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瀕危物種

瀕危物種(英語:endangered species,簡稱EN)是指很可能會絕滅的物種。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05 | 袁齊

歐洲狼8年增加6000隻:農民抗議威脅家畜與人類,歐盟擬重審狼受保護地位

狼群在歐洲多處地區回歸,對家畜及人類造成威脅,引起農民的反抗。農民認為狼群數量已有顯著成長,不再是需受保護的對象,要求歐盟執委會重審狼現今受保護的地位,並希望享有獵殺狼的權利。然而也有反對聲浪認為狼仍然瀕臨絕種,比起直接獵殺,更應以電網等預防措施為佳,而歐盟預計將在未來6個月內根據新數據決定新提案。

2023/09/05 | 袁齊

歐洲狼8年增加6000隻:農民抗議威脅家畜與人類,歐盟擬重審狼受保護地位

狼群在歐洲多處地區回歸,對家畜及人類造成威脅,引起農民的反抗。農民認為狼群數量已有顯著成長,不再是需受保護的對象,要求歐盟執委會重審狼現今受保護的地位,並希望享有獵殺狼的權利。然而也有反對聲浪認為狼仍然瀕臨絕種,比起直接獵殺,更應以電網等預防措施為佳,而歐盟預計將在未來6個月內根據新數據決定新提案。

2023/05/2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過度捕撈加「海上民兵」,中國遠洋漁船隊成美中地緣政治衝突新熱點

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亞洲軍事現代化專家拉克斯馬納(Evan Laksmana)表示,中國在漁船和海警隊之外使用海上民兵,加上其對南海爭議島嶼、礁石和環礁的占領和軍事化行動,被分析家視為「灰色地帶行動」,這類行動可能增加其他國家強硬回應的風險。

TNL+ 2022/12/12 | 吳佳翰

「重縫」婆羅洲邊緣:印尼遷都婆羅洲的大計,恐將給野生動物保護帶來危機

婆羅洲上有馬來西亞、汶萊、印尼三個國家,三國對此區域的野生動物保護合作有限。過去數十年在婆羅洲的野生動物保護經驗,無論成功與失敗,都應該成為今日的借鑒。接下來印尼的遷,都除了是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產生重大影響,對婆羅洲的生態保育來說更是一件大事,應慎重地納入整體考量之中。

2022/12/10 | 環境資訊中心

幼獅穿尿布、老虎上牽繩⋯⋯動保團體揭露社群影片充斥野生「寵物」,65%是瀕危物種

在民眾誤以為行為無害的情況下,這些影片無非是合理化飼養野生動物、增進飼養欲望,創造更多獵捕野生動物行為、擴大寵物貿易市場的幕後推手。而社群平台對於虐待動物的嚴重問題,卻沒有付諸太多行動。

2022/09/05 | 中華民國地理學會會刊

從原始棲地到水泥叢林,動物為何進入都市與人類共存?

隨著世界人口擴張,未來將有愈來愈多的人口居住在城市當中,而動物也不例外。因為棲地減少、食物來源不足等因素,城市逐漸成為了動物們的新形態庇護所,而人類擇要學習如何與城居動物共存。

TNL+ 2022/07/21 | TNL國際編譯

澳洲發布全國環境觀察報告:生態環境劣化加劇,19個生態系統瀕臨崩潰,無尾熊改列瀕危物種

相比於全球其他大陸,澳洲當前為喪失最多哺乳類物種的大陸,且為已發展國家中物種滅絕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據統計,目前澳洲已有超過100個物種被列為絕滅(EX)或野外絕滅(EW),滅絕的主因多與外來物種入侵及棲息地遭毀壞有關。

2022/02/11 | 曾凡芸

3年內數量銳減超過2萬隻,澳洲政府將無尾熊列「瀕危物種」

澳洲無尾熊基金會在2021年指出,澳洲在過去3年失去大約30%的無尾熊,估計數量已經由2018年的8萬隻下降至5萬8000隻。其中,減少最多無尾熊的地方是新南威爾士州,數量下跌了41%。

2022/01/19 | 精選書摘

《站在自然巨人的肩膀》:如果你曾接受任何注射,就欠這個有著淡藍色血液、長得像煎鍋的海洋生物一句感謝

挪威知名的昆蟲及生態學者——安・史韋卓普-泰格松,以詩意的觀察,幽默的筆觸,寫出這本結合科普知識與人文精神的作品,她也試著用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呼籲大家:我們的思考裡,應該要有自然,我們也應該找到與自然共同前行之路。

2019/06/21 | 精選書摘

《滅絕生物圖鑑》:和《風之谷》「鳥馬」極為相像的冠恐鳥

在漫畫《風之谷》(宮崎駿原作)中,有一種像極了冠恐鳥的騎乘用鳥類「鳥馬」。鴕鳥會左右大幅搖晃,乘坐的感覺絕對稱不上舒適,那麼坐在冠恐鳥上的感覺又會如何呢?

2018/02/10 | 羊正鈺

動物園的金剛猩猩出國擺脫「王老五」,30多年前牠被走私來台

「寶寶」在民國76年時被走私至台灣,由新光金控董事長吳東進買下後轉贈園方,一轉眼30個年頭過去,「寶寶」即將滿33歲,將赴荷蘭展開新生活,期待擺脫王老五行列。

2018/02/02 | 關懷生命協會

從昔日的梅花鹿到今天的台灣黑熊,我們做足了保育努力嗎?

今日的台灣黑熊正處於物種存續的關鍵時刻,如果我們了解保育的經緯在於棲地保存與動植物的野外存續,在面對動物園裡的貓熊、與野外台灣黑熊的分身「熊讚」的時候,相信讀者心中的一把尺,已經能放置在適當的位置,並畫下精準、深刻的直線。

2017/08/12 | 李修慧

農委會《陸域脊椎動物紅皮書》:15種「極危」,有的比石虎還緊急

紅皮書目前被認定是對生物多樣性狀況最具權威的指標。紅皮書出版後工作才正要開始,特生中心表示,之後約每5年會再進行評估,透過科學數據,可比對物種受脅程度變化、趨勢,找出原因加以改善。

2017/01/16 | 李修慧

「身價7億」的瀕危鬼蝠魟沒人要收,通報後竟只能當場支解

一隻「活著」的鬼蝠魟,每年至少能為附近店家創造7億台幣以上的觀光產值。但台灣因為尚未掌握周遭海域的鬼蝠魟數量,因此無法發展觀光。

2016/10/18 | 李修慧

不孕症有救了?日本創全球首例,成功培育出大量卵子

九州大學教授表示:「如果使用不孕女性的iPS細胞再現卵子的生成,就能有助於探明不孕的原因。如果能在體外培育大量卵子,或許還可以運用到瀕危物種保護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