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消毒

消毒(英語:Disinfection)是利用化學品或其他方法消滅大部份微生物,使常見的致病細菌數目減少到安全的水平。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12/26 | 照護線上

整形外科醫師圖文解析居家傷口照護要點,避免小傷口變成大麻煩!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會遇到一些小傷口,例如做菜時的切割傷、燒燙傷,或是跌倒、碰撞造成的擦傷、鈍挫傷等。喬浩禹醫師指出,雖然是小傷口,但依然要好好照顧,才能降低感染的機會。建議要每天以生理食鹽水清潔傷口,並以敷料覆蓋,請盡量保持乾淨、避免沾濕。

2022/10/0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共二十大前嚴防疫情擴散:新疆噴灑消毒劑至少13名維族人中毒死亡,所有客運列車禁止離疆

住在皮山縣事發地區的一名維族居民告訴自由亞洲電台:「政府在每一戶人家的屋頂和庭院噴藥消毒,結果所有居民都昏厥過去,而政府沒有任何人把他們送去就醫。」

2022/05/26 | 林嘉俊醫師

確診者居家清潔指南:Omicron在不鏽鋼能活10天!環境如何消毒、垃圾怎麼處理?

這次的貼文為大家帶來「確診者居家清潔指南」。看完以後記得轉發給其他有疑問的人,也不要忘記收藏起來,有人問到的時候也可以看。

2022/01/25 | 廣編企劃

阻斷「傳染途徑」是防疫關鍵,北歐立淨超紫C光智駕殺菌機器人360度全方位消毒更有力

酒精、漂白水只能針對物體表面進行消毒,對於飄散在空氣中經由「飛沫」或「氣膠」途徑傳播的病毒或病菌卻是束手無策。北歐立淨超紫C光智駕殺菌機器人,透過360度的UVC紫外光,破壞空氣中的病菌或病毒核酸結構,使其失去傳染活性,達到全面的清潔及防護效果。

2021/08/12 | 關鍵特務

單次使用醫材重處理法規鬆綁!消毒難把關、藏安全性隱憂,恐衝擊台灣醫療市場

重處理仿單標示單次使用之醫療器材,雖在國外施行有年,但在嚴謹規範下,器械仍殘留血紅素反應,完整拆卸後也仍有看見生物膜等消毒、滅菌未完全的風險,更何況是正值草案施行過渡期,重處理程序尚未定調的台灣?

2021/05/29 | 方格子vocus

你覺得口罩的哪一面比較髒?內側還是外側?

想想看多少男生小便後沒有洗手的習慣,以及我們多常摸臉。只有大多數人都能夠有他髒髒、我髒髒、你髒髒的感受時,我們才能更容易建立起一整套足以持久的防疫生活習慣。

2021/05/28 | 芭樂人類學

疫情作為一種全球不平等關係:台灣疫苗不足,該如何看待?

全球不平等問題確實才是台灣沒有疫苗的問題。我們怪罪政府沒有足夠疫苗,就好像在怪一個窮人為什麼她不多金一點?事實上指揮中心非常努力爭取購買疫苗,並沒有擺爛。

2021/05/15 | 李秉芳

單日新增180例本土個案,雙北升級第三級防疫:娛樂場所關閉、遵守指引仍可上班上學

台北市、新北市今起至5月28日升級第三級警戒,全國休閒娛樂場所關閉,禁止進香團與遶境活動;其他縣市維持2級,但不分地區全體國人外出時需全程戴口罩。陳時中說明,所謂「封城」其實是第四級警戒人流管制的一環,目前標準是每天平均新增100例以上、連續7天才可能進入此階段。

2021/01/21 | TNL 編輯

「零星社區感染數多」指揮中心高標準看集會活動,桃園醫院周遭展開消毒

陳時中也再度說明台灣目前的風險階段屬於「出現境外移入導致零星社區感染」,由於零星社區感染數量較多,因此指揮中心強烈建議大型活動取消或延遲,非常擁擠的地區或商家則建議施行人流管制。

2020/10/01 | 關鍵評論網 ASEAN:Indochina

直擊越南的「鐵腕防疫」:搭機乘客需全副武裝,入境採檢後送往指定地點隔離

繳出受外界肯定的防疫成績單背後有何致勝關鍵?若台灣自詡記取經驗而「超前部署」,越南或許是應運另一種國情與政體下而生的「鐵腕防疫」,3月毅然暫停所有國際航班,並對所有專案入境人員採取集中、指定隔離,防疫環節處處可見國家隊鑿痕。

2020/09/01 | 精選轉載

給新手媽媽的飛行建議:如何帶著三個月嫩嬰回杜拜,還要兼顧防疫?

在台灣做完月子後,我帶著寶寶飛回杜拜,身為空服員的我,在前期準備、飛機上起飛降落的因應、消毒措施等等都有特別的心得,推薦給所有勇敢的媽媽作參考。

2020/05/21 | 林慶順教授

為維持穩定的消毒效率,次氯酸水應盡量避免接觸空氣,以免還原嗎?

要維持次氯酸水的消毒效率,就需要將它的瓶罐蓋緊,並存放在低溫黑暗的地方。幾乎任何物質(不管有機、無機),都會降低次氯酸水的消毒效率。

2020/05/04 | 雜談通信

日本高知縣生產「不是為了消毒」的酒精,眉角藏在標籤文字裡

在疫情之下,日本高知縣的清酒商以「感謝全國」為名生產了一隻可以喝的超高濃度酒精,但他們大玩文字謎題,寫下了非常曖昧的「可以消除廚房器具上的細菌」,為什麼不是直接寫下「可以針對病毒消毒使用」呢?

2020/04/28 | 閱肝-香港中文大學肝臟護理中心

用酒精搓手會否攝入過量酒精?不用擔心,但要注意產品質素

正常的消毒酒精縱然可以通過皮膚吸收,但吸收的分量極少,不用擔心攝取過量,不過仍要小心消毒酒精成分,避免購買含甲醇的產品。

2020/03/29 | 林慶順教授

考量到個人衛生,「次氯酸水」適合用在皮膚上嗎?

市面上的次氯酸水,以及所謂的次氯酸水生成機,都缺乏規範,品質堪憂。所以我個人認為,就安全性而言,用清水及肥皂洗手仍應是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