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溫度

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微觀上來講是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8/2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日本「猛暑日」不斷,千葉勝浦市百年未逾35度,冷氣壞了不用修成避暑勝地

森永一家4口今年從東京目黑區搬到勝浦市。森永慧美說:「搬來後發現冷氣壞了,但根本用不上,也就沒必要修理了。」她表示,住在勝浦市,白天也可以穿上長袖、長褲,晚上甚至要蓋冬天用的棉被,是住在酷熱的東京市區時完全無法想像的情況。

2023/08/02 | BBC News 中文

科學家:2023年7月很可能是全球過去12萬年來最熱的月份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說,我們正在進入「全球沸騰的時代」。美國總統拜登形容氣候變化為「生存威脅」,沒有人「能夠再否認氣候變化的影響」。

2023/04/04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做個有溫度的人》:聽到的笑話不好笑,周圍氣溫似乎也驟降——這是心理作用嗎?

賣房子的最佳方式是什麼?實體店內溫度升高時,消費者是否更願意購買?研究發現,涼爽的天氣使人們更有可能購買房屋;實驗也發現在購物時,若提高參與者的溫度觀感,會導致更多購買和更高的評價。

TNL+ 2023/02/06 | TNL國際編譯

人文遺產 vs. 環境保護,歐洲博物館調整文物保存策略應對能源價格飆漲

博物館永續經營的倡議並非新聞,然而如何轉型對於大多數機構來說仍是一個長久性的問題。不過去年爆發的烏俄戰爭,使歐洲天然氣及電力價格飆升,達到環保、永續等長期目標一下子成為迫在眉睫的任務,使許多博物館不得不改變文物保存策略。

2022/12/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農委會統計12月寒流農損2008萬元,屏東蓮霧最嚴重;25日前寒流再發威,北台灣低溫探6度

農委會指出,受12月中旬寒流影響,農業產物估計損失約2008萬元。以屏東縣損失2002萬元較為嚴重,其次為嘉義縣4.8萬元、彰化縣1.5萬元等。氣象局昨天表示,今天起氣溫還會再逐漸下降,24、25日因寒流及輻射冷卻最冷,北台灣低溫可能達攝氏6度以下。

2022/12/17 | 常春月刊

23℃是人體感覺最舒適的環境溫度,冬天早上起床低溫小心「晨間血壓驟升」

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發作的高峰期,而這個現象特別好發於清晨。國內一項研究指出,如果醒前房間的溫度在低溫16℃,血壓驟升的情況會較為劇烈,反之則較為平穩;早上醒前臥室的溫度若能保持在23℃左右,早上起床後血壓就不會大幅的升高。

2022/12/06 | 物理雙月刊PSROC

在人類登陸火星之前,我們有辦法先讓水和二氧化碳重返火星嗎?

火星地表平均溫度比水的冰點還要低50度。大氣層過於稀薄,無法留存液態水。不過,地質學的證據顯示古代火星的表面充滿液態水。當時雕刻河道並侵蝕地表的水又去了哪裡?有沒有辦法能讓水和二氧化碳重返火星呢?

2022/10/30 | 精選書摘

《宇宙大哉問》:改造火星需要什麼?我們能讓火星變得像地球一樣宜居嗎?

如果我們想打開火星上的恆溫器並使它成為一個更舒適的居住地,我們需要考慮行星溫度是怎麼來的,主要由兩個基本因素決定:一、從太陽獲得多少熱量。二、保留了多少熱量。

TNL+ 2022/09/21 | TNL國際編譯

如何低成本恢復南、北極海冰覆蓋面積?科學家計畫於平流層釋放「二氧化硫」

《環境研究通訊》指出,春、夏2季是釋放二氧化硫效果最佳的時節,若能噴灑1300萬噸的二氧化硫氣膠微粒,將有機會使極地區域氣溫下降攝氏2度,中緯度區域的溫度減幅則會較小。

2022/08/06 | 精選書摘

《甲蟲超人超圖解》:台灣這麼熱適合養蟲嗎?幼蟲飼育該餵什麼食物?

本書收錄蟲迷們最愛的三大類甲蟲:獨角仙、鍬形蟲、金龜子,汲取黑貓老師投資重金及寶貴光陰,整理而成「飼育須知」&「標本製作步驟」等「甲蟲飼育筆記」。養蟲路上所有蟲蟲「生老病死」的各種問題,本書都能讓你迎刃而解,得到完美的解答。

TNL+ 2022/08/06 | TNL國際編譯

地中海熱浪「溫水煮魚」:部分海域水溫上升達6°C,海洋生物恐大規模死亡

在今年5月,科西嘉島附近的海水水溫就已經超過歷年平均,到了8月初,更是直接突破了30.7°C。使得這波海洋熱浪成為堪稱最長、最久,而且是溫度最高的一次。

2022/07/06 | TNL 節目部

手搖杯這樣點,喝起來會比較甜?|又!賈芯文S1EP22

影響我們對甜度感受的因素,包含溫度、個人主觀感受、添加糖量、添加糖種類、其他味道干擾、飲料稀釋作用等條件影響。同樣一杯飲料,溫度越接近人體,喝起來感覺會越甜。

2022/02/21 | TNL 編輯

寒流發威!週末全台74人疑天冷猝死,228連假可望回暖放晴

寒流讓各地疑似天冷猝死案件激增,消防局統計19、20日2天,全台共74人內科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OHCA),最年輕僅38歲,是否與寒流有關仍待調查。這波濕冷的感覺,預計會一直持續到週四。

2021/10/04 | TNL 編輯

【2021諾貝爾生醫獎】眾所矚目mRNA技術落馬,美國2學者發現人體「感知」機制共同獲獎

諾貝爾生醫獎揭曉,由美國學者朱里雅斯和帕塔普蒂安共同獲獎,兩人因發現溫度和觸感的受體獲獎,這些研究對於止痛藥物開發有莫大助益。

2021/05/11 | 物理雙月刊PSROC

為什麼海洋變暖,海底動物反而遷移到更熱的水域?

總歸來說,有些物種可能會提前一個月產卵,而被帶到牠們能忍受上限的溫暖水域。這樣的惡性循環延續下去的話可能會嚴重危害到整個族群。

2019/11/04 | 眼底城事

五感體驗是門好生意:「殺風景」的台中中央公園,如何喚醒感官?

當臺中清翠園的設計團隊挖空心思,大量運用高科技,最終目的也只是為了喚醒人體最原始的底層感官,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物件與個人感知之間,早已出現了一道鴻溝?

2019/07/06 | WINE&TASTE 品迷網

掌握品酒五大要領,讓葡萄酒的迷人風味完全展現

如何讓葡萄酒的香氣完整綻放?又該怎麼喝才能真正品出酒香?其實這些都和品酒有關。如果能了解品酒的重點和要領,將會讓你擁有更美好的品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