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海洋垃圾

海洋廢棄物(英語:Marine debris,也稱為海洋垃圾(英語:Marine litter)),是人類製品的垃圾,經有意或無意地排放到海或是洋之中。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1/01 | 綠色和平

綠色和平志工都在做些什麼?從高中生到退休族,用行動守護海洋

在街上看到綠色和平的志工時,你可曾想過他們是誰?工作內容是什麼嗎?從高二時進行實踐零廢棄生活專題的若樺,到蘭嶼工作發現沿岸滿布垃圾的道庭,和現年68歲的退休人士江巍,這些人都是綠色和平的志工,讓我們來聽聽他們的故事吧!

2022/12/14 | 關鍵評論網 ASEAN:Indochina

泰國死亡綠蠵龜體內發現大量海洋垃圾,疑為傳統慶典「水燈節」所致

泰國在11月底發現一隻死亡的雌性綠蠵龜。經調查後,在其腸道內發現漁網、塑料碎片、釘子,甚至別針。因此,經推斷,此隻綠蠵龜死亡的原因應為海洋垃圾阻塞動物的胃腸系統所致。而這其中的罪魁禍首,很可能是泰國日前舉行的「水燈節」所使用的容器。

2022/11/10 | 環境資訊中心

研究:多達259種生物搭乘海洋塑膠廢棄物「環遊世界」,甚至成為外來入侵種

生物的「搭便車」之旅有悠久的歷史,現在牠們有了海洋垃圾,在海風的吹撫下有如揚起骷髏帆的海盜船,漂移速度可比藻類快上20幾倍,愈來愈多幼生期不具有大洋浮游能力的動物,都搭上了這種可以乘風破浪的塑膠快艇。

2022/07/01 | 綠色和平

《海洋保育法》卡關的同時,海洋生物正在凋零——政府何時才能兌現立法承諾?

臺灣部分區域雖已劃設海洋保護區,但卻面臨著劃設面積過小、未充分考量生態連接性的問題,海洋保育工作也零星散落在各法規,因此許多劃設為海洋保護區的地方,但仍隨處可見棄置漁具、漁網,使海洋生物面臨被纏繞致死的景象。

2022/04/22 | 創新拿鐵

25年來不斷自海中浮現的樂高積木,究竟想對人類傳達什麼訊息?

一埸大風暴,將滿載樂高積木的貨櫃打入海中,而這些海中的積木塑料可能會存在100年至1300年之久,隨著專家進一步研究,那不斷冒出水面的積木,似乎是在提醒我們要儘快採取保護地球的行動......

2022/04/20 | Becoming Aces 未來大人物

【未來大人物:還想為我的海做些事3】湛藍海洋聯盟陳思穎:別讓未來海底只剩寶特瓶可看,用掃藍機器人還大海湛藍色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的報告預估,一年有超過800萬噸塑膠垃圾被排入海洋,等於要40座木柵焚化爐,全年無休才能燒完。她領軍的臺灣湛藍海洋聯盟積極打造一台掃藍機器人,誓願當陸廢入海前最後一道防線。

2022/01/27 | 環境資訊中心

誰趕走了「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集體棄巢,徒留再也沒機會孵化的鳥蛋

小管不是唯一一隻因塑膠垃圾受害的黑嘴端鳳頭燕鷗,雖然最初的拯救計畫沒有成功,台北鳥會卻因此與黑嘴端鳳頭燕鷗結緣,一頭栽入保育神話之鳥的行列,一做就是15年。

2021/12/10 | 環境資訊中心

「向海致敬-海岸清潔維護計畫」清出12萬噸海漂垃圾,東北角成台灣最髒海域

2021年海岸垃圾快篩結果顯示,在海岸垃圾中,漁業廢棄物佔了很大的比重,主要都是漁網、浮球、保麗龍及竹棚等等,而海漂垃圾以東北角的密度最高,經目視調查,每平方公里超達2145件海漂垃圾。

2021/01/30 | 環境資訊中心

綠色和平公布海鮮大「塑據」:台灣人每年吃下一根1.05克的塑膠吸管

每年大批塑膠垃圾流入大海後形成塑膠微粒,被海洋生物誤食後,再隨著國人食用海鮮的習慣進入人體內。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唐安指出,台灣民眾愛吃海鮮,每年吃下的海鮮高於全球平均。

2020/12/10 | 精選轉載

【插畫】自己的海洋自己救,別讓塑膠袋殺死海龜

再多的回收與補貼措施,都比不上從源頭控管來的有效,真要以價制量,就提高加購袋子金額,扣掉成本全數拿去做環境基金,真想限塑,就從源頭減少製造與使用,增加回收與再利用率,進化為無須管理的全民共識。

2020/11/20 | TNL 編輯

美國環保署長12月將訪台:3個多月來第3位訪台美國高官,其環保政績備受批評

駐美代表蕭美琴證實,美國環保署長惠勒將於12月訪台。惠勒領導環保署期間爭議不斷,多項政策被指為開倒車,環保科學家團體更列出他破壞環保的10種方式。不過,這是3個月內第3度有美國高官來台,不少人仍視為台美關係重要進展。

2020/01/14 | 環境資訊中心

那位打造「海洋吸塵器」的少年,在他第二次航行時成功了

除了有「環保少女」桑柏格,你是否還記得打造「海洋吸塵器」的荷蘭青年史萊特?他在首航失敗之後著手修改了設計,並在二度出航時證實計畫成功,下一步,他要為這些海洋塑膠做二次使用。

2019/09/25 | TNL 編輯

安溥

安溥在2019年再度出發,因著生命歷程與身份的轉變,她對於自己有著更深的理解,也更放鬆地面對生命。因緣際會,我們得以近身訪問,藉以多元的角度探索安溥的身份轉變,進而從詞曲、影像、數位三條線,展現安溥與創作者們間獨立卻又交集的合作歷程。

2019/03/17 | Abby Huang

聯合國將全球「限塑」時程延後5年,美國指塑膠汙染是「亞洲問題」

受塑膠汙染最嚴重的國家,包括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塞內加爾,皆反對限塑決議遭到稀釋。不過以美國為首的國家,包括古巴和沙烏地阿拉伯,則反對原來2025的限塑期限。

2019/01/15 | 精選轉載

史上最強募資計畫「海洋吸塵器」為什麼一下就死掉了?

「嗯天氣不理想我們還在試」、「出現塑膠!但它漂走了我們還在研究為什麼」、「嗯……威爾森要先回港口修理」,到今年(2019年)1月初慘烈的「哎呀它斷了」,最終宣告得暫時拖回修理。這個史上最強募資的環境行動,到底告訴了我們什麼?

2019/01/14 | 關鍵評論網 ASEAN:Philippines

長灘島整治成功後,菲擬挑戰「不可能的任務」整頓馬尼拉灣

菲律賓政府於2018年末提出新目標,擬提出對策以整治馬尼拉灣(Manila Bay)的汙染問題。然而馬尼拉灣的汙染程度嚴重,恢復水質似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2018/12/23 |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研究發現「海雪中具有塑膠微粒」背後的警示意涵

擺在眼前的事實,就是我們已經製造出足以讓我們煩惱的塑膠垃圾了,現在我們能做的就是減少塑膠垃圾的產生。如果這點都做不到,或是根本不願意去改變使用塑膠的習慣,那麼再多的研究與證據也只是紙上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