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7 |
《體驗的世界》:對笛卡兒式孤立心靈和主客二分的觀點,最重要的挑戰來自海德格
後佛洛伊德時代的重要精神分析著作,對精神分析以及當代哲學有興趣者,本書將是必讀作品。探討互為主體性理論在臨床精神分析中的應用,也是該領域第一本在台面世的著作。
2021/12/27 |
《體驗的世界》:探究笛卡兒的生涯,為什麼他要提出「我思故我在」?
後佛洛伊德時代的重要精神分析著作,對精神分析以及當代哲學有興趣者,本書將是必讀作品。探討互為主體性理論在臨床精神分析中的應用,也是該領域第一本在台面世的著作。
2021/10/12 |
馬賽爾《臨在與不死》:當我人說一個深邃的觀念或一個深厚的情感時,我們自然的反應是什麼?
台灣對存在主義思潮的認知一直有所偏重,對此思想運動的另一面向因種種條件不具足,一直很陌生;此書的出版可彌補長期以來的資訊欠缺,還原存在哲學完整的面貌。
2021/10/07 |
《海德格:其人及其時代》:在哲學上,漢娜鄂蘭如何一直「忠於」她的老師海德格呢?
本書以哲學家的生平作為主軸,加入不同史實與二手資料補充,進而帶出哲學家的思想發展與流變。不管是深入研究海德格哲學,或者是要一窺哲學家跌宕起伏的思想和生活,這部作品絕對值得細細品味。
2019/12/26 |
《生態地存在》:從生態哲學、藝術,到集體行動
文學研究起家的英國哲學家莫頓(Timothy Morton)是當下生態哲學的重要論者,透過他的著作《生態地存在》可以瞭解他的生態哲學,以及為什麼必須停止認為人類是世界的中心,而藝術如何能幫助我們,使生態與創造產生面對面對話。
2019/12/03 |
《人生雖然有點難,我靠哲學搞定它》:海德格的狗餅乾——毛小孩走了,我該怎麼繼續活下去?
在海德格的學說中,死亡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這使得我們可以藉由失去寵物探討他的思想。他建議我們把悲傷變成機會,這樣才能進一步認識自己,並了解人生該走向何處。不過為了此故,我們要能臨死不懼。
2019/11/11 |
破解「動物語言」裡的生物哲學:現象學與維根斯坦的獅子
當我們無法理解其他人或動物,那不是因為他們的頭腦或思想難以接近,而是因為我們不習慣他或牠們的生活習慣和方式,以及那些賦予共同生活意義的其他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