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漢字

漢字(日語:漢字/かんじ Kanji */?,韓語:한자/漢字 hanja;越南語:hán tự/chữ hán/漢字/𡨸漢),又稱中文字、華文字、唐話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為世界上獨有的一種指示會意文字體系,也是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並高度發展的語素文字。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1/10/14 | 精選書摘

《門牌下的真相》:日本最讓西方遊客惱火的,莫過於東京的街道沒有名字

豪威爾(David Howell)是哈佛大學的日本史教授,他透過電子郵件向我解釋,日本史上的街道從未命名過。十七世紀的都市區被分為矩形的街區「町」,在町內擁有房地產者也具有某種治理的責任。

2019/10/23 | 黑波克

日本人用日語唸我護照上的英文姓名,實在太彆扭了

現在日本媒體在報導華人的時候,有時候也會採用近似中文原音的讀法,這可能是節目製作單位覺得「這樣比較好」,或是認為「因為韓國人喜歡這樣,所以華人也一定喜歡這樣。」

2019/05/03 | 黎蝸藤

「漢文化圈」源自「漢地」,但並非中國所獨佔

中華人民共和國、日本、朝鮮、越南等都是「漢文化圈」的分支,後幾個國家甚至比現代中華人民共和國保留了更古老的傳統,各國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平行的,而不應該有主次之分。

2019/03/28 | 精選轉載

【插畫】「切手」、「小人」這些日文漢字和你想的不一樣

日文中有許多漢字,雖然整體來說可以降低旅行溝通的不便,但有些日文的漢字詞和中文字面的意義不同,一不小心還可能造成誤會。

2019/03/27 | 精選轉載

【插畫】「切手」、「小人」這些日文漢字和你想的不一樣

日文中有許多漢字,雖然整體來說可以降低旅行溝通的不便,但有些日文的漢字詞和中文字面的意義不同,一不小心還可能造成誤會。

2019/02/18 | 幹幹貓

【插畫】「神聖不可分割的」漢字文化圈

沒有人會說曾經受過漢文化薰陶的日本和越南,就該成為中國不能少的那一點。到頭來,文化就是長年來各地方互相影響、交流、吸收,再不斷轉化,沒有誰獨佔什麼文化。

2019/02/05 | 精選書摘

《穿越吧吉祥話》:萬用百搭款,婚喪喜慶加上「萬年」總沒錯

看到萬年,古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時間,想到時間馬上聯想到壽命,因此早在西周初期就有「萬年壽考(古代考.老相通)」的說法。可想而知,當然是希望能夠有長久的歲數可以愛你一萬年。

2019/02/05 | 精選書摘

《穿越吧吉祥話》:「綽綰」祝你難老,西周男性貴族也想青春永駐

綜合前面「寬緩」的說法,「綽綰」應當是祈求無情上蒼多贈些時間,讓匆匆歲月饒過自己,最好可以一直玩、一直玩、一直玩都不會老。對男性貴族來說,大概就是永遠保持熟男大叔的帥氣姿態,不要「一朝臥病無人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2019/01/21 | 新經典文化ThinKingDom

張大春 X 莫言:繁體字是正體字,還是另一種簡體字?

這本《見字如來》雖為解字之文,但讀起來卻又有些小說的快感。問起解字與寫小說的界限與不同,張大春卻談起了相同之處。寫小說的時候,他會讓自己的想像力張揚一點,寫散文的時候,有時也不免想把小說的筆法融進來,但是,關於文字這個事情,不能創造它的來歷。兩者是有相似性的。

2018/11/22 | 精選書摘

《龔鵬程述學》:反省白話文運動之作法與觀念,讓語文重新「得體」起來

推動漢字演變發展的動力,看起來是社會,其實是文字本身自然的動能。文字的體系、構造,在面對新時代新事物時,自然會造出新詞來指稱、調整其文法以呼應。而深化文字、刺激其發展、開發其彈性的則是詩詞文賦。

2018/08/08 | 彭成毅

華人姓名大不同:為什麼在星馬,同一種華人姓氏有不同拼法?

方言拼寫的姓氏和名字乃是星馬華人在地文化的一大特徵,隱約提醒著華人社群,即便在「五族共和」的現狀,仍不要忘了自己家鄉的文化。

2018/08/08 | 彭成毅

華人姓名大不同:為什麼在星馬,同一種華人姓氏有不同拼寫?

方言拼寫的姓氏和名字乃是星馬華人在地文化的一大特徵,隱約提醒著華人社群,即便在「五族共和」的現狀,仍不要忘了自己家鄉的文化。

2018/07/15 | 歷史學柑仔店(kám-á-tiàm)

從老歌〈魂縈舊夢〉追溯「制定國語」的往事

即便白光唱「魂 ㄖㄨㄥˊ舊夢」是有所本的,後代的歌迷聽眾還是認為「魂 ㄧㄥˊ舊夢」才對。應該沒有人預料得到,國語的制定,也影響了日後大眾認為流行歌曲的歌詞字音該怎麼唱吧!

2018/04/23 | 芭樂人類學

「重返・田野」:伊能嘉矩與臺灣文化再發現策展後記

如果說,20年前臺大的展覽,主要是恢復伊能嘉矩的手稿與物質文化蒐藏的本來面貌的話,20年後的特展,則是試圖呈現這20年來學界對於伊能嘉矩以及他所代表的殖民地人類學與歷史學研究的反省與討論,以及更重要的是作為被研究者的報導人們的現身、顯影與對話。

2018/03/05 | 讀者投書

語文教師:我反對廢除ㄅㄆㄇㄈ,但贊成學習羅馬拼音

本投書提出另一個兼容並蓄的個人觀點:「反對廢除注音符號但贊成學習羅馬拼音,惟需將多種文字或標音系統之拼讀規律,依序分別安排適當的學習階段和間隔。」

2018/02/16 | 精選書摘

皇太極為何將國號從兵器的「金」改為柔情似水的「清」?

清王朝建立政權之初,曾沿用其直系祖先女真人在西元十二世紀初建立的「金國」名稱,其原因是崇尚武力的風俗與傳統,因為金屬與兵器息息相關。那麼,當清朝的奠基者躊躇滿志、劍指中原的時候,他們怎麼突然變性,選了三點水旁的「清」字為名,由金戈鐵馬變得柔情似水了呢?

2018/01/30 | 安騏

如何突破聽解(2)你的發音基礎打好了嗎?

從漢字、特殊發音和高低音及語氣三方面看突破日語聽解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