉著某些意念上的傳承,在死後持續散發意義吧。

2016/08/04 | 林兆彬

《當這地球沒有貓》:未死去,不等於活著

客觀來說,電影《當這地球沒有貓》值得挑剔的地方不多,但主觀來說,筆者對這齣電影有點失望。最大的原因是,電影拍得過份平淡,不夠煽情,導致感染力不足,令筆者難以投入。(這可能是筆者個人的問題。)

2014/12/30 | TNL香港編輯

18位香港長者的故事:65歲婆婆原是共產黨武裝民兵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的新書《活著》,收錄18名香港長者的故事。其中,85歲的黃笑英婆婆,至今仍每天在街上派傳單,甚至曾被老闆賞識「挖角」。

2014/12/30 | TNL香港編輯

18位香港長者的故事:65歲婆婆原是共產黨武裝民兵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的新書《活著》,收錄18名香港長者的故事。其中,85歲的黃笑英婆婆,至今仍每天在街上派傳單,甚至曾被老闆賞識「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