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3 | 《思想坦克》 林鄭月娥任內做了兩件大事:修例和防疫,但都不太成功 2017到2022年,林鄭為下一任政府留下了一個failed state。雖然「反對派」被強力瓦解,議會也被重置,一部分香港人亦自我流放出國,但一切沒有好起來,只留下了這樣困難的香港,留下了這麼多要解決的問題。 林鄭月娥 特首 More... 香港 選舉 防疫 清零 送中條例 李家超 TNL+ 2022/04/13 | 吳瑟致 從鴛鴦鍋到一刀切,上海「動態清零」追求的已不是科學,而是「習政治正確」 從上海疫情現況來看,中國的防疫模式並非以科學,而是「政治性」的判斷,以習近平為核心的「清零」思維。問題是,目前上海防疫依舊漏洞百出,但防疫重心卻反而越來越著重在「科技維穩」與「言論審查」。 防疫 疫情 More... 清零 上海 中國 封城 動態清零 2022/04/08 | Dr. E 即使每日確診人數破千、破萬也不必驚訝,因為這是恢復正常生活的必經道路 疫情指揮中心未來一定會不斷遭受責罵和攻擊,開放的過程必然會造成染疫人數、重症人數、和死亡人數持續增加。因為這是恢復完全正常生活的必經道路。世界各國不是已經歷過就是正在經歷這個過程。 清零 指揮中心 More... 與病毒共存 陳時中 COVID-19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疫情 2022/04/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港大專家分析香港疫情6大「慘痛教訓」,供仍堅持清零地方參考 香港第5波疫情導致最少8000人死亡,香港大學專家分析疫情帶來6大慘痛教訓,包括太晚為老人加強接種疫苗、初期即收治輕症病人入院加重醫療壓力等,指這些教訓值得堅持清零的國家參考。 hkop 香港 More... 新冠肺炎 COVID-19 清零 動態清零 2022/03/21 | TNL 編輯 封城1週後,深圳市稱已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21日起全面復工通車 深圳於3月14日宣布封城後歷經7天,在20日晚間稱已基本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並自21日起全市有序恢復社會生產生活秩序,公車、地鐵全面恢復運行。市府表示深圳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但「總體可控」。 深圳 富士康 More... COVID-19 清零 核酸檢測 2022/02/25 | 陳慶德 韓國反覆無常的防疫政策,是否為3/9總統大選的結果再添變數? 之所以讓我注意到韓國目前與病毒共存,最特殊的案例,即是在下個月3月9日,即將舉行第20屆韓國總統大選。在此先不論各大候選人所提出來國安政策、治國藍圖,面臨目前確診人數激增,當地選戰也出現不少變數。 2022韓國大選 COVID-19 More...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疫情 確診 清零 病毒共存 解封 2022/02/18 | 《思想坦克》 COVID-19防疫前線的戰場思維變化:是時候從堡壘戰防禦模式,改採城鎮戰掃蕩模式 隨著整個檢驗與通報能力的提升,以及對於病毒逐漸了解,在防疫策略上就得以改守為攻。從原本依賴有症狀的民眾前往醫療院所就醫,經確診之後收治的堡壘戰防禦模式,逐漸改為「確實疫調,擴大匡列,迅速隔離,多次篩檢」的城鎮戰掃蕩模式。 武漢肺炎 新冠病毒 More... 疫情 防疫 醫療體系 清零 校正回歸 篩檢 SARS 通報系統 健保 COVID-19 2022/02/08 | 精選轉載 從外國數據看香港「共存」、「清零」的抉擇 共存是遲早要來的,問題是哪一種的共存。比較準確的提問,應是在公共醫療能承受的範圍下如何逐步放寬。 梁啟智 hkop More... 香港 清零 動態清零 共存 與病毒共存 病毒共存 疫苗 新冠疫苗 Omicron 2022/01/28 | 《思想坦克》 Omicron變異株異軍突起,我們原有的防疫方式是否仍然適用? 如果一個病毒引起的住院、重症、死亡甚少,值不值得大費周章消耗大量資源去圍堵清零? 武漢肺炎 新冠病毒 More... Omicron 防疫 清零 與病毒共存 COVID19 2022/01/23 | 讀者投書 西安居民封城日記:食物短缺又不給採買,做核酸是唯一可以下樓的理由 一座擁有1300萬人口的城市,不缺資源,何況封城後還有很多的物資捐贈,但是為什麼就這麼難於到需要的人手中?