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保育

海洋保育運動乃是非政府組織以及一般大眾們為了要改善海洋保育相關問題而展開的社會性或政治性的行動。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25 | 環境資訊中心

海洋科學家呼籲:賞鯨指南除了保持距離,應盡速納入船隻噪音管制

研究人員發現,使用汽油引擎的船隻明顯干擾到短肢領航鯨的行為,並且讓幼鯨休息時間減少,呼籲賞鯨指南應管制船隻噪音,若長期受到噪音干擾,可能導致鯨豚族群數量下降或離開原本棲地,對鯨豚不利,對賞鯨業也不好。

TNL+ 2023/05/08 | TNL國際編譯

加州巨型海帶可長超過10層樓高,「海底森林」的漁業、清汙、減碳效益每年高達5000億美元

水下的海帶森林孕育著驚人的生物多樣性。海帶的葉片及根部能為魚苗提供庇護,因此成為成年魚類產卵的場所,同時也為海膽等無脊椎動物提供食物來源。此外,研究也發現全球海帶森林為漁業、清汙及儲碳的效益,每年竟然高達5000億美元。

2023/05/04 | 綠色和平

有爭點就不排審?海委會主委管碧玲拖延《海洋保育法》的理由到底是什麼?

政府四年前提出要立《海洋保育法》,各黨派截至目前共有六個《海洋保育法》草案等待立法院審議,怎料現出任海委會主委的管碧玲竟指出因為「有爭點」而無法送審。而這四年後發現的第一個「爭點」,竟是已成全球共識的「保護30%海洋」......

2022/08/30 | 藍妮蒨

39年前韓國貨輪觸礁蘭嶼,近期潛水業者發現沉船油泡滲漏,海保署啟動監控及應變

1983年9月27日韓國籍萬噸貨輪「堡壘號」自日本航行至新加坡,航經小蘭嶼附近時因誤觸礁石,沉沒於蘭嶼八代灣。近日有名蘭嶼潛水業者下潛時發現,該沈船船尾處疑似鏽蝕破洞,有油泡滲漏情形。

2022/08/07 | 眼底城事

從濱海而生的那群人談起:如何讓在地海人,起身成為第一線海洋守護者?

過往的政策制訂以中央本位出發,由於執政者對山與海的認識相當有限,因此在地方上時常可看到不合時宜的政策與法規橫行,這凸顯將地方頭人與經驗者納入地方治理的重要性:「必須加快融合第一線海人的知識與理解,也必須培力與賦權,讓海人們有權也有責,起身成為當責的第一線海洋守護者。」

2022/07/18 | TNL 編輯

小琉球國旅亂象:綠蠵龜上岸產卵撞上獨木舟,硨磲貝遭遊客亂挖丟棄

「硨磲貝」正式成為保育類野生動物的前夕又遭濫挖,小琉球在地民眾早已對類似事件忍無可忍。暑假旺季,小琉球湧入大量觀光人潮,在未做好環境教育與相關管制措施的情況下,在地生態環境屢遭破壞,長遠來看也將影響到其觀光價值。

2021/06/28 | TNL 編輯

大林煉油廠原油外洩,污染擴散小琉球與恆春半島海域,海保署開罰中油150萬

中油油污污染的小琉球和墾丁國家公園,都是屏東縣極力保護生態區,海保署已要求中油負起責任清除並開罰150萬元,但兩處岸際礁岩生態目前都受到影響。

2021/04/23 | 環境資訊中心

史上最大宗海洋保育類違法製品,檢調破獲上百隻乩童法器「鯊魚劍」

海巡署查獲首例最大宗販售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產製品,其中「鯊魚劍」多用於民俗信仰乩童及廟會之法器,和七星劍、銅棍、月斧和刺球合稱「五寶」,大型鯊魚劍網路售價高達數十萬元。

2021/02/18 | 環境資訊中心

意外撈捕到海洋保育類物種是否觸法?有無填寫「通報表」是關鍵

海委會海保署先後於9日、16日接獲通報,分別發生獵捕「曲紋唇魚」以及漁船誤捕「鬼蝠魟」事件,而其實民眾誤捕保育類海洋生物,依程序通報是不違法的。

2021/02/10 | TNL 編輯

全台剩不到30尾!保育類「龍王鯛」再添一死,蘭嶼2鄉民捕獲拍照炫耀

龍王鯛優游大海時姿態優美,雖然體型龐大,但生性溫和,不過因為生長緩慢、長壽、產卵點容易預測,以及天性獨居等特質,極易因為過量捕撈而造成區域性的族群滅絕。

2019/08/17 | 顏孝真(VanessaYen)

用少少旅費體驗不同生活:打工換宿前,你該注意哪些事?

近幾年打工換宿在台灣引起旋風,到中南部或離島玩,跟員工多聊幾句,時常發現他們都是來打工換宿的小幫手,挺喜歡跟他們聊天,了解這些小幫手背後的故事以及想換宿的原因,因為他們都是有故事的人。

2018/02/16 | 精選書摘

「鮪魚」真倒楣,成了中國與周邊國家主張南海權利之下的犧牲品

南海周邊國家有可能暫時放下各自對主權與經濟海域的主張,為了海裡魚群的生存,開誠佈公好好地談一談嗎?

2017/08/07 | 哈潑時尚 Harper's Bazaar

走入海洋的哀愁:沒有魚翅買賣,就沒有濫捕殺害

鯊魚保育其實與海底的生態平衡緊密相關,過度濫捕屬於海洋食物鏈頂端的鯊魚,由大魚至小如蜉蝣生物的各層食物鏈將會失去原有的健康狀態,在大海裡的物競天擇過程一旦發生改變,對人類的影響可能將會從海洋走向陸地。

2017/04/11 | 環境資訊中心

「拒吃魚翅」就能保護鯊魚嗎?當個好隊友吧,政府

過度被炒作的議題容易讓人分不清楚現實,彷彿台灣漁民們是為了割取魚翅而去故意獵捕鯊魚,但產業的真相往往不如一張「沒魚鰭的鯊魚」照片來得能引人關注。應以更宏觀的視野去審視鯊魚與魚翅的糾葛,才能讓鯊魚再游活在台灣海洋中。

2017/04/02 | 李修慧

墾丁國家公園的巨型牛港鯵被違法「釣死」,引發釣客與潛水客論戰

一名違法釣客在墾丁國家公園後壁湖港釣魚,意外釣到常與潛水客互動的巨型牛港鯵「阿牛」,引發潛水客與釣客兩派的論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