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火葬場

火葬場是火葬死者的場所。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7/29 | 精選書摘

【小說】《形式與空無之書》選摘:班尼似乎在十二歲那年停止成長,那年他父親驟逝,母親開始發福

摰愛的音樂家父親意外去世後,班尼開始聽得見奇怪的聲音,各式各樣的物品會對他說話。父親的骨灰在午夜發出嘆息,襯衫跟襪子說它們喜歡被摺好,玻璃窗在害死一隻麻雀後哀鳴悲泣……物品的喧囂有時讓班尼聽不清別人所說的話,甚至逼著他做出違反意願的行為。

2023/07/20 | 讀者投書

地方首長的燙手山芋:活人與死人爭地?殯葬設施衍生政治攻防

殯葬做為嫌惡設施,在台灣一直面臨難以尋地的困境。不論是新北三峽火葬場,彰化殯儀館禮廳,或是台北第一殯儀館遷移,只要牽涉到殯葬設施,就總會成為當地父母官的燙手山芋。作者認為,當中最大的癥結點就是台灣所稀缺的「土地」。

2023/02/05 | 李秉芳

從火葬場到葬儀社,大師兄親自接走親人遺體時「沒辦法管眼淚掉在他身上會痛」

大師兄回想,收到爺爺死訊的時候,他剛好在火葬場處理一具剛火化完的遺體,陪著喪家撿骨;他一邊撿一邊忍不住哭出來,當時喪家還有點訝異對他開玩笑說,「難不成你是我爸爸在外面偷生的?怎麼比我們還要傷心?」

2023/01/0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結束3年防疫令,美媒揭多地殯葬擁擠悲劇;核酸盛世變末世,重慶檢測業員工不滿被裁包圍工廠

中國維權律師隋牧青表示,繼核酸和疫苗的「盛世」後,中國各地迎來了火葬的「盛世」,但政府只考慮快速過峰,應陽盡陽,有抗體了早點幹活、把經濟抓起來。但對於每個人的家庭是一件非常悲傷的事。「這種放開的擺爛,非常令人措手不及」。

2022/12/2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今年已51位院士離世,專家估14億人口未來數月半數染疫;火葬場、急診室業績爆量獲表揚,挨批喪事喜辦

中國放寬防疫管制後疫情大爆發,各地醫院急診室與火葬場窮於應付飆增的病患和染疫死亡人數,但如此業績爆量若干醫院竟大肆宣傳,甚至火葬場獲官方頒通知表揚,招致喪事喜辦的罵聲。中國國家衛健委官員昨天說,全國重症床位資源總體來看充足,但目前正在經歷重症救治高峰的省分,重症床位的資源已經接近臨界值。

2022/12/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北京街頭直擊:帝都躺平不再熱鬧喧嚚,民眾幽默自嘲成了大俠「楊(陽)過」

北京人裡,雖然有人在醫院裡、藥房前罵罵咧咧。但在發燙的體溫下,仍然不失幽默,不但勇敢承認自己染疫,更勇於自嘲及分享染疫心得。像是夫妻倆陽了就是「雙氧水」,三個人陽了是「三羊開泰」,全家陽了且都發燒則是「烤全羊」,整個辦公室的人都陽了則是「羊圈」。

2022/12/22 | BBC News 中文

中國新冠疫情:火葬場外的長隊與難以追蹤的數字

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開始以來,中國統計的新冠死亡人數為5200多人,相當於每100萬人當中有3人死亡,相比之下美國則是每100萬人有3000人死亡,英國則有2400人。核酸檢測規模的減少亦導致人們擔心,官方統計的感染數字已大幅低於實際數字。

2022/12/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專家估中國取消清零病亡人數恐達200萬,官方染疫死亡數受質疑,青年京劇藝術家儲蘭蘭傳染疫猝死

中國各地火葬場昨天告訴《法新社》,他們正在竭力處理不斷送來的屍體。中國正在對抗暴增的COVID-19病例,政府已承認難以監控疫情。中國大陸京劇表演藝術家、「新京劇」創始人儲蘭蘭18日去世,享年40歲,有傳聞指她疑因COVID-19併發症猝死,留下7歲兒子。

2021/07/3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緬甸疫情】英國警告兩週內全緬半數人染疫、軍方加蓋火葬場惹民怨

目前緬甸醫護設施只有約4成還能運作,而且軍方至少對醫護人員和設施發動260次攻擊,拘留至少67名醫護人員;由於過去2個月超過4000人染疫去世,因此軍政府準備在仰光蓋10座火葬場,平均每天可燒3000具屍體,但軍政府引起民眾不滿認。

2020/03/04 | 蒂瑪小姐咖啡館

那些誇張的武漢肺炎謠言,算是中國對台資訊戰嗎?

許多「奇怪」的留言一開始應是鎖定在中國內部轉傳的,拿到台灣來散播造成台灣人的不安,就是順便而已,騙到一個算一個。所以雖然算是資訊戰,但與其說一開始就是要針對台灣,不如說是中國內部維穩之餘才順便拿來台灣用而已。

2018/09/04 | TIME

將納粹集中營火化技術推向「完美巔峰」的幕後黑手

Topf and Sons在納粹親衛隊的集中營的工作內容相當不同:在奥斯威辛集中營,普弗與同事戴著手錶站在毒氣室前,測著毒死及焚毀數千名受害者所需的時間,目的就是讓這項殺人技術更富效率、更加完善。鏟出來的屍體在一間房室中一具具地堆疊起來,直接以烈焰燃燒——所有受害者的骨灰都混在一起,再也無法辨識。

2018/09/04 | TIME

將納粹集中營火化技術推向「完美巔峰」的幕後黑手

Topf and Sons在納粹親衛隊的集中營的工作內容相當不同:在奥斯威辛集中營,普弗與同事戴著手錶站在毒氣室前,測著毒死及焚毀數千名受害者所需的時間,目的就是讓這項殺人技術更富效率、更加完善。鏟出來的屍體在一間房室中一具具地堆疊起來,直接以烈焰燃燒——所有受害者的骨灰都混在一起,再也無法辨識。

2017/04/23 | 芭樂人類學

一個人類學者的撿骨歲月

人類學者都知道「什麼人做什麼研究」。照這樣說,要做「撿骨人類學」,必須具備幾個基本條件。