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

消費者(英語:Consumer),指任何使用經濟裏產生的商品和服務的個人或組織。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18/01/24 | SmartM人才培訓網

別再雞同鴨講!四招解決「隔行如隔山」的溝通難題

倘若溝通技巧不足,不僅使溝通成本增加,更糟的是結果與預期落差太大。專欄作家Poornima Apte就此情境提出四大解決方案,讓跨部門溝通更順利。

2018/01/01 | 維京人酒吧 Viking Bar

越抗拒越難忘:弔詭的「睡眠者效應」

廣告存在的目的不外乎只有一個──吸引閱聽人注意,藉此設法提升品牌形象,或引起消費者購買自家產品的慾望。然而,「睡眠者效應」則是一個幾乎相反的存在。

2018/01/01 | 維京人酒吧 Viking Bar

越抗拒越難忘:弔詭的「睡眠者效應」如何應用在品牌行銷上?

廣告存在的目的不外乎只有一個──吸引閱聽人注意,藉此設法提升品牌形象,或引起消費者購買自家產品的慾望。然而,「睡眠者效應」則是一個幾乎相反的存在。

2017/12/19 | 精選書摘

一名人權律師,為何最終決定成為「咖啡旅人」?

文化與習俗、生態與經濟、衝突與創造,這些兩難的問題都糾結在你手中的這杯咖啡裡。最終,各個咖啡社會之間的差異,以及「我們和他們」(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距離將超過這些議題的總和——正是這一切吸引我踏進咖啡的世界。

2017/12/16 | Louis Lo

美國取消「網絡中立」規定,電訊公司能決定使用者看到哪些網站

支持網路中立規定的人指出,消費者如果不想在網路上塞車,可能被迫支付額外的費用。消費者對於網路服務供應商的選擇可能會減少,寬頻使用費可能也會增加。

2017/12/16 | Louis Lo

美國取消「網路中立」規定,電信業者能決定使用者看到哪些網站

支持網路中立規定的人指出,消費者如果不想在網路上塞車,可能被迫支付額外的費用。消費者對於網路服務供應商的選擇可能會減少,寬頻使用費可能也會增加。

2017/10/26 | 維京人酒吧 Viking Bar

快時尚王國的遲暮之年:談快時尚的困難和瓶頸

從2016年開始,快時尚業績不如往年風光。為何快時尚衰退如此快速,導致快時尚業績一厥不振?筆者就消費觀察分析有以下3點。

2017/10/22 | 精選書摘

多數決只關心相對評價,「同意投票」在意選民的絕對評價

同意投票(Approval Voting)與本書提及的其他表決方式,有著根本性的差異,它詢問選民「是否認同這個選項」,關注的是選民對於各個選項的絕對評價。

2017/10/03 | 林俊成(Jason Lin)

在潛意識說服消費者的「廣告心理學」

廣告故事,可能是要釣消費者上鉤,然後把目標族群拉起來。看起來雖然很現實,但大多數只想要讓消費者上鉤,可是產品是不是真的能夠拉他們一把?就得回到初心。

2017/10/03 | 林俊成(Jason Lin)

在潛意識裡說服消費者的「廣告心理學」

廣告故事,可能是要釣消費者上鉤,然後把目標族群拉起來。看起來雖然很現實,但大多數只想要讓消費者上鉤,可是產品是不是真的能夠拉他們一把?就得回到初心。

2017/09/25 | 精選書摘

只服務方圓三十公里內「穀」東,善用會員制和大數據的有機小農

做為一個現代的、智慧的有機農夫,不僅要會荷鋤耕種,還要懂得如何行銷、創造價值,身兼多角,既是農夫,也是經理人。傳統(和大多數的)農夫,很會種,但有一個很大盲點,就是銷售;只顧著田裡的農作物,卻從沒去想要賣給誰。

2017/09/19 | 黑潮之聲

Amazon併購Whole Food,是競爭法出手的好時機嗎?

今年6月,美國市占率最大的線上通路網站Amazon,宣布即將併購Whole Food。這樣的消息除了成為當週所有商業新聞的頭條外,亦引起部分專家的注意:美國司法部以及聯邦貿易委員會會認為有違「反托拉斯法」的疑慮,而試圖擋下這樁併購案嗎?

2017/09/19 | 黑潮之聲

Amazon併購Whole Food,是反托拉斯法出手的好時機嗎?

今年6月,美國市占率最大的線上通路網站Amazon,宣布即將併購Whole Food。這樣的消息除了成為當週所有商業新聞的頭條外,亦引起部分專家的注意:美國司法部以及聯邦貿易委員會會認為有違「反托拉斯法」的疑慮,而試圖擋下這樁併購案嗎?

2017/09/07 | 精選書摘

無厘頭廣告為何成功?對消費者的「無意識」打廣告,建立品牌幻想

用故事來傳達訊息依舊是很理想的途徑,而且能誘發消費者強烈的情感和投入,這些仍是不可或缺。但相形之下,如何說故事也至關緊要,其重要性有過之而無不及。

2017/09/07 | 精選書摘

誰是真正的操盤手?消費者「自以為理性」的背後真相

我們喜歡自認是有理性有邏輯的生物,也會想要做出面面俱到又審慎的決定。不過我們有數十年的研究可以證明,人多半無法做出最佳選擇。雖然這是一個既定事實,但我們還是不願拋開理性的錯覺。

2017/08/05 | 林俊成(Jason Lin)

消費者心理學:用「你的名字」做成一筆好生意

使用個人化的方法的確是可以增進消費意願,但是這個方法有潛在風險,就是當您把客戶的名字寫錯或叫錯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