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漁業

漁業(fishing industry)是指參與捕撈收穫各種野生或開放養殖的水生動物(魚類、甲殼動物、頭足動物、貝類、棘皮動物等)、藻類(比如海帶)和植物(比如蓮藕)以換取商業價值的產業和行業,廣義上除了捕撈業以外還包括水產養殖,是第一產業中水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8/31 | 德國之聲

所有的創傷又回來了:為什麼福島人對核災廢水排海感到擔憂?

距離日本東北地區「311」地震海嘯已經過去了12個春秋,當地人對核輻射的恐懼基本消散。但隨著福島核電廠開始向大海排放核災廢水,福島居民特別是漁民擔心苦難會捲土重來。

TNL+ 2023/08/31 | 黎蝸藤

日本為何不自己喝掉?福島核處理水八大科學問題一次解答

當我們說排放到大海的核處理水是安全的,並不意味著我們必須要「喝下去」以證明它是安全的。正如,中國核電廠把冷卻核廢水排到大海,當然認為它是安全的,但沒有人專門會在大亞灣核電廠周圍舀水喝,也沒有人會拿那些冷卻核廢水做其他用途一樣。

2023/08/3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侯友宜提政見:逾80歲免巴氏量表可申請看護移工,漁獲若受核處理水污染以市價收購

侯友宜表示,曾有立委反映巴氏量表問題,勞動部指可以用簡易方法評估巴氏量表,但衛生福利部認為,還是要經過醫生開立,2個部門沒有協調好,「既然大家你推我推,我來當總統我來做」,他提出的方法很簡單,80歲以上長者免巴氏量表,可直接申請看護移工。

2023/08/24 | 德國之聲

決定排放核處理水惹議:除了亞洲近鄰,日本還得說服自己的國民

日本政府召開相關閣僚會議,並在會中正式敲定核廢水的排放時程為8月24日。雖然首相岸田文雄保證國家「會負起全責」,但是對於核廢水的安全與否,存在不安的人仍是很多,更可能對當地的農漁業等風評造成極大影響。

2023/08/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日本最快24日排放核處理水,福島漁民質疑違反承諾,超市老闆憂再陷生存戰

對於「核處理水」將排放入海,在福島縣新地町從事50多年捕魚工作的小野春雄氣憤地表示,「我們明明不接受,(政府還要排放入海)很奇怪」,之前的理解是經過討論且獲漁民接受後才會排放入海。小野說:「福島縣的漁業從業人員沒有一個人同意,大家都反對,一個國家的首相為何要違背承諾?」

TNL+ 2023/08/22 | 林易萱

《八尺門的辯護人》:語言的權力、血統的原罪,死刑這面鏡子究竟映照了誰?

《八尺門的辯護人》導演曾說過,創作這個作品時先確認主題,再進行後續發想與延伸。死刑是整個影集討論的重點議題,但不同於直接呈現死刑立場的對立,導演更像是透過案件調查進度,還原死刑嫌犯的形成過程與原因,嘗試找出問題的癥結,而不單只是在死刑議題上進行扁平的討論。

2023/08/17 | 方格子vocus

從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淺談精神抗辯,以及在司法上如何應用?

社會安全網對於心理健康的議題一直在討論,除了在網絡上的鞏固之外,還有會造成影響的因子也是值得被重視。例如像《八尺門的辯護人》因為有壓榨移工的老闆,對於身心理產生巨大的壓力,就連今天沒有心理疾患的人也有可能因為脆弱性引發心理疾患,或是做出類似的行為。

TNL+ 2023/08/12 | 傅紀鋼

《八尺門的辯護人》:直白寫出台灣問題、顧到每個人物縱深,可說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台劇

《八尺門的辯護人》自從上Netflix後便在台灣掀起大量的討論,許多人透過此劇才知道台灣漁業的長期勞動問題。而更精彩的是,導演唐福睿在本劇中囊括廢死、勞權、都原聚落、外籍漁工、司法弊病⋯⋯等社運議題。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將故事寫得面面俱到,各自將人物與情緒轉和推演得合理,可說是台劇不可多得之傑作。

2023/07/1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光電共生政策屢遭批評,農委會澄清:台灣鯛產量受雨量影響而減、農產地絕對不推農電共生

蔡英文政府設定「2025年淨零排放」目標,為此,農委會結合經濟部和地方政府推動「漁電共生」,計畫在養殖魚塭上方加蓋太陽能板,卻屢屢成為漁產產量下降眾矢之的。農委會澄清漁產量受降雨量、轉養殖等因素影響,也再三保證不會再農地上「種電」。

2023/04/15 | nippon.com 繁體字

福島電廠核處理水決定排入海洋,為什麼決策需要花十年的時間?

