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零

清零可指:消滅傳染病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1/21 | 德國之聲

中國防疫大轉彎是受「白紙運動」影響,還是「被動破防」別無選擇?

《新華社》發布長文解釋中國在短時間內政策大轉彎是出於「科學決策」,文中也罕見提到去年11月底民眾對於政策的不滿。 《聯合早報》對此刊文稱,此文實際上是間接承認「白紙運動」逼中國政府改變抗疫思路。不過也有專家認為,宣佈解封是因為疫情失控別無選擇。

2023/01/18 | 德國之聲

陡然開放疫情大爆發,中國經濟復甦陷困境,感染潮還會持續多久?

「清零」政策使得中國製造業和航運業陷入困境,但是毫無準備的突然開放讓病毒感染人數激增,又讓市場消費大幅度萎縮。

2023/01/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核酸業崩潰抗議潮成為新動盪威脅,馬克斯理論學者嗆「染疫再死500萬人又如何?」

據網路廣傳的截圖,蔣耘中14日藉微信發文稱:「等比例計算,這半年我已演算多次了,早就做好了放開後死幾百萬人的準備,只是這波疫情接近尾聲後回過頭來看,死的人並不是很多,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

2023/01/13 | 德國之聲

中國公布無人相信的疫情數據,堅持做好統計儼然成為一種「反抗」

中國官方機構公佈的疫情數字與民間輿情反差巨大。時評作家長平認為,這是以國家公權力蓄意地系統性破壞全球防疫工作的犯罪行為。

2023/01/12 | 德國之聲

【專訪】前美國副國安顧問博明:中共願意犧牲全球公衛,只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

川普時期的前美國副國安顧問博明(Matthew Pottinger)與其妻子、病毒學家鄢唐(Yen Pottinger)受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邀請出訪台灣。在接受《德國之聲》獨家專訪時,博明表示自己20年前還是一名報導SARS疫情的記者時,北京做出的反應是非常有問題的。但他們當時的反應,實際上比20年後他們在2019年爆發新冠疫情時的反應還好。

2023/01/0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日韓防堵中國疫情,《衛報》社論:中國最大的錯不在清零,而是「零準備」就開放

韓國當局統計,近一週境外確診者中有超過4成來自中國,保健福祉部部長曹圭鴻表示,仍需全力防堵中國疫情。而英國《衛報》有社論指出,中國缺乏應對措施下解封,加上春節的到來,恐引發更嚴重的災害,並解釋各國加強檢疫是必要手段。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則批評美國以政治手段操弄疫情,更向日本呼籲「不應有歧視性做法」。

2022/12/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防疫封控衝擊經濟3年,中國棄清零拚復甦,學者:消費信心不振是大問題,應善用上海市「對外開放」特點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孫立行指出,現在最大問題就是消費信心不振,疫情反覆限制了實體消費,3年疫情也幾乎重構了市場生態,民眾收入預期下降,更不可能談消費。官方必須從提升民眾收入水平、降低失業率、改善貧富差距、創造投資等方式去逐步地帶動、重振消費信心。

TNL+ 2022/12/29 | 吳瑟致

「一收就死,一放就亂」的中國成為巨型病毒實驗室,恐引發另一場全球疫情浩劫

中國宣布放寬疫情管制後,在疫情擴大的同時,國內醫療資源也沒有跟上防疫政策調整的腳步,讓「解封」更像是「不作為」,加上中國即將迎來大規模人口流動的春運,確診人數勢必會再創新高,許多鄰近國家也都嚴陣以待。

2022/12/28 | 德國之聲

為了實現經濟反彈,習近平決定讓全中國百姓「早點陽、全面陽」

在擺脫清零政策前,中國政府以「為人民生命負責」為由,實現了嚴酷防疫措施。而現在,突然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全面「躺平」,以致於世衛組織都開始擔心,如此發展是否會給全球再次帶來災難。人們不僅要問,習近平領導的共產黨到底在對誰負責呢?

2022/12/27 | 德國之聲

從清零到開放髮夾彎:疫情洶湧,中國宣傳機器如何自圓其說?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助理教授方可成說,中國官員「最終會找到一種方法,把一切都說成是勝利,也許是在感染情況穩定下來之後。」他說:「計算新冠死亡人數的獨特方式已經為其提供了基礎。」他指的是中國政府對新冠死亡重新定義,排除了許多死亡人數。

2022/12/25 | 德國之聲

海外華人自述:我如何與親朋好友談論中國政治?

在中國國內的網路絡上,網友就是否應該放開防疫措施爭論不休。反對嚴格清零政策的人覺得中國浪費了三年的時間,有人則覺得祖國保護了我們三年。而對於許多旅居海外的華人來說,如何與身邊的親朋好友討論防疫、新冠或者人權、女權,就更加是令人頭痛的難題了。

2022/12/22 | 德國之聲

中國北京、河北的疫情為何比其他地區來勢更洶湧?

北京的Omicron感染潮為何比中國其他一些地方來勢更洶湧?有專家分析,這或許和北方流行的變異株有關。

2022/12/22 | 德國之聲

香港衛視:中國大陸將於1月3日全面開放入境

據香港衛視報導,中國大陸將於2023年1月3日起,取消入境人員前往隔離設施隔離的措施。

2022/12/21 | 德國之聲

防疫政策急轉彎下誕生的「新十條」已經失敗,中國向「陰性清零」衝刺中

中國官方報告12月18日北京有兩例新冠死亡病例,公眾則認為這一統計數字完全不可信。從」被動破防「到多地出現疫情海嘯,中國正以專家們也未能料想的速度向「陰性清零」衝刺。

TNL+ 2022/12/15 | 躺平青年

壓垮中國清零政策的最後一根稻草,跟當年蔣介石的「愛面子」有異曲同工之妙

地方各級官吏為了達成清零的目標,不擇手段地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財產安全,整個社會表面上掀起的是對病毒疾風驟雨般的鬥爭,實質上卻是通過病毒這個引子翻攪出老大帝國殘留下的人性淤泥和民族渣滓。後世如果回顧這段歷史,稱呼其「三年新冠文革」恐怕都不為過。

TNL+ 2022/12/14 | 吳瑟致

中國「新十條」防疫髮夾彎:初衷仍是政權穩定,難保「封控封城」捲土重來

在疫苗有效力不足、醫療資源缺乏的狀態下,政府與社會大眾沒有萬全的準備,中國疫情可能出現海嘯式爆發,民眾擔憂中共可能會走回頭路,讓「封控封城」捲土重來。

2022/12/0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華爾街日報》:富士康動盪後,郭台銘致函北京促中國清零政策轉向,郭辦嚴正否認

知情人士說,中國衛生官員與政府顧問抓住郭台銘致函機會,強力主張政府需要加快鬆綁防疫限制。數週後,北京、上海等大城爆發示威,讓決策幕僚敦促鬆綁防疫限制更有說服力。郭台銘辦公室透過聲明否認此事,鴻海與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尚未回應採訪要求。

2022/12/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地方單位稱要求「政績與防疫掛鉤」引發亂象,公衛專家:擺脫清零陷兩難,未來數週是關鍵

公衛專家黃嚴忠在《紐約時報》撰文,指中國如何擺脫「清零」陷兩難,老人疫苗接種率低,放鬆措施可能有62萬人死亡,不放鬆則一線地方政府面臨越來越大的公眾和財政壓力,而未來數週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