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游泳

游泳,是在水中靠自力漂浮,借自身肢體的動作在水中運動前進的運動、技能。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1/2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專訪】「孤泳者」許汶而挑戰泳渡英吉利海峽台灣第一人,在海裡難遇鯊魚最怕水母

有了泳渡直布羅陀海峽的經驗,也給了許汶而挑戰其他海峽的信心,「英吉利海峽之於海泳者,就是像是聖母峰之於登山者,光是訂船就至少得等上1、2年,加上我又是台灣第1個做這樣挑戰的人,所以很多資料都得自己上網找或者和國外選手交流,雖然辛苦但我很享受這樣的過程。」

2023/08/31 | 張景泓

別把溺水都推給「抓交替」,不論是否鬼月都要搞清楚的10個戲水迷思

農曆七月鬼門開,有些人會要求叮嚀不要去水邊玩,擔心這個時間去玩水可能會「抓交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我們無法改變別人心中的想法與害怕。不過比起鬼月抓交替,台灣在鬼門開的前幾天其實溺水意外一直不斷發生,像是大武崙沙灘一天發生三起意外溺水事故,而這些意外都是可以事前避免的。

2023/08/28 | Becoming Aces 未來大人物

【未來大人物】在海邊救了100個人後,他決定教大家防溺自救,張景泓:防溺教育先從愛上玩水開始

「在海水浴場擔任救生員的那個暑假,我跟夥伴救了超過100個人之後,我覺得與其一直不斷地救人、倒不如教大家自救。」張景泓成立「像一條魚LikeAFish」游泳教育品牌,期盼讓海島國家子民的水教育有更適水的接觸起點。

2023/08/26 | TNL 編輯

男子峨眉湖玩SUP落水溺斃,專家消防呼籲:一定要繫腳繩、穿救生衣

SUP教練表示,看影片發現男子不僅未穿救生衣,也未套腳繩就上板,沒了「生命線」一旦落水難以自救。新竹縣消防局則呼籲民眾一定要記得穿上救生衣再進行水上活動。

2023/08/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食腦變形蟲死亡個案僅至新北戲水設施遊憩,衛生局緊盯業者改善水質

疾管署提醒,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喜好溫暖環境,在溫泉水、含氯量不足的游泳池、熱水器等都可發現蹤跡,民眾於戲水時應避免水進入鼻腔,或將頭部浸泡水中,避免病原體從鼻腔沿著嗅覺神經進入腦部而發病。

2023/08/0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成都世大運】台灣一週累計2金9銀11銅,羽球混合團體賽力抗中國摘金,鍾俊傑跆拳道首秀奪銀

在上屆世大運包辦女團、個人賽雙金的蘇柏亞,今天將出賽跆拳道53公斤級並尋求連霸。而備受矚目的「台灣蝶王」王冠閎,首度參加世大運,今天將在200公尺蝶式亮相,有機會游進準決賽。

2023/06/30 | 賴明君

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宣布:不得禁止女性裸上身進公共泳池,違者罰50萬歐元

其實加泰隆尼亞自治區自2020年起,就已經訂定平等法案,給予女性赤裸上半身,進入公共泳池游泳的權利。雖然有了立法保障,但政策的落實做得並不徹底,有許多的泳池仍然拒絕讓上身赤裸的女性進入。且每年夏天,政府都會收到數十位民眾的投訴,表示自己被公共泳池拒絕進入。

2023/06/24 | 精選書摘

【小說】《衣物語》選摘:她真的懷念婚前的飯桌,她可以像動物一樣想吃就吃、一吃再吃

對女孩們來說,衣服不僅是外在的穿著,更是展現自我的方式,是內心的投射,是武器,是旗幟。一旦穿上它們,就等於披上了鎧甲。性格大相逕庭、眼光卻意外相仿的女孩們,撞衫、撞人,連錯誤也一樣結結實實地撞上。她們大膽離開牢籠般的小城,意圖尋找生命不同的綻放方式。

2023/01/02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天生不愛動》:偷懶本來就是人的天性,為何會有人真心喜歡體育運動?

要能直面問題,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我們首先得承認和認識問題,《天生不愛動》非常科學地暢談了運動的好處和風險,並一一破除各種迷思,讓我們自己尋找最適合自己的運動鍛鍊方案,這才是真正能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好書!

2022/11/13 | Nuli APP

做這些運動瘦最快:慢跑一小時可消耗282大卡,游泳、踩飛輪呢?

跑步可以減脂之外還能改善心血管系統,同時許多人喜歡透過慢跑時與自己對話,放鬆心情。而波比跳是許多人在進行有氧訓練時最討厭的項目,但這個活動可以刺激到全身70%左右的肌肉,還能增強心肺,燃燒的熱量甚至比跑步還高。

2022/09/04 | BBC News 中文

戶外游泳池復興運動:泳池的多樣性和驚人之美還沒有得到足夠的研究

羅默-李寫了一本介紹世界上70個最好人造潮汐池的書,名為《海洋池》(Sea Pools),將於明年由巴斯夫德出版社(Batsford)出版。他說,「相對而言,這種泳池的多樣性和驚人之美還沒有得到足夠的研究。」他認為,目前只是建造更多此類泳池更廣泛計劃的開始。

2022/07/26 | 梁敏萱

【圖表】四張圖看台灣那些戲水地點最常發生溺水事故

炎炎夏日,到海邊、溪流玩水的人多了,意外事故也頻傳。消防署統計沒有救生員的水域,發生戲水事故機率大增,該如何自保?遇到他人溺水,又該如何救援?透過多張圖表,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2022/06/28 | BBC News 中文

體壇爭議:國際泳聯禁止12歲後跨性別運動員參加女子比賽,各方團體與專家怎麼看?

關於是否在女子運動項目中納入跨性別女性,在體育界內外都是意見兩極的話題;很多人認為,跨性別女性不應該參加女子項目,因為他們可能因為曾經是男性而保留身體優勢,但是另一些人認為,競技體育應該更具包容性。

2022/06/01 | 新加坡紅螞蟻

奪下奧運金牌的游泳好手約瑟林,正面臨新加坡男運動員都遭遇的兵役難題 

「作為一名游泳選手,一方面必須滿足國人對你的期望,另一方面自己還有不得不做的事,如比賽訓練要求,還得騰出時間完成必須做的事項。卡在這兩者之間,極具挑戰性。」

2021/12/25 | 運動視界

常見的游泳迷思:「自由式」為何會成為捷泳的代名詞?

一直以來,台灣都把捷泳稱為自由式,甚至有些人不知道捷泳是什麼泳姿。本文從歷史與兩個案例,來告訴大家捷泳與自由式是怎麼產生連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