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減重

減肥學(英語:Bariatrics)是醫學的一個分支,目的在探討肥胖症的起因、預防及治療。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17 | 精選書摘

《打造健康的老後》:膝骨關節炎是65歲以上頭號健康問題,飲食保健重點在於減少體內發炎

肥胖或體重超重,會增加施於膝骨關節的壓力,且體內過多的脂肪也會引起炎症,從而加劇症狀。有強力的證據證明,減輕體重尤其是體脂肪比例,可以減輕膝骨關節的疼痛,並改善身體機能和活動力。膝骨關節炎雖無法逆轉,但可以藉由日常飲食中避免某些引發炎症的食物來減輕疼痛。

2023/09/01 | 精選書摘

《雖然想瘦,但不想再只吃雞胸肉了》:一想到一天只能吃一餐,就更激起我的食慾

隨著約會變多,我漸漸不太能堅守自己的簡單原則。為了維持四十八公斤的體重,我需要其他方法。於是,我展開了一天一餐的計畫。我心想:「一天吃一餐應該就沒問題了吧?」沒想到那一餐竟演變成吃好吃滿的一餐。一想到一天只能吃一餐,就更激起我的食慾。

TNL+ 2023/08/28 | TNL國際編譯

為何減肥時容易出現「餓怒症」?人類錯把飢餓當成非常不愉快的情緒,實際上有演化因素存在

「飢餓」是一個強有力的信號,因為它是幫助人類生存的重要關鍵。然而,飢餓也深深地干擾著我們的思考方式,讓我們在複雜的任務、細節和注意力集中上掙扎。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易怒、衝動、苛責僅僅是飢餓的結果,將會進一步混淆我們的大腦。

2023/07/06 | Nuli APP

夏日減脂五大迷思:不能吃碳水、少量多餐、多做有氧,這些觀念正確嗎?

早些年曾經流行過雨衣慢跑減肥法、保鮮膜減肥法,透過不透氣的材質包裹住肌膚,使身體開始排汗,這樣的方法有效嗎?有些人會認為,多做有氧運動可以加快脂肪的燃燒,達到更佳的減重效果,但其實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礎代謝率會是更佳的解決辦法。

2023/07/01 | 照護線上

把握五重點減重不復胖:選對食物比飲食限制重要,可從「反轉便當盒」開始

愈來愈多的研究也證明肥胖是種疾病,會帶來更多的慢性病、癌症、失智等問題。因此不管是為了健康,抑或為了面子,許多人不停落在「減重→復重」的惡性循環裡。究竟要怎樣做到良好的體重控制,有幾點你需要先了解......

2023/06/16 | 精選書摘

《尺碼謊言》:計算熱量有短期效果,但長期下來通常只會導致挫折和失敗

根據以上這些專家還有其他人的說法,最後的最後,都只是簡單的算數:攝取的熱量減掉消耗的熱量。數以百萬計的人掙扎著要控制自己的體重,收到這個訊息之後,便開始計算熱量的攝取。但許多人最後發現,他們的計算都是徒勞。因為雖然熱量很重要,卻不是整件事的全部。

2023/05/30 | 照護線上

西洋梨或蘋果型身材?五招打擊腹部脂肪拒當「小腹人」

腰圍粗絕對不是關心身材的人才要擔心的事,這些腹部內臟脂肪並不是那麼安安靜靜地待在肚子裡,它們會製造各種化學分子,來干擾影響身體的內分泌功能。這也是為什麼內臟脂肪愈多,愈容易引發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原因。

2023/05/07 | 精選書摘

《最溫暖的減肥課》:為什麼吃完消夜的隔天,我們總會感到更加疲倦?