病危者、滯留者,在這樣的一刀切的停擺背後該如何挑戰生存? 中國 疫情 More... 西安 封城 核酸檢測 社區 防疫 清零 民生物資 糧食 社會面清零 2022/01/22 | TNL 編輯 前副總統陳建仁:要有「與病毒共存」的心理準備,當前目標是提升疫苗完全接種率 陳建仁說,COVID-19已演變出高傳染力,然而以輕症占多數的Omicron變異株,很難完全撲滅,也很可能會變成地方性疾病。而如今「追求『0確診』已經不切實際」,也必須要有「與病毒共存」的心理準備。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More... COVID-19 疫苗 0確診 病毒流感化 疫苗覆蓋率 清零 陳建仁 病毒共存 2022/01/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專訪】陳時中:迫不得已才會與病毒共存,未來會「以清零為手段,但不當作目標」 「過去1、2次成功不代表未來都會成功。」陳時中感嘆,過去總認為台灣醫療量能充足,歷經大規模疫情,深刻體悟一旦大量確診者湧現,醫療資源就是不夠。 COVID-19 新冠肺炎 More... 武漢肺炎 指揮中心 陳時中 專訪 本土疫情 三級警戒 部桃群聚 醫療量能 社區感染 清零 與病毒共存 2022/01/20 | 《思想坦克》 從經濟學來看「不斷追求清零」並非最適值,但為何沒人敢說「不再追求清零」? 「清零」不會是最適合的解,然而因為人命關天,減少確診人數的額外效益成為無限大,使得沒有人敢說出「不再追求清零」的話語,整個社會也陷入「不斷追求清零」的迴路。假若Omicron病毒所導致的重症與死亡案例可以證實較低,我們或許可以開始在「控制疫情」與「讓社會經濟正常運作」之中取得平衡。 清零 與病毒共存 More... Omicorn 防疫 倒閉 弱勢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COVID-19 2022/01/07 | 德國之聲 西安防疫亂象,正好戳到了中共極權政體的死穴 中國的體制常被讚為高效、執行力強,即便批評中共專制的人,也往往認可這一點。但是西安防疫的混亂以及由此引發的民憤,讓社會治理低下的現實展現在世人眼前。 COVID-19 武漢肺炎 More... 新冠肺炎 變異株 Omicron 西安 封城 清零 社會面清零 中共 中國 2022/01/06 | 德國之聲 獨立記者的西安版「方方日記」:所有人都低估了封城將帶來的災難 在西安持續封城之際,有120萬人口的河南禹州因出現3起確診無症狀案例宣佈全面封城。專家表示,中國持續執行「零容忍」的防疫政策,目的是為了避免國內疫情影響即將開幕的北京冬奧。 中國 COVID-19 More...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西安 封城 清零 社會面清零 疫情 2022北京冬奧 方方日記 2021/11/10 | 德國之聲 長達21個月沒有離開中國,習近平足不出戶的原因是什麼? 11月8日,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召開。這次全會要審議通過的中共第三個歷史決議將奠定習近平的歷史地位和繼續執政的歷史合法性,因此他必須保證會議不能出任何一點差池。政論家鄧聿文認為,這正是習近平連續缺席重要國際會議的原因之一。 習近平 中國 More... 中共 防疫 疫情 清零 外交 抗中 出訪 2021/11/05 | 德國之聲 亞洲多國開始「與病毒共存」,中港台何時結束「清零」? 隨著亞洲越來越多國家開始轉向「與病毒共存」,各界都關注中國丶香港及台灣這些仍傾向「清零政策」的地區,何時會開始轉型?兩位專家對此提供了一些見解。 hkop COVID-19 More... 疫情 香港 台灣 中國 清零 病毒共存 2021/08/28 | 德國之聲 三個月內確診人數從每日數百降至「+0」,台灣如何做到的? 台灣5月起面臨嚴峻疫情,3個月內染疫死亡數增加800多人,直至8月中疫情才逐漸受控,德國之聲採訪專家剖析關鍵原因,以及台灣接下來將面臨哪些挑戰? COVID-19 武漢肺炎 More... 新冠肺炎 疫苗 台灣 社區感染 無症狀感染者 新加坡 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