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溥儀

溥儀(滿語:ᡦᡠ ᡳ,穆麟德:Pu I,太清:Pu I,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愛新覺羅氏,乳名午格,字曜之,號浩然,清帝在位期間年號「宣統」,故稱宣統帝。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0/12/11 | 讀者投書

川島芳子「自我分裂」的悲劇人生:滿洲國的男裝麗人,何處是歸屬?

這樣對自己國家、民族的混亂,在川島芳子的堂兄溥儀身上也能看見,與《川島芳子》敘述時代相同的電影還有《末代皇帝》,這兩部電影共同呈現主角們在多重角色中翻滾掙扎的模樣,除了憤怒與悲傷,我認為更多呈現的是無奈。

2020/05/29 | 傅紀鋼

《末代皇帝》:左派義大利導演如何在馬克思主義信仰下,詮釋中國最後一個皇帝的故事

貝托魯奇在《末代皇帝》中,略過了中國末代皇帝的歷史意義,緊抓著溥儀身不由己的處境,把焦點縮限在個人身上。這是因為對他來說,人在環境中的處境,才是美學的根本。意識形態是個人信仰,與電影無關。

2020/05/26 | 方格子vocus

《末代皇帝》:溥儀是誰?一個見證時代變遷,掏空身心的不尋常百姓

如果說貝托魯奇《末代皇帝》有什麼讓人一看再看的魅力,我想那就是它超越了獵奇,直指人生的悲劇,皇帝離我們這麼遠,溥儀卻離我們那麼近,要從人生這場大戲下來,從來就不是知道這是戲就可以了。

2020/05/07 | 歷史說書人History Storyteller

暴飲暴食的「小吃貨」溥儀,被逐出紫禁城前只咬了一口蘋果

吃一直是作為人類最基本的生活享受,也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見證者,溥儀從中餐到西菜,也象徵著大時代下意識形態的轉變。

2020/04/18 | 精選書摘

《烏有之地:這輩子到不了的50個國度》:滿洲國——邪惡的中心

滿洲國北起黑龍江沿岸的副極地氣候區,一路延伸到南方渤海灣的肥沃平原。南方與中國的邊界恰好與中國十三到十六世紀期間為了抵擋蒙古人而修築的長城尾端重疊。

2019/11/04 | 精選書摘

《台灣史論叢 移民篇》:台灣人何以到寒冷的滿洲國找出路?

在滿洲國待遇比在日本、台灣為高,不少台灣人都受此條件吸引,也很滿意當時的薪資。台灣人選擇去滿洲還有一個原因是,在戰爭後期日本物資缺乏,又有被美國空襲的危險,因而選擇到滿洲。

2018/10/05 | 余杰

民國乃敵國(下):鄭孝胥被罵「漢奸」,也要助日本成立滿洲國

鄭孝胥夢想在關外締造一個優於關內的「文化中國」和「道德中國」。若滿洲國在文化和道德上勝過中華民國,未來未嘗不可能重新統一中國,那樣的不世偉業甚至超過當年八旗勁旅入主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