即使是相同的食物,當我們在深夜或凌晨進食時,比起白天,人體需要更長的時間消化,並且還會影響到睡眠。因為除了不好消化之外,還會妨礙人體分泌睡眠荷爾蒙褪黑激素。只要我們搞清楚身體的三大週期,就會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少吃一點,什麼時候應該好好進食,什麼時候不應該吃東西。

2023/03/18 | 精選書摘

《1分鐘肌肉扭轉伸展操》:關節不靈活的人很難瘦下來,五個動作讓你熱量消耗急速增加

在不容易活動的部位當中,有許多肌肉皆內含大量有利分解、消耗脂肪的粒線體,卻無法發揮作用。也就是說,在關節活動不靈活的影響下,原本應該被消耗掉的熱量不斷囤積,於是才會變成不容易瘦下來的體質。

2023/02/03 | BBC News 中文

「卡路里」一詞從何而來?為什麼專家說單純計算卡路里過時且危險?

每年這時,許多人都會立下新年計劃,減肥瘦身、改善身材是每年人們做出的最流行的新年決定之一。由於食物中所含的能量是以卡路里(簡稱為卡,calorie)來計算的,許多人都以為如果我們計算和減少所攝入的卡路里,就能達到減肥的目的。但這是正確的方法嗎,還是該重新思考了呢?

2023/01/31 | Hello醫師

國人過年後平均增加1.7公斤,14個減肥方法讓你穿回年前的褲子

福部曾調查,有6成3的民眾過年期間不會特別注意自己體重,以致國人在過年後平均增加1.7公斤,最多增加達5公斤,也讓「年後減肥」成為許多人每年想開心過年、又不想年後煩惱的新年希望。這邊提供12個年後減肥方法,讓您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快速又健康地瘦身。

TNL+ 2023/01/29 | TNL國際編譯

美最新研究:未發現「間歇性斷食」與減重間的關聯性,有效控管餐食份量更重要

間歇性斷食是減重常用的方式,透過限制進食時間來達到降低熱量攝取的功效。而美國最新研究顯示,間歇性斷食所限定的進食時段與減重之間並無關聯性,攝取的食物份量才是真正造成體重改變的主因。

2023/01/14 | 精選書摘

《21天代謝回正飲食》:好記好執行,而且能長期使用的飲食法「211餐盤」

湘寓是許多外食族的寫照,大家都和她一樣有共同心聲―美食誘惑好難抵擋,所以忍不住就吃了,但久而久之卻換來自己不喜歡的身材。面對許多類似的個案,我會建議用「211餐盤」或「哈佛餐盤」飲食法來協助調整飲食內容及份量,對大多數人來不僅好記好執行,而且是能長期使用的飲食法。

2022/12/21 | 好食課

減重時間歇性斷食、戒糖飲食有用嗎?營養師揭露「健康體位」的秘密

均衡飲食原則是攝取六大類食物,包含:全穀雜糧類、乳品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及油脂與堅果種子類。每天六大類食物都要吃到、吃足,才能獲取足夠必需營養素,至於每餐的攝取量,則可以參考我的餐盤飲食口訣。

2022/12/04 | 精選書摘

《越吃越瘦的快速新陳代謝飲食》:透過三階段飲食,將拖慢新陳代謝的生化模式逆轉過來

讓我們看看加速新陳代謝飲食的這三個階段,怎樣誘使身體燃燒脂肪、建構肌肉、平衡荷爾蒙,並為更健康的你建立基礎。我們的飲食要滿足身體的多元需要,好讓身體獲得所有必需的營養,執行各種生物、生理和神經化學功能。快速新陳代謝計劃三個階段給你的,正是這種多元性。

2022/12/03 | SuperFIT團隊

破解迷思:運動後馬上吃東西真的會變胖嗎?

聰明的大家可以從今天起拋開「運動後不能吃東西」的那種錯誤迷思,重新建立吃對的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新觀念,才能在塑身過程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22/11/25 | TNL 編輯

減肥族搶買「瘦瘦筆」導致糖尿病用藥短缺,估影響病友25萬人需重新適應

胰妥讚、易週糖雖然是處方用藥,糖尿病患者有健保給付,一般民眾則是自費購買,但傳出許多貴婦到大醫院掃貨,也因為量少,現在價格從一支1000元漲到3000元,甚至又飆到1萬元,雖然可以吃藥替代,但估計約有25萬名糖尿病友換藥後需要重新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