東日本大地震十年過後,日本政府於2021年4月正式決定將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廠產生的含氚核處理水排入海洋。要執行廢爐作業,就不得不先處理掉不斷累積的核處理水。然而,可以想見當地人士與鄰國必定反彈,日本政府因而遲遲懸而未決,現下已經無法繼續拖延,才硬著頭皮執行。

2023/03/22 | 讀者投書

聯合國剛通過的「公海條約」之迷因,落實海洋保護仍需共同努力

「BBNJ協定」通過設立一個里程碑的歡欣鼓舞之後的下一步,以及「BBNJ協定」生效之前,台灣作為海洋的重度使用者,盤點現有的海洋利用方法與有關規範,填補法律真空,促進權益關係人與管轄機關間的對話,尋求且落實有效的海洋資源永續利用與養護措施,才是長久之計。

TNL+ 2023/01/30 | 罵克伍陸

【百工職人漫】《築地魚河岸三代目》:以故事識讀傳遞正確觀念,一部好吃、好看又實用的漫畫

本作的資訊量龐大,但絕不馬虎,每次的取材都有專家協力,到了後面的產地造訪、政策面討論,更是有在地居酒屋、餐酒館、地方鄉土博物館、觀光協會、農林水產部、挪威水產物輸出審議會(NSEC)等專業資料,以教科書的資訊來做漫畫,使得《築地魚河岸三代目》的內容既好看、又好吃、又好用。

2022/12/31 |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金門縣漁會成立70週年:處處受限的戰地漁業,如何保障漁民行政、經濟、教育與社會權利?

金門縣漁會經常辦理漁產競賽,讓漁民切磋技藝,在每年7月1日舉行的「漁民節」公開表揚,獎勵捕撈漁獲數量最多的漁民。同時,舉辦模範漁民徵選,在「漁民節」表揚優秀漁民,以此方式凝聚漁民向心力,促進漁民合作關係。

2022/09/17 | 方格子vocus

在東引播下美學種子——鹹味島合作社

鹹味島合作社期望藉由分享自身經歷,呼籲更多青年返鄉,「家鄉的舞台可以更放大你這個人。」蔡沛原說,在大城市可能只能當個小螺絲,然而,如果能帶著你的能力回到家鄉,就會對地方產生巨大影響,自己被看到的機率也變得更高。

2022/07/29 | Becoming Aces 未來大人物

【未來大人物】修築澎湖海上長城也修一條回家的路,離島出走:石滬就是台灣的世界文化遺產

那年馥慈返鄉時被空中一朵朵愛心敲擊心房,那是澎湖的石滬、是澎湖文化也是歷史痕跡。「我們都是被石滬養大的孩子啊!」這個念頭引領她們走向「振興石滬」之路。

2022/07/26 | nippon.com 繁體字

瞞報數量、盜賣漁獲、產地造假,日本漁業第一線連環爆出不法醜聞

大間產太平洋藍鰭鮪魚捕獲量遭瞞報,燒津漁港職員偷盜鰹魚,熊本蛤蜊產地造假。從2021年秋開始,幾起動搖日本漁業根基的不法事件相繼被曝。對此,筆者敲響警鐘:要想保住日本產海產品的品牌價值,有必要儘快制定嚴格的水產資源管理法規。

2022/07/16 | 黃皓筠

【圖輯】捕到肥滋滋的鰹魚卻高興不起來,四面楚歌的日本漁業如何威脅壽司文化的未來?

氣候變遷、海水變暖、人口老化、人類濫捕正讓日本鰹魚產業四面楚歌。肥滋滋的鰹魚並不是豐收的象徵,卻是環境問題的一記警鐘;無人接掌的捕魚以及山葵事業,更讓壽司文化受到威脅。鰹魚與芥末的結合是一項需要保存的藝術,沒有兩者的未來更是令人無法想像。

2022/07/06 | 讀者投書

雪蟹爭議:因螃蟹而起的外交風暴,將對歐盟與挪威關係造成什麼影響?

歐盟在回應挪威時,一方面考量經濟利益和外交關係的拿捏,另一方面又因為漁業政策和外交政策相互重疊,使得歐盟無法制定統一的行動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