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3/12/0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彭双浪:COP28對台影響大,淨零碳排時程將提前;簡又新:台灣接受減碳挑戰會有無限商機

友達光電董事長彭双浪指出,達成淨零有兩個方向,一是減少使用石化能源,二是購買更多綠電,若買綠電不順利,那就只好在「減」的地方更加速,也就是節能。「這一定是我們會優先檢討的」,企業也會要求政府能源轉型政策更加速,「必須民間跟政府一起合作,我們沒辦法自己做」。

2023/12/03 | TNL 編輯

COP28共22國簽署宣言:為達淨零排放,全球核能裝置2050年前需提升3倍

根據該宣言,簽署國同意於2050年將全球核能容量增加至2020年水平的3倍、核電產能增加2倍以上,以將全球升溫控制於攝氏1.5度以內。宣言也指出,減少核電將讓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變得更加困難、成本也會更高。美國氣候特使凱瑞(John Kerry)表示,科學與事實和證據呈現的實際情況告訴我們,若要達成2050淨零排放,「不能不使用一些核能。」

2023/11/28 | 廣編企劃

一圖看懂 太陽光電三大觀念釐清!2050淨零台灣為何要有太陽光電?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本文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2023/11/28 | 廣編企劃

能源轉型看數字說話!臺灣成為拚進亞洲第二的淨零優等生

為實踐能源轉型,近年來我國再生能源的設置量已大幅成長,不僅光電和風電合計裝置容量已是2016年的7倍,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更可望達到一成;綠電增加,能源效率亦逐年提升,能效評分已躍升亞洲第二;透過綠能優先、燃氣搭配,同時大減舊型亞臨界燃煤機組使用,空氣品質更是持續改善。為了更好的未來,臺灣將持續加緊轉型腳步,實現2050淨零願景。

TNL+ 2023/11/09 | 金色烤布蕾

柯文哲吃飯沒剩菜就不蓋廚餘處理廠?不尊重「她者」的生命經驗和專業能力,這才是問題核心

柯文哲對「廚餘處理」的不重視,其實是源於他生命經驗較少接觸到的部分,但柯卻不尊重「她者」的生命經驗、關懷和專業能力,並進一步影響將其排除於「決策過程」,錯失「廚餘」和「廢食用油」發電和促進地方創生的效益,這才是問題核心。

2023/11/07 | Abby Huang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10月已試行:我國179項產品受影響,官員籲業者盡快收集碳排資料

我國氣候變遷署署長蔡玲儀表示,的確有跟歐盟抱怨,我國主要是中小企業,但CBAM申報機制很瑣碎、要求的資料很細,連做螺絲的業者需要申報的資料除了生產螺絲的碳排放,還要跟上游廠商取得原物料的碳含量。

TNL+ 2023/10/23 | TNL國際編譯

流行病、戰爭、極端氣候、能源短缺、通貨膨脹⋯⋯世界正面臨「多重危機」?

可以肯定的是,當關鍵系統突然受到衝擊時,這種多樣性的下降與超連結的結合,勢必產生骨牌效應。疫情擾亂了全球供應鏈,引發了。利用標通貨膨脹;標準化軟體受到駭客攻擊,經常對重要服務造成嚴重威脅,包含衛生和能源基礎設施等。不久的將來,極端天氣也可能會同時襲擊多個產糧區,導致提供人類多數熱量的標準化穀物全球貿易系統中斷。

2023/10/13 |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

運具電動化產業邁向淨零轉型,賴侯柯三位總統參選人打算怎麼做?

電動運具產業未來要持續發展,挑戰依然很多,但電動機車運具產業的發展是不分黨派的政策,目前都能看到跨黨派的政治人物共同參與跟支持,代表大家都體認到「淨零轉型」的重要性,以及「運具電動化」在其中關鍵性的共識。

2023/09/27 | Abby Huang

英國對台貿易特使福克納訪台,稱澎湖「令人著迷」、英國業者有興趣在此投資離岸風電

英國對台貿易特使福克納表示,台英之間最需要迫切合作的領域在減少碳排並落實永續能源,必須結束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並發展離岸風電。福克納也透露,這次同行的有英國企業代表,參訪了澎湖離岸風電的可能場址,有不少企業對在當地投資感興趣,澎湖議會也非常支持英國業者前往投資。

2023/09/25 | Ian Murphy

台灣發展綠色經濟和應對氣候變遷的成功經驗,確保能在APEC獲得一席之地

APEC今年5月在底特律舉行的會議中,展示其願意通過全球合作建立綠色經濟的願景,而台灣的參與不但進一步帶起了相關議題討論度,更展現了台灣發展綠色經濟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專業知識和國際存在感。

2023/09/18 |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

電動機車2022新車數未達目標,呼籲經濟部、環境部、交通部推動「三三三政策」補助支持

交通部原本設定2022年要達到的電動機車新車目標數為13萬5000輛,但2022年電動機車新車銷售數量僅有8萬7690輛。要增加成長速度,第一要加強傳統機車行的轉型動機;第二要提高民眾轉換電動運具的意願;第三要降低電動運具的日常使用成本,而政府應進行跨部門協作,推動「三三三政策」......

2023/09/04 | 德國之聲

法國電力轉型:挑戰高碳排化石燃料企業,小鎮用綠能合作社「改變我們與能源的關係」

法國正在尋求小型、自給自足的綠色電力計畫來解決其能源困境。倡導者稱,此舉可使電力生產民主化,同時減少對化石燃料和外國能源的依賴。

2023/08/28 | Abby Huang

德經處發表年度《社會責任專刊》,台灣默克、巴斯夫協助台積電德國廠落實社企責任

台積電本月宣布將在德國德勒斯登設廠,如何幫助其供應商符合當地法規要求的企業社會責任?台灣默克集團公關暨政府事務總監黃郁惠分享,默克很多產品都是在其他地區生產,現在決定要搬到台灣,「這對台積電和其他客戶來說(在減碳上)是一個很大的幫助」,默克已宣布在台170億元,著重在半導體科技事業產線與研發動能。

2023/08/28 |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

GP125超低價背後的隱憂:燃油機車銷售越多,台灣離「2050淨零排放」目標越遠

透過低價促銷手段使燃油機車銷售增長,政策上將對台灣的淨零轉型之路帶來莫大危機,因為燃油機車造成的大量碳排放,會使得台灣要達成「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更加困難,並延宕台灣交通轉型的時程。

2023/08/08 |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

運具電動化產業戰略報告:台灣擁有四大利基,可望創造3.8兆產值、新增57萬工作機會

從國際趨勢到台灣的產業利基,都已說明已突顯電動機車發展對淨零轉型與經濟成長的重要性,電動運具產業鏈應未雨綢繆,尤其台灣已建立完整的電動機車供應鏈量能,更該把握優勢,參考國際間逐漸將產業供應鏈朝向區域化整合的發展腳步,放眼國際市場——特別是東協國家。

TNL+ 2023/06/30 | TNL國際編譯

建材超新星:歐美建築師採用「大麻混凝土」,冬暖夏涼又有助淨零碳排

大麻混凝土與一般水泥並不相同,前者會需要與木材、石頭等材料一同使用,才能夠穩固建築物。不過,大麻混凝土確實提供了建築領域一個新選項,因纖維玻璃及泡棉等材料,都可能在製造的過程中,排放出較多的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