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潛水

潛水泛指所有的水面下活動。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1/1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自由潛水最快年底預告納管,未來下水將需要能力證明

觀光署表示,雖然未納入「潛伴」2個字,但有規範旅客下水時必須要有充分熟悉潛水區域的人一起下水,帶客下水者必須具有教練身分,且每次以指導4人為限,符合資格者最多為6人。

2023/10/13 | 精選轉載

設計檢查清單的精神,就是承認我們能力有限——你我都可以成為不性感的清單超人

我們討厭使用檢查清單,原因遠遠不止是懶惰,幾乎可以說是本能地排斥「檢查清單」這種反自然的行為。因此,能把清單應用在你的生活裡,就會取得相較他人莫大的優勢。 那麼,怎樣發展一份「真的可以用」的清單?

2023/08/26 | TNL 編輯

男子峨眉湖玩SUP落水溺斃,專家消防呼籲:一定要繫腳繩、穿救生衣

SUP教練表示,看影片發現男子不僅未穿救生衣,也未套腳繩就上板,沒了「生命線」一旦落水難以自救。新竹縣消防局則呼籲民眾一定要記得穿上救生衣再進行水上活動。

2023/08/26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專訪】《記憶砌成的石階》作者雪羊:就算只是在家擼貓,閉眼就能重返山林

打開手機備忘錄,雪羊清楚記錄每回登山天數,從2013年到2023年,不含道拉吉里,十年來雪羊共有五百九十天在山上,驚喜感動與驚險瞬間從沒少過。如今,雪羊在山林間的飽滿記憶,讓他即便「只是在家擼貓」, 一閉眼就能重返山林,「和山、土地、文化與人的連結強度是很重要的,現在閉上眼睛,山林回憶就在我腦海中跑。」

TNL+ 2022/07/24 | 三酸柑遊子(野人)

暗流危險、水深危險、魔神仔危險——別學我這樣,我沒死是運氣

我並不是天才,常見的溺水原因也都碰過,好多次把弄到命懸一線,許多喜歡水域的青年,也都在用這種危險方式探索,導致很多校隊級的游泳健將,在尚未熟悉大自然的運作模式前就已殞命。

2022/07/14 | BBC News 中文

鎖國兩年後重開國門,帛琉推出新計畫以「遊戲積分」獎勵遊客保護生態環境

在經歷了COVID-19導致的長達兩年閉關鎖國,帛琉群島現在對遊客重新開放,並順勢推出全球首個名叫「歡迎來帛琉」的新計劃,以「遊戲積分」方式獎勵負責任的旅遊方式,按照遊客對待帛琉環境和文化的方式,而不是花錢多少,為遊客提供特別旅遊體驗。

TNL+ 2022/04/15 | 三酸柑遊子(野人)

【野人山海經】離開台北辦公桌來到澎湖將軍嶼,他們與魚共游、與海共生的模樣,令我著魔了

離開信義區的辦公室到將軍嶼打工換宿,來碼頭接我的人是一位十歲小妹妹,騎著和她嬌小身型很不搭的電動機車把我載到店裡,一放完行李她便說:「你會不會游泳?浮潛?」其實我會潛水,但在過去好像從不知道它的定義。

2022/02/27 | 三酸柑遊子(野人)

沙灘車是「網美式旅遊」新商機,但對海洋生態與小動物來說卻是惡夢

你認為沙灘車的油煙、噪音、天天輾過自然棲地,對當地生物而言是多大的壓力呢?我寫出這些彷彿不食人間煙火,吹毛求疵的文字,但你知道這雙打字的手,又清理過多少被沙灘車輾過的小動物屍體呢?

2022/01/09 | 三酸柑遊子(野人)

我仔細思考過海鮮的來源後,決定開始自己潛水打魚

打魚可以是永續漁法,也可以是滅絕魚法。有人會放過20cm以下的小型龍蝦,也會有人會把龍王鯛打上岸。而漁獵人的素質,取決於消費者的素質,更重要的是,你有在乎到願意為了這些事,吃飯時多花一點錢嗎?

2021/10/05 | TNL特稿

【2021台灣海洋文化影展】三部紀錄片的反思:在水裡,大家都是自由的

電影院就像母親的子宮,影迷在黑色的盒子裡,專心看著背後那道光線所投射出的世界,就像胎兒在母親體內,用最大的感官知覺去認識「世界」,還有初生的自己。這樣的感受,就好像潛水一般,在感官極度集中的深海中,潛水人看到的,不僅是海洋的世界,還有自己。

2021/04/24 | TNL 編輯

軍方宣布找到印尼失蹤潛艦的殘骸,船上氧氣已耗盡、獲救希望渺茫

新加坡的專家研究員許瑞麟說:「現在恐得考慮到,潛艦已下沉到超過本身最大下潛深度後導致艦體破裂的可能性。」

2021/04/24 | Louis Lo

【圖輯】憂心海洋污染的韓國海女:我現在找到的高爾夫球比海參還多

金昭熙和現年35歲的吳鄭敏是最年輕的海女之一,她們延續了有數世紀歷史的自由潛水捕魚傳統。在現代化的韓國,捕魚方式的進步和漁民生活的改善,使這種堅持傳統的捕魚方法,面臨著巨大的考驗。

2021/04/03 | 三酸柑遊子(野人)

傳說「聚陰」還有「魔神仔」的仙女瀑布,我決定潛到河底看看有什麼

當山林、水域開放已成趨勢,你不可能靠嚇小孩的拙劣伎倆,就說服戶外愛好者「一輩子窩在家裡才安全」,唯有破除迷信、找出原因,才能讓更多戶外愛好者看清自己,並養成必備的相關能力。

2020/06/25 | 三酸柑遊子(野人)

為什麼每年都有「游泳健將」溺水?無論玩不玩水,在台灣你就該懂水

開放水域那麼危險嗎?怎麼玩都會溺水嗎?需要多好的泳技才不會溺水?會問這些問題,其實是把台灣「游得又快又標準」的泳技指標當成唯一指標,不過能在水裡生存的人,未必能游得快、游得標準,但他們在水裡能辦到各種事。

2020/01/28 | 顏孝真(VanessaYen)

摸到珊瑚沾沾自喜、撿到貝殼洋洋得意,我們離正確的海洋知識有多遙遠?

我們身為教練,本來就有傳遞正確海洋知識並以身作則的責任。若允許客人在沙灘撿貝殼,下次他們去其它地方潛水,就會認為在海中撿珊瑚有何不可,甚至是會獲得讚美鼓勵的行為。現在才一個人,一天一個沙灘一個人,全世界這麼多沙灘有一年下來就有幾百萬個貝殼消失。

2019/12/14 | 顏孝真(VanessaYen)

想在「一島一飯店」的馬爾地夫工作,你該如何準備?

請想一下你的專長,就像某些公司會重金禮聘外籍員工,他們的薪資福利會比本地員工好,因為他們有本地人所沒有的專長,其他的工作就會盡量留給本地人,馬爾地夫也相同。

2018/11/07 | 《科學月刊》

真實世界的Pokémon:暱稱比卡超的「太平洋多角海蛞蝓」

虛擬畢竟不是真實,存在虛擬世界中的怪物不會成真。或許,我們可以放下手機,看看存在這真實世界的珍奇生物,將會驚訝於造物者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